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農村青少年是我國未來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道德品質直接決定了將來農村的發展風氣和精神面貌。加強農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其思想素質和道德水平,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深入進行。但是當前農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狀況不容樂觀,必須從國家、學校、家庭和社會層面加強農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關鍵詞]
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對策
2004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對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從宏觀上做出了重要的戰略部署。我國是農業大國,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我國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66億人,占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億人,占50.32%。其中,農村青少年數量達到5861萬人,其思想道德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青少年是我國未來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道德品質直接決定了將來農村的發展風氣和精神面貌,也影響著整個社會的文明和秩序。加強農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其思想素質、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但是由于城鄉二元教育結構的存在,城鄉教育發展很不平衡,農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全社會引起重視和關注。
1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的現狀
當前,由于農村自身經濟條件相對落后、政府對農村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時重城輕農和教育人才往經濟較發達的城里流動等原因,城鄉教育二元化的結構依然十分明顯,農村中小學的硬件條件、教學裝備、師資隊伍素質、學校內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總體情況比城鎮學校差,這就導致農村中小學教學水平總體偏低。目前,農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存在許多問題,具有代表的問題主要如下:
1.1容易自卑,理想弱化
自卑心理指的是個體在分析自身時容易夸大自身缺點而忽視優點,這樣極容易導致個體在生活中害怕接受新鮮事物,而這些在部分農村青少年身上反映得極為明顯。由于現在我國城鄉經濟、教育、文化、生活環境等各方面都具有極大的反差,農村青少年在走出農村時,由于自身有著人際交往單一化的障礙,很難迅速適應城里的生活,那么他們在如此大的懸殊下,極容易否定自己的能力,并開始接受現實的差距,引發“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因此,很多農村青少年沒有崇高的理想,更注重現實的利益。
1.2心理脆弱,思想偏激
從發生在農村青少年身上的犯罪案件來分析,農村青少年身上較為明顯的特點是偏激化。通常很多農村的孩子在看待周圍的人或者事物時,都會表現得較為偏激,他們想要擺脫貧困的愿望和對未來的渺茫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因而在遇到挫折時,他們往往表現出來的就是極為偏激的報復或是攻擊,報復他人和社會。
1.3法制觀念淡薄,犯罪率上升
由于法律知識的缺乏,農村青少年往往法制觀念淡薄,不知法、不懂法,遇事憑一時的沖動,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犯法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據調查顯示,農村青少年犯罪,幾乎占農村犯罪案件總數的一半,已經成為社會越來越關注的問題。
1.4公德意識薄弱
農村青少年由于從小長期生活在較為閉塞的環境中,很多都是延續父母的生活習慣。因而,很多從小生活在農村的青少年即便進入了城市生活之后,很多人也會經常性地隨地吐痰或是亂扔垃圾,很少有農村青年會自覺地過低碳生活,或者是自覺愛護環境,再加上前文分析中提到的農村青少年有害怕接受新鮮事物的特點,因而在進行公德教育的過程中很難達到極為有效的效果。
1.5傳統美德缺失
農村青少年在受到當前市場經濟的物欲化、利益化的沖擊下,大部分農村青少年贍養父母的意識逐漸淡化,很多青少年開始出現一定的叛逆行為,不能正確聽取父母的合理建議,或是放棄自己的學業而外出打工。據調查:現在農村青少年對父母經濟上的供給和生活上的照顧正在逐年減少,不孝敬、不贍養父母的事件屢有發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缺失而導致的。
2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問題的原因分析
2.1社會環境失調
社會風氣、社會環境對農村青少年影響很大。目前不良的社會風氣、思想文化不利于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培養。由于城鄉二元結構,國家對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投入較少,農村青少年享受不到健康向上的文學藝術節目。各種成年人活動的場所由于缺少監管,未成年人留戀期間,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農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2.2學校教育失當
雖然一直強調素質教育,但考試指揮棒一直影響著學校的教育,應試教育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說起來重要,真正做起來就不重要了。學校重智輕德的現象,也影響了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順利推進。
2.3家庭教育誤區
家庭教育與青少年思想道德的養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密切的關系。目前農村家庭教育的一些誤區,不利于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健康發展。有的家長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了,思想道德、心理品格不重要,溺愛小孩,使小孩好逸惡勞、自私自利、貪圖享受。還有一些家長染上了社會惡習,不能對小孩言傳身教。還有一些家庭,由于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出現了大量的農村留守青少年,他們由于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教育,難以形成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
3加強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對策
3.1政府層面
3.1.1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當前,雖然政府對農村教育經費投入逐年遞增,但由于基數較小,很多偏遠的農村地區教育經費的投入仍得不到有效的改善,這樣導致了這些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和教學設備的落后,從而影響其教學質量的提高,因而對于這些農村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難有效的開展。首先,政府在農村教育經費上的投入不足導致教學上缺乏實驗設備、教學儀器、多媒體教學設施以及圖書資料等,這些基礎設施影響了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不利于學生較快的掌握道德知識。其次,政府資金投入不足導致農村基礎設施欠缺,缺乏思想道德教育的相關宣傳欄、宣傳櫥窗等設施,這樣農村青少年的道德知識來源極為有限。此外,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并沒有意識到農村青少年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因而大幅度減少對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經費投入,更有甚者還將本該用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經費另作他用。
3.1.2舉辦道德楷模選舉等活動。對于已經輟學或是非在校的農村青少年,村里可以自行組織采取公評公議的形式開展青少年道德楷模的選舉活動,每年可以在村里評選出幾位農村青少年道德楷模,在評選過程中通過對村里青少年的孝道、生態倫理道德、閑暇道德以及社會公德等方面進行評議,最終得出評選結果,這樣對于激勵農村青少年學習道德知識、自覺贍養父母、遵守公德等具有積極的作用。
3.1.3投入資金,利用宣傳欄及學習園地等道德宣傳陣地。農村青少年只有在真正理解了正確的思想道德知識后,才會自覺地將這些知識內化,并開始踐行。但是思想品德的相關知識必須借助宣傳平臺才能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耳濡目染。政府要投入較為充足的資金,在農村人流聚集較多的地方設置宣傳櫥窗、學習園地等基礎設施,充分利用宣傳欄、宣傳櫥窗以及學習園地等道德宣傳陣地。在這些宣傳欄中進行先進道德模范事跡以及公共道德的宣傳,將這些知識進入農村青少年的身邊,讓他們經過櫥窗時就能夠接受這些道德教育,讓傳統美德在農村得到廣泛的發揚,這樣,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才能在農村持續深入下去。
3.2學校層面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農村學校的德育教學條件雖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的思想品德教學技能和自身素質的不足,容易引起農村孩子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缺乏興趣而出現大量缺課和逃課等現象的出現,長此以往不利于開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另外,現在部分農村學校的教師由于教學觀念的落后,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商、輕德育,在教學過程中容易采取一些不恰當的教學方式,這樣在孩子犯錯時就會辱罵或者是體罰學生,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影響了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導致農村孩子偏離了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3.2.1關注農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面對農村青少年的自卑心理,德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更為貧困的地方慰問老弱病殘者,在實踐活動中培養感恩意識,讓他們每每在生活中遇到不公的待遇時,能夠樂觀地想到還有比他們生活更艱辛的人,鼓勵孩子們更為樂觀向上。其次,對于農村青少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必須定期對他們進行心理咨詢,如在班級中經常進行心理問卷調查、個別訪談或是簡單的信箱聯系,幫助他們及早地發現心理上的問題,做好預防工作,讓農村青少年健康樂觀地成長。
3.2.2改進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應該是靈活多樣的,教師應該意識到言傳身教的重要性。由于農村青少年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特殊性,因而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不能一味體罰或者辱罵,要從他們的心理問題抓起,盡量去鼓勵他們好好學習,要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心態,在進行品德教育課時,也可以適當地放一些教育性、激勵性的影片,培養他們的正確的理想與堅定的信仰。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學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
3.3家庭層面
父母要重視對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父母在外出務工前,要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讓父母對孩子的愛能在孩子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如果讓孩子在祖父母或其他人的家庭里生活,則要有意識地帶領孩子熟悉這個家庭的環境和人際關系,加深與監護人的關系,讓孩子感受監護人的愛,增加孩子內心的安全感,避免因分隔兩地而產生生疏感,冷淡了親情,導致孩子心理問題的增多。
3.4社會層面
從社會層面分析,要充分利用志愿者與社會工作者資源對農村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具體可以由縣級政府來進行牽頭,組織志愿者與社會工作者對農村青少年開展各項思想道德教育活動。譬如可以舉辦有關孝道知識的學習班,讓農村青少年認識到“贍養父母”是自身的責任;再如,也可以開設思想道德教育相關的培訓班,對農村青少年的父母或是其他監護人進行正確的教育,讓他們從中學到教育孩子的方法與藝術,學會關心和幫助孩子,從而提高監護人的道德教育水平,促進他們的思想道德教育逐步走上科學化的軌道。在城鄉二元教育結構下,農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幾方面的共同努力,綜合各類因素探索出一條加強農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道路。
作者:金芳英 單位:江蘇大學京江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淼.整合與超越:城鄉二元結構下教育公平的制度革新路徑探索[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11(13):62-67.
[2]何玲玲.新形勢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實證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27):15364-15366.
[3]王炳義.新農村思想道德建設中的政府作用[J].前沿,2010(22):61-63.
[4]曹忠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教育公平[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08(41):116-118.
[5]徐韶峰,霍良.我國教育公平問題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1):4-8.
[6]汪澤洪.淺談新農村建設時期的農村思想政治工作[J].甘肅農業,2006(8):24-25.
[7]劉日幫,鈕秀渠.對加強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改革與開放,2009(5):163-164.
[8]吳同春,王光宇,馮小亞.新時期農村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8(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