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西方國家科技道德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當今科研領域乃至社會上的學術不正、科技道德滑坡日趨嚴重,作為以培養人才和科學研究為主要職能的高校也不可能獨善其身,這種不良風氣甚至已經浸染到了當代大學生的道德靈魂,這反映出大學生培養中科技道德教育的不力與方法手段的失效,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對科技道德教育的認識不夠。與科技道德教育相比,高校似乎更為重視科學知識與科學技術的教育,把人才在知識、技能上的培養與未來就業放在第一位,把學校教學、科研、辦校企等作為主要業務來抓,而相對忽視對大學生的科技道德教育。二是對科技道德教育的內涵理解不透。科技道德就是學術誠信,就是與社會為善,為人類謀福。而作為在校大學生,只有“恪守治學之責,篤行為學之道”,才能在未來科技實踐中造福人類社會。這種道德其實是和學生的綜合道德系統相一致的,并無區別。高校在科技道德教育中有必要深刻理解這一內涵。三是對科技道德教育的運用方法不多。我國道德教育歷來重視理論灌輸,而相對忽視德育過程的實踐體驗與情感感染,知而不行,行而不果,都可謂德育教育的悲哀。科技德育教育不僅在量上不足,在質上同普通道德教育一樣是失效的。四是對科技道德教育中的問題處理不力。學術不端、弄虛作假等問題對高校大學生來說,是早已存在的事情。但相關規章制度要么不夠完善,要么施用不力,致使科技道德教育依然沒有取得成效。五是對科技領域的不正之風抵御不堅。高校不是凈土,高??蒲兄械墓枷胱⒍丝萍嫉赖聠栴}的必然存在,如學術中的浮躁與浮夸、求量不求質、自由主義等等,都會在高校學術活動中引發不良反應,并為學生標榜效仿。
2歐洲國家科技道德教育的模式及其對我國大學生培養的啟示
2.1歐洲國家對科技道德內涵的理解
從狹義上講,科技道德的含義就是依靠學術自律,堅守學術規則,以真實的科學研究過程及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來獲得能用實踐檢驗的新知識與規律。但從廣義上說,科技道德還應包含倫理道德的內涵,它的內容更為寬泛,涵蓋了基因倫理道德、生態環境道德、信息網絡道德等等??茖W技術發展到今天,科技道德已絕不只是科研行為本身的規范性問題,而是影響到了人類的命運,與人類未來命運的發展產生了深層的關系。科技道德已經涉及到以人類倫理道德來判定科學技術的問題。愛因斯坦經歷兩次世界大戰,親眼目睹毀滅性戰爭武器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威脅,由此認識到沒有學會正確地使用科學技術才是悲劇之源,并深刻體會到一個科學工作者對社會要負的責任。這些認識在今天的大學生培養中,仍然具有深遠的意義。
2.2歐洲國家關于科技道德教育的幾個基本層面
歐洲國家的科技道德教育目標就是要促進大學生的個人品德和社會能力的綜合發展;在科技道德教育體系上把針對社會科技工作者的有關道德規范與法制要求融合到大學教育中來,形成社會機構、學校教育及大眾傳媒的教育網絡組織,共同構建科技道德教育的集體協調機制。在此機制之上,再以各種靈活的教育方式實施道德教育,如“問題式”、“探索式”、“滲透式”、“社會大課堂”等教學方法。全方位的教育網絡組織與靈活實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構成了科技道德教育的幾個基本層面。第一層面,道德教育。歐洲國家尤其重視對大學生、青年科技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在教育中不僅僅是道德說教,良師益友的榜樣作用非常關鍵。因此在科技道德教育中,他們注重把德育教育更多地和實際問題、科研活動過程以及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并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把這種科技道德教育貫穿于科學研究甚至人生的全部過程。第二層面,制度防范。學術制度規范是對道德約束的彌補,有關制度規定既是社會機構對科研工作人員進行約束的依據,也是向大學生進行科技道德教育的內容之一。如法國的規范評審等制度,國家科研中心對評審人員的學術水平、行為準則和應盡義務都有嚴格要求,對評審過程與評審結果也有明細規定,以確??蒲谐晒|量的真實性;而德國的馬普學會除了進行嚴格培訓,還要求青年科研人員要對自己的學術行為簽字負責。第三層面,法制約束。在歐洲,科學行為不端不僅要以道德倫理和學術制度加以約束,對違反科學道德嚴重者還可用法律來規范,并以適用法律進行懲處,把道德約束與法制規范緊密地結合起來,這樣就突出了科技道德的嚴肅性,也讓未來從事科學研究的高校大學生從法制的角度對科技道德的重要性有了更為深切的認識,使科技道德教育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歐洲國家有關科技道德教育的各種機制與方法對我國大學生培養的啟示作用很大,歸納起來就是:道德結合制度,教育結合約束,社會結合學校,防范結合懲罰。
3我國大學生培養中進行科技道德教育的對策
3.1加深對科技道德教育的認識
科技道德教育不僅要重視機制上的建設與健全,還應在思想觀念上引起足夠重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學事業發展突飛猛進,有關科技道德的建設與教育則相對滯后,因而學術不端之風漸重在所難免。高校不僅是科研重地,也是培養科技人才之所,有違科技道德的不良科學行為不僅會造成學術失真,還會形成不良社會風氣,并在下一代的科技人才身上蔓延下去,可謂后患無窮。因此,必須加強對高校科技道德教育的深刻認識,并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3.2深刻理解科技道德的內涵
很久以來,科學家的道德規范和社會責任一直是科學社會學和科技倫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21世紀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工作者越來越掌握著操縱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人類自身命運的生殺大權??茖W家們只有樹立正確的科技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使命感,才能讓科學技術真正與社會為善,為人類造福。高校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與發展的主力軍,是從事科技研究與創新的主要人才群體,大學生的科技道德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與水平,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因而要在科技道德教育中讓大學生深刻理解科技道德的內涵與作用。
3.3重視科學實踐與示范引導的作用
科技德育教育要重視實踐教育的切實性與示范引導的實效性,摒棄過去德育中那種過于注重理論說教的傳統方式。要讓大學生在具體科技實踐中感悟科技道德的內涵,運用科技道德的規范;要在大學生師從科學家的學習過程中,感受科技道德的力量,完成科技道德的內化。歐洲國家對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都有讓他們做學生榜樣示范的要求,不僅要他們傳授學生科技知識,還要他們給學生教授科學道德課,并給學生做出榜樣。這種言傳身教式的教育方法對學生的科學道德教育是刻骨的,同時教師們也凈化了自己的科學道德空間,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3.4學校教育要與社會機構相結合
當代大學生正經受前所未有的多元價值觀的強大沖擊,科技道德的形成是學校教育中所面臨的急迫任務,從事科技工作雖然是他們未來的事業,但必須讓大學生從現在起就要接受科技道德的教育,理解社會相關機構對科技道德的制度規范甚至法律約束。科學工作是嚴肅、嚴格、嚴密的事業,來不得半點虛假,任何假科學、偽科學甚至反科學都會貽害無窮,也會受到制度的追究與懲罰。與科學研究有關的社會機構完全可以成為施教科技道德教育的場所,有關科技制度也是大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
作者:劉明越 李云艷 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