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論文2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第一篇
一、明確職業道德教育目標
要解決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出現的問題,一定要首先明確職業道德教育目標。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不只是具備較高的會計專業水平,還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養。只有這樣才能系統、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個人認為,對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應包括兩個方面:基本職業道德以及專業職業道德。其中,基本職業道德主要是遵守法律法規和一些基本道德規范。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主要有會計職業信念教育、會計職業義務教育、會計職業榮譽教育。
二、構建職業道德教育體系和教育方式創新
1.明確設置課程的原則
首先要明確職業道德教育結合專業教育的原則。在課程設置上要考慮到會計職業的特殊性,把職業道德育深入滲透到專業教育中去,了解會計在社會生活中具有的功能和價值,提高學生遵守職業道德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其次是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要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鍛煉形成。因而在設計課程和教學內容時,一定要聯系實際問題闡釋理論,注重對復雜現象的理性分析,對工作中的兩難困境做具體分析,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的判斷能力。
2.構建合理的職業道德教育體系,拓展教學方法
構建合理的職業道德教育教學體系。首先提高會計職業道德的初步認識。開設相關課程,使學生形成會計職業道德意識。采用更加多樣和靈活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體驗教學法等;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教學,如多媒體教學,以增強形象性和吸引力。之后進入實踐階段,模擬真實情境,引導學生認識道德問題,主動做出道德判斷,強化上階段道德教育的成果。最后,強化。在學生已掌握一定的職業道德知識和判斷能力后,強化這些知識和能力。課程可以從反面使學生了解違反職業道德所承擔的法律后果,要有堅定地意志,抵制誘惑和壓力。經過學習,提高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成效。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思想道德教育
建立強有力的教育隊伍。將思想政治課和職業倫理課教師配齊,使他們集中精力從事職業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專業課、公共課教師開展道德教育的自覺性,更好地承擔職業道德教育的任務。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道德品質,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必須加強對教師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讓教師更好地起到以身示范作用。其次,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教學不僅僅體現在知識貯備上,更是一種育人的責任。職業學校的教師應具備責任心,教書的同時,為學生樹立人生的榜樣。
三、完善考核評價體系
對職業學校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目前缺乏完善的考評標準。構建完善的考評體系可促使道德教育轉化為具體的行為,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目前,職業學校的道德教育對規范約束作用遠遠大于對從業人員的肯定作用。因此,對學生的考評不僅是考試成績,也要把對學生的敬業精神、責任感和誠信品質、法紀觀念等納入考評體系。此外,可定期進行自我鑒定、自查自評等,提高學生的自發意識。
四、總結
在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進行考核時,可將定性評價結合定量評價。定量評價一般用于內部評價,即根據職業道德教育要求制定出操作性強的考核指標及評分標準,定性評價相對簡便,可從性質上對會計人員做出的一個善惡評價,評價結果的主觀性強,一般用于外部評價。定量評價較定性評價更加客觀可靠,但并不是所有的道德教育行為都能量化,定量評價結合定性評價才能達到開展評價的目的。
作者:藺慧如 單位:陜西省城市經濟學校
第二篇
一、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考核與評價標準的意義
職業道德教育教學效果的關鍵手段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離不開考核與評價體系的建立,而考核與評價標準是考評體系建立的重要內容。會計技能教育目前已形成較為成熟的理論與實踐的考評和測試標準,這個標準已主要成為學校會計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檢驗手段,也成為學生專業學業水平測評的依據。但光有技能考評標準,人才培養質量是不完整的,學生專業學業水平的代表性就存在缺陷。因此,學校必須建立起技能教學與素質教育(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雙重考核考評標準,學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才是完整的,人才培養質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證。
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考核與評價標準設計的原則
(一)操作性原則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考核與評價標準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考核評價標準設計是否成功的關鍵。作為一個成功的考核評價標準,必須具備易操作、可測量,便于教師公正評價學生在職業道德教學方面的成績、學生在職業道德素質方面的提高。如果標準過于籠統、過于模糊,失去區分度,評價將失去意義。
(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
必須承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本質上屬于素質教育,是人的意識形態方面的轉變,較為抽象,不象技能和理論教育易于量化可測,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性質決定其考評標準必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對于會計職業道德要求的知識內容可以借用傳統理論教育考核的形式采用定量測評(分數形式),對于會計職業道德的現實表現和思想的轉變宜采用定性考評的形式。
(三)多樣性原則
由于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自身的性質決定了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考核和評價的標準不可能是單一的,而必須呈多樣化形式。考評樣式可以是問卷調查式的,可以是答卷式的,可以是相互打分式的,可以案例判斷式的。只有多樣化的評價形式才能完成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多角度的評價考核任務。
(四)完整性原則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教學的考核評價標準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教學一樣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考核評價標準也必須隨著會計職業道德教學活動內容變化而變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有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案例教學、講座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因此,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考核評價標準也必須具備理論考核評價標準,同時必須案例評價標準、有實訓實習的評價標準;有校內的評價標準,同時也有校外的評價標準。
三、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考核評價標準設計的內容
綜上所述,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考核評價標準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特點,其形式和內容也可能因校而異,因教學對象而異,本文僅以五年制高職校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評價標準為例,分別介紹以下四種考核評價標準,僅供讀者和同仁參考。
(一)理論性考核評價標準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根據其培養模式,也應該有理論教育方面的相關內容,主要包括:會計職業道德本身的內容和會計相關法律內容,這一板塊內容教學目的在于形成五年制會計專業學生在職業道德方面的基本素養,屬于“應知應會”的內容。盡管主要是識記方面的內容,但這是學生具備會計職業道德能力的重要基礎。該內容與普通專業理論教學相類似,可以結合財政部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內容進行教學,并可以結合財政部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形式進行評價,評價標準的形式主要采用以上“答卷式”的定量測試,具體內容和形式可以參照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形式,故不再在本文中贅述。
(二)實踐性考核評價標準
實踐性考核評價標準是針對會計職業道德校內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實驗和實訓)而設計的考核評價標準,會計職業道德實踐性教育環節是形成學生會計職業道德能力的關鍵環節,而實踐性考核評價標準是對學生會計職業道德行為符合程度的測定,因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實踐性考核評價標準是會計職業道德考核評價標準的核心內容。針對會計職業道德實踐教學內容的特點,會計實踐性考核評價標準可設計5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進行測評,宜采用定性考核形式,以等級作為測評成績,其中A設定為“優秀”,B設定為“良好”,C設定為“中”,D設定為“及格”,E為“不及格”,其模式可以參照以下表一。
(三)案例式考核評價標準
案例式考核評價標準是針對會計實務中涉及到會計職業道德的常見案例,要求學生進行專項判斷,用于測評學生在一定的模擬情景中,遭遇會計職業道德沖突時的表現,以此評價學生在一定條件下的職業操守。本考核評價標準可以彌補以上(一)、(二)考核標準的不足。具體考核評價標準可采用會計實務中常見案例(樣本),讓學生進行判斷,以答辯的形式進行考核,以學生的回答程度作為其相關測評成績。其模式見表二所示:
(四)校外頂崗實習考核評價標準
校外頂崗實習考核評價標準,主要是針對學生在最后一個階段在實習單位工作期間的表現所做的職業道德評價。校外實習期間是學生會計職業道德行為在社會的初步表現階段,是校內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水平的一次集中體現。學生在校外頂崗實習階段會計職業道德的考核主要由實習單位根據學生的實習表現所做的一次專門考察,其隨同實習報告作為學生整個實習階段的一次綜合評價。
四、結論
綜上所述,五年制高職會計職業道德評價體系是五年制高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環節,而會計職業道德評價標準是會計職業道德評價體系的重要內容。由于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本身的復雜性、長期性和抽象性,會計職業道德評價標準的設計必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形式必然是多樣化、多角度和多緯度的結合;必然是一個定性與定量、校內與校外的結合。
作者:趙建新 單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