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與醫院黨建共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高校與醫院可以通過黨建共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雙方融合資源和人才優勢,醫院在共建中積極向高校傳播大健康理念。高校將所學理念運用到社會服務,在全社會推廣“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通過黨建共建踐行在全國衛生大會上所強調的“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大健康理念,在社會積極推廣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關鍵詞】高校;醫院;黨建共建;健康中國
人民健康是民主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預防是最經濟有效地方式。醫院在貫徹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醫院要從治病為中心向普及健康知識,引導全社會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上轉變。醫院向非醫學專業高校普及健康知識,是比較快捷有效地方式。高校學生來自成千上萬個家庭,當代大學生知識水平高,學習能力強,有自覺服務社會的責任心,通過高校學生向社會普及健康知識,可以將健康理念傳導到千家萬戶。在全社會全方位推動健康生活方式,延長健康壽命,為建設健康中國奠定基礎。
1校醫黨建共建內容
1.1共建組織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共同抓好組織建設,始終堅持把黨的組織制度放在突出位置,始終貫徹黨的基本理論、路線、方針,貫徹落實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意識形態和宣傳工作,加強醫德醫風、精神文明建設,使共建黨支部活動與健康中國建設有機融合。將組織建設成為宣傳和貫徹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關于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主張和決定的堅強戰斗堡壘。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使支部成為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1.2共管黨員
共同抓好黨員教育和管理。明確黨員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始終貫徹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黨員的教育和管理上加強合作。積極參加結對黨組織活動,強化工作職責,貫徹落實新時代大健康理念,將健康中國建設貼近實際,貼近時代特點。讓黨員自覺認識和深刻理解推進健康中國行動要實現的“四個轉變”,在定位上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在策略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在主體上,從依靠衛生健康系統向社會整體聯動上轉變;在行動上,努力從宣傳倡導向全民參與、個人行動上轉變。增強黨員對健康事業追求的責任感,共擔健康責任,享健康成果,激勵黨員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1.3共享資源
資源共享,著眼于滿足健康需要,拓寬黨員活動陣地,雙方在條件許可下開放醫院學校場地,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教育教學資源,實訓實踐平臺。醫院在健康教育上提供優秀教育教學實踐資源,學校在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上提供實踐服務平臺資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全方位推動健康中國建設。
1.4共謀發展
結合自身特點,充分發揮雙方優勢。醫院在人才培養上為在校大學生黨員弘揚白求恩精神,培訓健康理念、醫護急救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指導學生黨員進社區和養老機構,做好健康理念知識普及志愿服務。學校大學生黨員帶領學校同學在社會服務中積極傳播醫護知識和救死扶傷精神,弘揚高尚醫德醫風,提倡和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積極提倡全民健康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行為。以黨建共建推進雙方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地方、社區,了解社會民意對健康的需要,通過醫院與學校共建,增加社會健康素養,提高居民健康責任、健康意識,推進城市健康建設,促進社區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實現雙贏目的。
2開展健康建設內容
實施健康中國,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醫院和高校在共建中要明確健康中國建設主要任務,根據醫院和高校自身特點服務社會,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
2.1普及健康知識
醫院要精心組織,備好課,帶動學校全方位宣傳普及健康知識。組織大學生深入社區、養老機構、地方中小學等場所普及健康知識。當前吸煙、酗酒、缺乏鍛煉、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是比較普遍的,也是可以改變的,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日益突出,特別是心腦血管等慢性病,這些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嚴重危害人民健康。通過對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地解決當前突出的健康問題,節約醫院資源和社會醫療負擔成本,讓人民共享健康。
2.2普及全民健身理念
全民健身對于健康中國建設至關重要。通過醫院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普及全民健康知識,將體育、鍛煉、運動等成為人們群眾不可或缺的關鍵詞。在醫院指導下學校為不同人群提供針對性的運動處方和健身方案指導培訓,讓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推動身體鍛煉和醫學相結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為“低頭族”、產業工人等其他職業工作者提供保健操、工作操,解決因職業習慣導致的身體疾病。學校在條件許可下可以開放體育場所和設施,在學生放學后開放學校鍛煉場所和設施,努力打造百姓身邊的健身組織和“15分鐘健身圈”,為群眾健身創造便利。
2.3緩解心理危機,重視心理健康
重視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醫院和學校共同為社會提供心理服務咨詢平臺。教會社會科學的方法排解心理壓力,針對常見心理疾病提出指導性的疏導方法,如生活規律避免心理危機,遠離成癮性物質煙酒和容易興奮的飲食,面對挫折時以心態樂觀人為榜樣,并保持好心態。教會人際交往的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重視睡眠健康,重點關注好青少年等重點人群,開展健康服務,避免青少年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減少游戲障礙的發生,維護青少心理和生理健康發育。醫院和學校要發揮基層社區在心理健康服務中的運用,促進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組織工作者三者聯動,通過多種形式提供心理服務。
2.4推進垃圾分類營造良好環境
良好的環境是健康的保障。實施垃圾分類,關系到人民群眾生活環境,當前垃圾分類覆蓋還很有限,群眾對垃圾分類的思想認識不足。將垃圾分類與營造良好環境和保護身體健康結合起來,可以提高人民認識,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讓垃圾分類工作成為新時尚,還能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
3黨建共建助推健康中國路徑
3.1精心籌劃制定共建協議
學校和醫院黨組織要精心磋商,以健康中國戰略為指導,制定好共建協議,讓黨建工作貼近人民對健康生活的需要,真正讓黨組織成為服務社區、服務當地居民的平臺。雙方認真思考自身所能提供的資源和服務,圍繞居民健康需要,組織行業專家對照健康中國行動藍圖和健康中國人的50條“國標”立足解決資源共享不充分等問題,列出詳細清單和月度工作計劃。醫院可以通過在學校掛牌成立疾病預防和宣傳教育、醫護知識和技能培訓基地等方式在學校推廣健康教育。制定共建方案,將健康理念、知識和技能通過學校學生向全社會推廣。
3.2深化黨建共建實踐,共促健康成果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深入實踐,將健康中國行動分化為階段性目標和各類小目標。醫院可以組織勞模、專家進校園傳輸健康知識和理念,弘揚仁心仁術,講解防未病理念和具體行動計劃;組織一線臨床專家進校園講解急救知識和技能,讓人們能在意外傷害或突發疾病早期得到干預,提高康復水平和生活質量;組織護理人員傳播醫護知識和技能;組織學校學生進入醫院實地學習康復知識和操作技能;組織開展合理膳食、全民健康、運動處方、禁煙、心理健康等知識講座,將健康知識、理念和技能傳播給學校。學校學生將健康理念、知識、技能積極服務于社會,通過向家庭成員、走進社區、當地中小學、養老機構等全方位傳播,以及志愿服務、暑期三下鄉等活動,以及通過與社區共建向各類人群傳播醫院所教的知識技能,不僅能有利于傳播醫院仁心仁術,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還能夠將健康理念全覆蓋,滲透到生活每個角落。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需要堅持“大衛生、大健康”理念,不僅僅需要醫院和學校參與,還需要衛生、環保、水利、國土等部門共同參與,需要社會力量和個人參與。醫院和學校在健康中國實施上可以通過黨建共建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雙方深化黨建實踐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健康行為,傳播疾病預防和醫護急救技能,通過醫院和學校攜手共建,醫院貫徹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從治病為中心向普及健康知識,引導全社會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上轉變。非醫學專業學校普及健康知識,通過學校的學生向社會普及健康知識,可以將健康理念傳導到千家萬戶。在全社會全方位推動健康生活方式,延長健康壽命,為建設健康中國奠定基礎。在社會掀起健康中國建設高潮,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參考文獻
[1]張春,顧正祥,桑雷.高校與社區黨建共建的路徑探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9(9):19-20.
[2]張開江.高校與“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結對共建的實踐與探索[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
[3]任學鋒.“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對我國健康事業發展的幾點啟示[J].中國健康教育,2014(12):88-90.
[4]王金花.健康中國與全民健身的融合發展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
[5]郭清.“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實施路徑[J].健康研究,2016(6).
[6]柳云.“健康中國2030”視域下的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問題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2).
[7]陳陽,程雪蓮,唐貴忠.基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背景的健康教育創新機制探討[J].中國健康教育,2018(1).
[8]吳波,黃希庭.我國心理健康預防性干預研究現狀[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2):169-173.
作者:吳金全 戚全鋒 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