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研究生黨建創新實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研究生黨建工作必須立足于培養高層次人才這一核心目標。針對其現狀,高校應樹立以“五位一體”人才培養為核心目標的研究生黨建工作理念,創新“多層面交叉式”學習模式、“多方共建項目式”組織生活形式、“黨員導師責任制”黨員培養制度、“黨群X+Y”聯系群眾制度、“教考分離”復合型考評制度等黨建工作。
[關鍵詞]五位一體;人才培養;研究生黨建;創新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圍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高等教育改革、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做出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對高校黨建和思政工作、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提出新時代新形勢下的新要求。隨著研究生規模擴大,研究生黨建工作成為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研究生教育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最高層次,因此探討研究生黨建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傳統黨建工作模式與高校人才培養根本任務的關聯度缺乏,導致形式工作較多、內涵建設不足。面對這一困境,結合黨建工作的新時期、新特點,立足于培養人的視角談黨建工作,不僅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之路,也是全面提升高校黨組織組織力的有效路徑。因此,研究生的黨建工作必須解決如何培養高層次人才這一根本問題。
一、研究生黨建現狀分析
目前大多高校的研究生黨建工作仍按照本科生黨建工作模式統一開展,在組織設置、組織生活、學習模式、黨員培養等方面不適合研究生特點,造成黨建工作與培養工作相脫節。總體看來,研究生黨建工作不利于新時代人才培養。第一,由于研究生組成結構復雜、個體差異性大,基層黨組織設置不夠科學合理,政治思想學習不夠全面。研究生構成中有應屆、往屆本科畢業生或同等學力人員,還有工作單位的委培生等,組成較復雜。不同層次的研究生存在不同的理想信念與價值取向,對自身的政治思想學習要求亦不同,目前以年級為單位設置的黨支部缺乏基于共同目標的組織凝聚力,不利于組織政治思想學習,一些淺顯的學習導致效果并不理想。第二,由于研究生學制年限短、專業學習壓力大,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難度大,發展黨員工作不夠規范。研究生學制一般為2~3年,從遞交入黨申請書到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再到確定為發展對象,至少需要1.5年的培養和考察時間,而畢業學期又不再發展黨員,對于培養志愿入黨的研究生,存在考察時間緊、任務重等問題。由于研究生培養更重視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多數研究生忙于學業,忽略了政治素養的提高;而目前黨建工作、思政教育與專業科研學習的脫節,導致高校在研究生黨員培養過程中也只重視科研成果、專業學習情況,忽視其思想道德水平,發展黨員工作存在不足。第三,由于研究生學習時間分散、學習生活獨立性強,基層組織開展活動具有一定的困難,黨建工作的管理不夠順暢。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主要分為課程學習、科研或實踐學習、學位論文等三個階段,只有課程學習階段是集中課堂學習,其他階段主要跟隨校內外導師分散學習,多數研究生會在校外實踐基地或國外交流學習。這種過于分散的學習模式總體上不利于開展基層黨組織生活會、主題黨日活動等,不利于提升黨支部的組織力和凝聚力;對于黨建工作專職人員來說,相比導師,其與研究生接觸機會較少、溝通不暢,傳統工作模式問題重重,不利于研究生黨建工作的日常管理。第四,由于研究生專業能力強、自我評價高,傳統基層組織活動形式與內容不能滿足研究生黨員需求,參與動力不足、活力不夠。目前基層組織生活形式主要有講授輔導、交流討論、現場觀摩、志愿服務、樹立典型、聯誼活動等,存在內容枯燥、與專業學習聯系不緊密、不能體現其專業水平等問題,對于這類高層次人才缺少吸引力,所以研究生黨員參與率低,組織活動較難持續開展,導致基層組織活力不夠,很難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二、研究生黨建工作理念的轉變
前文分析,研究生及其培養的特性,決定了傳統只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素養提升的黨建工作在現實開展中困難重重,研究生黨建的落腳點必須是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培養,而與科研實踐創新能力提升的專業教育工作相結合的黨建工作才是新的發展方向。因此,轉變研究生黨建的工作思路,以“五位一體”人才培養為核心目標重新構建研究生黨建工作體系尤為重要。完整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包含思想政治素質、道德文化修養、民主法治意識、專業水平與研究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等五個方面內容的培養[1],這五個方面稱為“五位”,是統一的整體,需在培養人才過程中綜合考慮、統籌安排?;?ldquo;五位一體”人才培養理念的研究生黨建工作主要包含依托學科專業特點科學設置研究生黨支部、力邀德高望重的黨員導師大力參與黨建工作、“五位一體”人才培養與發展黨員工作相結合、圍繞學術研究與實踐能力系統開展各類黨組織活動等。
三、研究生黨建工作的創新實踐
根據“五位一體”人才培養的研究生黨建工作理念,高校要以學科或專業為基礎單位,設置縱向研究生黨支部,著力建設以“五位”全面發展為共同目標的黨支部。圍繞黨建工作與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全面融合,為增強理論學習系統化、激發支部建設活力性、加強黨員培養科學性、提升黨組織群眾凝聚力、提高黨建工作的成效性等,創新理論學習模式、組織生活形式、黨員培養制度、聯系群眾制度、綜合考評制度等黨建工作。
(一)““多層面交叉式”理論學習模式創新
由各個研究生黨支部制定分別在支部涵蓋的全體研究生層面、志愿入黨和黨員層面、黨支部層面的規范化學習制度,開展“多層面交叉式”系列學習活動。1.全體研究生層面。每學期開設1~2門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的課程,由思想道德素養高、政治理論知識強的專業教師負責課程設置與具體授課,將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政教育貫穿于專業知識傳授的全過程,循序漸進,達到整體性人才培養。2.志愿入黨和黨員層面。包括正式(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遞交入黨申請書的研究生。由黨支部組織安排每學期兩次的集中培訓,每次培訓集中2~3天,理論學習結合專業實踐。由與支部對接的黨員教師負責集中培訓的課程安排和實踐內容,再匹配合適的教師授課,由黨員教師完成全過程的考核,考核通過者發結業證書。3.遞交入黨申請書的研究生和入黨積極分子層面。由黨支部組織安排每學期進行兩次集中培訓,每次培訓集中2~3天,理論學習結合專業實踐。由與支部對接的黨員教師負責集中培訓的課程安排和實踐內容,再匹配合適的教師授課,由黨員教師完成全過程的考核,考核通過者發結業證書。4.黨支部層面。在“”學習制度的基礎上,更注重與專業學習的結合。從“五位一體”人才培養的角度探討每位黨員的先進性,使其互相監督,完成自我認識、不斷進步的培養過程。黨員主體作用是黨建創新的內在動力。作為核心力量,黨員在多層面的交叉學習中,完成了自學與他學、理論與實踐、助人與助己等相結合的系統化學習,成為“五位一體”高層次人才的典范。同時黨支部通過組織集中培訓、規范化學習等,大大增強了支部的活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使黨支部和黨員始終處于良性互動狀態。
(二)““多方共建項目式”組織生活形式創新
要依據“協同育人”“三全育人”等新形勢下的教育理念,立足于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街道、社區、鎮村等多方協同育人的視角,以項目為載體,構建多方共建區域化黨建格局,開展能充分發揮研究生專業實力的組織生活,使其在提升政治素養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科研實踐能力。這不僅能吸引研究生黨員的積極參與、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更能有效地達成“五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與政府部門共建的項目有組建重大項目智囊團、基礎項目科技服務隊伍、重大或突發事件服務團、政策調研與咨詢團等,黨員導師帶領研究生黨員團隊深入各級黨政機關部門,開展各類階段性與周期性共建項目。與企事業單位共建的項目有知識技術支持團、人力輸出團、產學研聯合人才培養等,以研究生黨員團隊為主體開展各類周期性共建項目。與街道、社區、鎮村等共建的項目以發揮研究生黨員專業特長的地域內社會服務項目為主,以研究生黨員團隊或個人為主體開展周期性共建項目。充分整合區域內各類黨建資源,與各方共建多種合作項目,為研究生黨支部開展創新性組織生活搭建多種平臺,與研究生專業知識學習、科研實踐能力、就業等緊密結合的組織生活,是激發研究生黨支部活力與進行“五位一體”人才培養的重要路徑。
(三)““黨員導師責任制”黨員培養制度創新
目前,一名普通研究生是否可以發展為中共黨員,一般由負責研究生黨建工作的教育管理者根據其學業成績結合日常表現來決定,這一判斷方法有失偏頗,因為管理者并未能真正了解該研究生的綜合素養。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導師擔負著第一責任人的重任,更能全面了解研究生,而多數導師只注重對研究生科研能力與專業技能的培養,忽略了思想道德的教育與引導,導致研究生黨員總體道德素養并不高。從“五位一體”人才培養的理念出發,將一名志愿入黨的普通研究生培養成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應由思想品質優良、道德情操高尚和學識水平精湛的導師擔任培養任務,落實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因此,推行“黨員導師責任制”的黨員培養制度是培養人才的關鍵[2]。將一名申請入黨的普通研究生培養成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可以在黨支部教育培養的同時,配之以思想品質優良、道德情操高尚和學識水平精湛的導師共同擔任培養任務,實現人才培養的個性化、過程化、全員化,融黨建于日常、融黨建于教學、融黨建于人才培養。首先,要選拔并聘用優秀的黨員導師。原則上應聘用具有黨員身份的導師擔負人才培養的重任,按照學科專業的研究方向,每8~12位研究生配備一名黨員導師,負責有入黨志愿的研究生發展黨員的培養工作。其次,要建立黨員導師培養機制,明確其工作職責。黨員導師應發揮四個重要作用——“言傳身教”的榜樣作用;隨時觀察發現研究生在思想道德、政治素養中遇到的問題,開展有針對性、有效率的思政教育工作;結合專業學習,包括科研課題、專業實踐、各類專業競賽等開展融入思政教育的全面指導工作;綜合客觀考察所指導研究生的工作,提出黨員發展的合適人選。最后,要加強導師黨支部建設,實現與研究生黨支部共建。導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學習,通過導師黨支部建設,提高導師自身政治素養;同時,與研究生黨支部共建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
(四)““黨群X+Y”聯系群眾制度創新
按照研究生黨員的比例、黨員導師的配備數量,確立X、Y值。例如,某高校某學科專業共有研究生54名,其中研究生黨員18名,每9名研究生配備1名黨員導師,則建立“黨群3+6”聯系群眾制度,即每3名研究生黨員帶6名普通研究生的黨員聯系群眾制度。在黨員導師指導下,“黨群X+Y”小組采取團隊合作模式實現“五位一體”人才培養,覆蓋全體研究生[3]。在專業學習中,團隊共同完成科研課題項目、參加專業實踐活動、參加各類專業競賽等;在思政理論知識與實踐學習中,團隊共同確定與專業學習相結合的學習內容和形式,黨員帶群眾共同提升政治素養;在日常生活中,1名研究生黨員帶幾名普通研究生進行各類幫扶工作,關心普通研究生的個人發展,定期與負責的研究生談心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心理問題,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提高聯系群眾的實效性。研究生“黨群X+Y”聯系群眾制度充分發揮了研究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使其深入群眾切實做好服務工作,有效覆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每個角落,讓每一位研究生都能在黨組織的關懷下健康成長,有效鞏固了研究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促進了高校校園和諧文明建設。
(五)““教考分離”復合型考評制度創新
圍繞“五位一體”人才培養的核心理念,建立研究生個體、“黨群X+Y”小組、研究生黨支部三層復合型考評機制,不同層面考核指標的設置和具體考核工作由學院組織第三方根據學科專業特點主持完成,培養的黨員導師、任課教師與思政教育管理者等不參與考核,實現“教考分離”。針對研究生個體,第三方應根據學科專業的特點,圍繞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文化修養、民主法治意識、專業水平與研究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等五個方面,科學合理地制定考核指標,細化考核因子,增強考核評價的實用性、可操作性。每學年的4月、10月分別組織考核一次,按照考核成績,結合研究生入黨意愿,確定發展黨員人選。針對“黨群X+Y”小組,第三方評定應突出集體與個人相結合的方式方法。集體方面,圍繞該小組(團隊)參與思政教育學習情況、社會志愿服務情況、科研成果情況、競賽獲獎情況等方面制定考核指標和因子;個人方面,核定出小組內成員個人考核成績的平均值即可。每學年10月份組織考核,按照考核結果,與學院各類評獎評優、黨員發展、入黨積極分子確定等的分配指標掛鉤。針對研究生黨支部,第三方應著重圍繞黨支部的影響力、凝聚力、戰斗力等方面制定評價體系,進行綜合考評。每學年考評一次。優秀黨支部參與評定學校組織各類黨建評獎活動,支部書記參與評定校級優秀共產黨員,作為示范型黨支部及先進黨員開展榜樣效應、風采展示等系列活動。
四、總結
研究生黨建推進上述創新性工作后,預期產生以下幾方面的成效。
(一)推動學科建設與專業發展
以學科或專業為單位設置的黨支部,由聘用的黨員導師帶領各年級同一學科或同一專業研究生的團隊,在復合型考評制度的壓力下,積極有序地開展系列思政教育與專業學習活動。團隊努力完成科研課題項目,積極參加各類專業實踐,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并獲獎等,這些科研成果、人才培養的成績成為學科建設的重要推動力。
(二)利于培養造就高素質導師隊伍
選拔聘用優秀的黨員導師,在思想道德、政治素養、專業水平、科研實踐能力等一體化教育過程中,自覺形成育人與教書相統一的培養模式,促進研究生導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促進導師在教育事業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三)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通過全覆蓋、系統化的政治理論學習,緊密結合專業學習的組織生活,在德才兼備的導師的指導下開展“團隊式”學習模式,并在客觀公正的考核制度的激勵下,切實提高研究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質量,一方面為我黨培養合格的共產黨員,另一方面促進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四)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與社會多方力量進行黨建共建的模式,不僅是培養高校人才、進行研究生黨組織組織建設的有效路徑,同時還能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高層次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和知識技術支持,為區域社會發展提供各類專業性服務。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為國家建設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研究生黨建工作應緊密圍繞這一核心任務,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將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的學習、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切實加強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為目標的黨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李昕,陸居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視角下的研究生黨建創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3(1):50-53.
[2]于瑤,田綠綠.研究生導師參與研究生黨建工作研究[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6(1):52-55.
[3]武曉峰,于涵,錢婷.研究生黨建途徑探討——清華大學研究生黨建工作的實踐[J].思想教育研究,2010(4):88-90.
[4]劉鐵錚,劉峰.發揮黨建工作對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促進作用[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71-72.
作者:顧姍姍 單位:蘇州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