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智慧黨建改革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MOOC在高校黨員教育培訓中雖然發揮了其優勢,但隨著它的推廣和反思,也可以看到其在當前高校黨員教育培訓存在問題。因此,在后MOOC時代,在有更多學習平臺選擇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發揮MOOC理念優勢并與黨員教育培訓的深度融合,改革基礎黨建教育模式,提出全周期黨員管理,結合涵化傳播、黨內輿情監控的黨建生態改革與建設,圍繞四維度黨建建設,深挖改革模式關鍵,改良培訓內容,建立智慧黨建數據核心,提高新時期的黨建效果。
關鍵詞:后MOOC時代;智慧黨建;黨內輿情;涵化傳播
一、概述
隨著“互聯網+”大潮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對各行各業的發展都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隨著互聯網的傳播手段、傳播內容、傳播受眾的改變,黨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2014-2018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規劃提出黨建工作根據新形勢新任務[1],需要進行創新工作的理念、內容、形勢、手法。高校黨建從最初的定期黨員學習、黨員活動,進入MOOC黨建時代結合傳統媒體與黨組織的網站、現代遠程教育、電視欄目、手機報、微博、微信等信息化平臺,進行MOOC在線學習培訓[2]。而在MOOC時代單純用MOOC教育替代傳統教育的模式,雖然實現多功能、多樣化、多通道的體驗式學習,但是在意識形態建設受內容、技術等限制,黨建效果打折,主要體現在一是黨員教育的培訓視頻內容單調,在網絡平臺上,視頻的內容仍未能理論聯系實際和結合專業特色和當地實際,未能根據不同對象的專業特點、心理特點和學習需求,內容單調、枯燥、乏味[3];二是黨建建設中對于個性化學習、探究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技術開發滯后;師資也難以實現MOOC學習的需求,在教學設計和教學組織上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三是目前培訓對象存在被動學習心態,帶有應付的性質。這是由于MOOC的學習行為監管功能有待完善,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4],未能解決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約束能力低以及對培訓內容不感興趣的問題,出現各種網絡掛機學習的偷懶形式。在后MOOC時代,必須與時俱進進行黨建改革。
二、后MOOC時代智慧黨建生態提出
后MOOC時代黨建工作不再是單純的教學模式、教學課程的建設,而是教學與傳媒共建、民主評議數據挖掘支撐的智慧黨建時代。后MOOC時代智慧黨建生態主要從課程改革、黨建思路改革、傳播模式改革、民主評議改革四大方面進行探討,建立一個以信息化技術為基礎、以智慧數據為核心驅動、以傳播媒介為支撐的智慧黨建生態。一是后MOOC時代黨建課程改革。結合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理論,探討傳統黨建教育、MOOC黨建教育的弊端,逐步推動高校黨建課堂、課程改革試點模式[5],課程中分為概論課、分類專題課和研討分析課,概論課面向全體黨員集中學習,主要講述宏觀層面的黨性教育課程概論,分主課堂和分課堂,利用課堂直播模式,完成“主課堂教授+分課堂助教”共同開課;分類專題課面向不同類型、層次的黨員;研討分析課為小組探討模式;通過黨建平臺、黨建資源支撐小組深入探討分析。二是面向黨員生涯培養改革,黨員生涯從在發展對象、預備黨員到正式黨員,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梳理每個階段的黨建學習需求,實現“一平臺全周期”管理,幫助黨員學習積累,做到生涯課時積累,從黨史到最新的黨的發展動態系統地學習,并且開通個人黨建空間,實現個人所有黨建學習資料積累。三是新媒體、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結合的媒體涵化環境改革。新媒體、自媒體的崛起沖擊著傳統媒體的地位和影響,黨建工作以前多為利用傳統媒體建立黨員的思想共識,利用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建立傳播擬態[6]。在后MOOC時代,也是新媒體的時代,必須利用新媒體傳播的力量,在黨員群眾中建立黨建傳播的擬態環境,并促使黨員之間互相涵化,以達到黨建的最佳效果。四是智慧黨建效果反饋。通過對民主評議改革,利用大數據分析新模式,從民主評議、黨建學習效果、輿情發展等多個角度采集信息,驗證黨建具體成效,不再單純是靠黨員、群眾的民主評議打分的形式去衡量,而是從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輿情數據,去體現實際黨建的效果,更加有利于發現問題,用于黨建工作的改進落實。
三、后MOOC時代智慧黨建建設方式
智慧黨建建設方式從空間、平臺、媒體和內容四個維度去探究,建立一個跨空間、跨時間的面向黨員生涯的智慧黨建模式。一是空間建設,高校黨建是承載在教學空間的。以前黨建教學都是在標準課室進行的,為了黨建資源共享,對課程安排、課室安排都有所改革。課程安排是將黨建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類型,必修課為同步課堂內容,選修課為MOOC課堂內容。同步課堂的空間搭建是在黨校建立主課堂,各地接入建立分課堂,通過直播技術將兩者的空間聯系起來。MOOC課堂的空間比較不同,需要建立合適的MOOC錄播室,如專題研討課使用40座課室,分組討論課使用環形30座課室,實踐課使用10座工作室,這種教學空間的改革,有利于黨建教學任務的執行,有利于黨建MOOC教學資源的錄制,可以達到更好教學目的。二是平臺建設,面向黨員生涯培養,構建全周期黨建平臺,主要建立黨員教育同步教學直播平臺、黨員教育MOOC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智慧黨建管理平臺和黨員教育考核平臺四大平臺。利用智慧黨建管理平臺對黨員分階段、分目標、分類、分權限管理,制定黨建學習計劃。按照黨建學習計劃,按課程類別在同步教學直播平臺和MOOC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進行課程學習,在智慧黨建考核平臺上進行效果評定[7]。三是媒體建設,重視新媒體、自媒體傳播,在之前建立網站、平臺的基礎上,不單要建立官方的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突進,還要發動黨員自身去通過各種自媒體進行黨建宣傳,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建立以新媒體為中心,自媒體為輔助的涵化路徑,逐漸形成黨建共識。四是內容建設,主要建立黨建教學資源、黨建傳播內容兩大類。黨建教學資源用于黨建培訓過程的學習,主要包括了本地MOOC資源、本地錄播資源、黨建素材資源等,通過逐步充實最新的詳細黨建資源;黨建傳播內容包括用于新媒體、自媒體傳播的活動策劃、文案、短視頻等內容,用于涵化傳播,更好地提升黨建教育。
四、后MOOC時代高校黨員教育培訓模式的改革關鍵
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迅猛更新換代,在國內還方興未艾之時,國內外MOOC在近兩年已開始進入了后MOOC時代。根據國內外學者的觀察和研究,后MOOC時代需秉承MOOC學習形式多元化、學習時間碎片化、學習資源多樣化優勢的基礎上,更好地從黨建生態的角度,從意識形態綱領的角度,從數據支撐的角度發展智慧黨建。
(一)完善黨建生態,重視傳播途徑
黨建生態中,基礎黨建教育與綜合黨建傳播同樣重要,知識傳播共享是知識的傳承和創新的一個重要途徑[8]。在后MOOC時代,黨建教育者更加強調知識的開放、傳播、共享,也在不斷探索如何更好地實現知識開放、傳播、共享。MOOC“滿足各種參與層次,不設‘進’和‘出’的門檻。這樣就有助于保證信息通過網絡的自由流動,鼓勵分享的文化并聚焦知識創造”[9]。通過主流學習,利用同步課堂、MOOC課堂等多種形式,完成主流形成一定的共識,然后增強傳播共享的渠道,將有助于學習者將挖掘到的相關資源或者將MOOC平臺里他感興趣的內容對開放、傳播、共享,對黨建話題進行討論,形成大眾傳媒的涵化傳播,使黨建的傳播從黨建課堂內向大眾傳媒拓展延伸。
(二)優化黨建資源內容
MOOC的知識共享理念依舊符合后MOOC時代對于教學發展的需求,也能促使教學內容呈現非結構化的特別,不局限于黨建學習課程所講授的知識大綱,黨建資源形成更多的是需要通過貼合個體生活的具有豐富內涵的信息去表達,利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構建黨建資源具有價值感召力的象征性現實,這樣才容易讓人們對黨建工作認同感。黨建內容主要分為課程內容和傳播內容兩部分。課程內容是黨建教育中自主觀看學習視頻,參加線上討論或線下交流,完成黨建學習。教學視頻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能否以最精煉、最生動的方式講授每一個知識點成為教育培訓活動能否達到其培訓效果的關鍵因素。在培訓視頻的設計和制作時需要考慮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視頻的時間長度應從原來的10-15分鐘縮減為更短的時間5分鐘左右。這是符合學習者認知資源的精力是有限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的需求。制作短小精簡的視頻使學習者在碎片化學習時間里從最短的時間里獲取最優的學習內容。傳播內容是黨建教育中在完成課程教育后,讓學習者轉發至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傳播的內容。傳播內容需設計精致化,達到內容引人入勝,主題生動貼切。視頻制作者在制作時要注意將精深的黨的理論與大學生日常生活相結合,將黨的宏大敘述方式與大眾傳媒的流行話語相結合,以小見大[10]。短小精悍、生動詼諧的微視頻也符合大眾傳播的社會化模式中“引起共鳴”的關鍵,即讓黨建工作轉換成參與知識共享的學習者在與其他學習者進行理論知識、經驗技巧、知識應用等相關內容的交流過程中,產生心靈上的認同感,進而激發學習者之間更強烈的交流欲望。
(三)加強數據反饋
智慧黨建應加強數據反饋的建設。之前黨建工作的數據收集主要通過民主評議來完成,在智慧黨建中,不單需要關注民主評議的結果數據,更多應該關注過程數據,包括學習過程和傳播過程的數據。學習過程是通過捕捉和分析黨建教學過程中培訓對象的學習行為。即是通過智慧黨建平臺加強對學生的動態觀察貫穿課程始終的數據統計。智慧黨建平臺通過數據采集統計可以觀測和跟蹤參加培訓黨員的學習基本情況、學習時間、學習進度和學習興趣度等,追蹤其學習過程數據,客觀分析黨建課程的教學效果。在學習狀態數據量化基礎上,引入類似游戲策略的激勵元素,設置進度條,完成一項培訓任務可以獲虛擬勛章、積分等獎勵,并將獎勵計入學員最后的教學結果評價里,讓學習者無法使用掛機方式,約束其完成教學任務,以此帶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解決學習者自我約束力差的情況。傳播過程數據是通過對接輿情監控系統來完成,通過輿情監控系統,加強黨內輿情的信息匯集,監控輿情動向,分析黨內輿情建設情況。輿情監控除了對國內外事務中的大局、大勢、大事的黨內輿情收集外,還需要收集包括黨員在線上交流中對哪個重大事件、話題感興趣,對重大事件提出的自己的想法、愿望、意見、建議和訴求以及黨員之間的相互的評論等。根據監督輿情動向,反饋黨建效果,大大改善了傳統黨員教育培訓難以跟蹤和分析黨員培訓的效果的情況,能并能及時查擺問題,為黨員教育提供明確方向。
五、結束語
MOOC在不斷推進和衍變,針對后MOOC時代新興信息和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新變化以及MOOC在推進過程中發現的弊端,我們有必要對當前的高校黨員教育培訓進行有益的嘗試改變。借助新興的信息網絡技術,不斷滿足黨建教育其需求,不斷完善黨建生態,實現黨員教育培訓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金紅,郭愛民.新形勢下高校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鹽化工,2018,45(01):126-127.
[2]謝曉慶,邱雨蔚.智慧黨建:基層黨建工作創新路徑探索———以宜昌市基層黨組織“智慧黨建”工作模式為例[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40(03):30-33.
[3]劉紅凜.黨建信息化的發展進程與“互聯網+黨建”[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6,32(01):34-40+140.
[4]王永固,張慶.MOOC:特征與學習機制[J].教育研究,2014,35(09):112-120+133.
[5]解廣夫.高校隱性課程建設視野下的大學生黨建工作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30(08):27-28.
[6]上海市委宣傳部聯合課題組.移動互聯網條件下黨建工作傳播力、影響力研究[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6,9(03):75-82.
[7]杜娟,王仕平,施亞.網絡載體在基層黨建中的創新與實踐———以成都大學“黨校網絡教學平臺”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9):37-39.
[8]黃巍巍.新媒體生態環境下獨立學院黨建工作創新研究[J].學理論,2018(03):166-168.
[9]韓艷輝.“MOOCs背景下的開放大學課程建設”筆談———MOOC起源及其概念初探[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6):2.
[10]張英杰.新媒體視域下高校黨建文化微品牌的建設[J].新聞傳播,2018(08):45-46.
作者:徐麗玉 單位:嘉應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