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數學應用能力途徑,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數學作為一門科學性和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其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占據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未來,數學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很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使數學更有創造力和生命力。本文主要探討了培養初中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
初中;數學;應用能力;培養;途徑
數學是一門嚴謹、科學的學科,也是推動科學向前發展的重要工具。數學是人類發展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將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學好數學,不僅要將其作為一種必要的生存工具,還要重視數學的應用,以及數學所體現的重要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使數學這一門學科更加富有生命力。為了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能力,要力爭使學生抓住知識的要點,培養學生的深刻理解能力,面對實際問題可以利用數學進行處理,這樣才能靈活應用數學。
1、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這一門學科涉獵十分廣泛,從宏觀的天體運動到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這些都不開數學知識的運用。而且,數學存在于生活的細節之中,人們的吃、穿、住、行都與數學有關,比如,收入和支出,速度和時間,豐富的幾何圖形等等。這些細節是否能夠靈活掌握,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由此可見,學習數學需要從生活的細節著手,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逐漸培養對數學的應用興趣,提升對數學的應用意識。
2、用實際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這就意味著其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盡可能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1概念從實際引入
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是源于生活。因此,將概念結合實際問題進行講授,更有助于學生理解。例如在學習在學習“垂線”的概念時,可結合實際問題進行講授,如十字路口的道路位置和電線桿與它上面架的電線位置關系,這些都是學生看得見的實際例子,源于生活,使數學概念不再抽象,學生可以更加直觀感受到概念,激發強烈的學習欲望。
2.2公式、法則結合實例抽象提出
在數學中存在大量的公式和法則,如果一味機械講解,學生不僅不容易理解,還容易對抽象的知識產生排斥感。因此,在數學教學中,結合實例抽象提出,既容易對其作出通俗易懂的解釋,又容易對其自身作出本質的揭示。比如,在學習有理數減法法則時,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展示白天和夜晚溫度的變化使學生通過觀察的方式考慮如何進行溫度的計算。學生通過主動的驗證和探討最終得出的結論,也就是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公式、法則結合實例抽象提出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激發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2.3公理、定理從實際需要提出
與數學概念、公式、法則一樣,數學的公理、定理與實際生活亦息息相關。從實際的需求出發,學習公理和定理,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學習“線段公理”時,為了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此公理,可以以走路走斜路更容易達到目的地這一習慣為例,使學生自己體會。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公理,并為此而積極探尋。結合生活中的實際體現教學內容,是數學教學的常用教學手段。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如多媒體教學手段,視頻、圖片、音樂等等,增加師生互動、形象化表示數學的內容,使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易懂,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鞏固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3、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知識的掌握絕不是拔苗助長,尤其從掌握到應用的過程,更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沒有充分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是不會形成的。教師要注重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做到理論聯系實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逐漸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在講解“行程應用題”時,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我們通常會選擇一條最短的路。遇到和特殊情況,比如最短的路太擁擠的時候,會選擇另外一條路,以保證速度和時間。這種情況若采用數學的角度來解讀,實際上就是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系的實際應用。
4、精心編制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精心編制問題是為了更好地結合實際,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目前,我國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和考題與實際情況脫離,學生的應用能力得不到真正的培養,盡管學生理解數學能力會有所提高,可一旦面臨實際問題抽象化為數學問題,這種能力就會大打折扣。數學的魅力就在于與實際生活貼近,而且其許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從現實中來。教師要根據數學的這一特性,在不違背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結合內容精心編制問題,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對數學的探索欲望,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信念,正所謂學以致用,從而提升應用能力。比如,在學習不等式時,可注意編制實際生活中有關產品的生產、銷售與利潤問題,旅游選最合算的購票方案問題等。關于不等式相關教學問題的編制,要注意與生活相關,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為學習后面的知識做好儲備。這些與生活相關的問題,學生不僅容易接受,而且能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讓學生知道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5、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收集、整理一些適應本地生活、生產需要的實際應用性問題,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素材,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數學探究實際問題,使學生領悟數學的應用價值,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為培養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型人才提供可能。
作者:宋印釗 單位:山東省汶上縣第一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1]王成營.數學符號意義及其獲得能力培養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2]李清.初中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課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3]曾范波.淺談初中數學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卷[C].2015:1.
[4]周芬.淺談初中數學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22:126-127.
[5]何忠俠.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J].神州,2012,2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