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支架式初中數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支架式教學構建
(一)以圓的集合概念進行支架教學設計
1.構建背景支架
教學策略: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一些關于“輪子”“圈子”一類的圖片,并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圖片,說明這些圖片留給他們的圖形印象.設計意圖:奧蘇伯爾對教學的相關研究表明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其實是在學生原有舊的相關知識基礎上逐步建立起來的,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設置相應的背景支架,有利于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從舊知識的學習向新的知識過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教學從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形象引入教學課題,以數學就在身邊的觀念,激發了學生對圓這一知識的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撤去背景支架
構建問題支架,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圓的集合概念教學策略:
(1)為什么車輪是圓形的,其他形狀的物體能作為車輪使用嗎?
(2)如果A,B是車輪邊緣上的兩個點,O是軸心點,那么點A到點O和點B到點O之間的距離有什么樣的關系?
(3)已知(2)的條件,如果點C是也車輪邊緣上的一個點,想要使車輪能夠平穩滾動,那么點C到點O和點B到點O之間距離必須滿足什么樣的條件?設計意圖:教師設計(1)(2)(3)這三個題目,把車輪作為教學活動的對象,使課堂教學的內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要讓學生思考車輪邊緣的點到車輪軸心點的距離關系,第二是要讓學生理解如果想使車輪能夠平穩滾動,那么車輪邊緣上的任意一個點到車輪軸心的距離都應該是一個定值.
(4)如果一個正多邊形有無數個邊,那么這個正多邊形與什么圖形最相似?此時到這個圖形的中心點距離相等的點有多少個?
(5)通過上述學習,你們能給圓下一個定義嗎?設計意圖:題目(4)將學生的思路從直線圖形引入到曲線圖形、從有限個點到圓心距離相等引入到無限個點到圓心的距離相等,從而使學生產生圓上的點到圓心距離都相等的認識.題目(5)讓學生嘗試給圓下定義,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將具體問題抽象成抽象化知識的能力.
(二)以圓的描述概念進行支架教學設計
1.構建背景支架
由于兩個話題都是對圓概念的研究,所以背景支架的構建也相同,此處就不重復論述.
2.撤去背景支架.
構建問題支架,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圓的描述概念.教學策略:
(1)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嘗試畫一個圓;
(2)在沒有圓規的情況下,同學們會怎樣畫圓?
(3)根據對圓的繪畫,同學們能說一說你們認為什么是圓嗎?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課堂的實際操作,逐步在學生的最近發展這一區域構建起相應的概念支架,從而引導學生向更深的層次探索.
(4)平面上的點能夠被平面上的圓分成幾個部分?
(5)圓上的點都具有什么樣的性質?教師運用幾何畫板對這一問題進行具體的課堂演練.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實踐演示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如果點到圓心的距離等于圓的半徑,那么這個點就一定在圓上這一定理,從而深入理解點和圓的位置關系.
二、構建初中數學概念支架的教學效果
在這種支架式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提出的一個個問題其實就是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各個腳手架,使學生根據腳手架的連接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發現問題,引導學生逐步的深入思考,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問題,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知識的掌握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把復雜的數學概念加以分解,進而根據這些分解后的知識為學生構建一個概念性的支架,以便于把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的引入,促進教學更好的發展。
作者:方碧瓊 單位:福建省莆田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