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生物教學淺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生物也算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初中階段,生物經常被教師和廣大學生忽視。雖說生物并沒有數學這樣的理科課程枯燥和難理解,但是作為應試考試和高考的必考科目,初中階段,生物課基礎好與壞,學生對生物課興趣的大小,嚴重影響了高中階段學生生物學習的效果。因此,初中階段,不論是學校還是學生,或者教師,都應該把生物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
傳統的生物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生物教學的效果難以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新課改下,雖然教育部對教學模式以及各學科做出了許多新的要求,課程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但是,在當下新課改的浪潮下,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難以一時消除,各學科的教學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以初中生物為例,我談談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新課改理念沒有得到教師的普遍認可和接受
實驗環節的增加,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加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是新課改下對初中生物課的要求。然而,受舊式教學理念的影響,大部分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師還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采取填鴨式的授課方式,將知識硬塞給學生,沒有真正做到生物課以實驗為中心,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理解生物課的真諦,不利于學習生物知識。這就容易人為分離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在講解“細胞內部的結構”一課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利用顯微鏡等設施觀察洋蔥等物質的表皮細胞,這樣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關于“細胞”的生動形象。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自操作,會增加學生對于生物課的印象和感受,有利于學生對教材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如果單純對課本進行講解,而不要求學生實驗,不讓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只是單純講解細胞的構成,那么就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溝通缺乏,教學效果難以得到反饋
初中生物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大部分在課上,課上的交流多為教師提問,引導學生作答,并且,提問與回答受到傳統觀念的制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被限制在教師所引導的教學范圍內,教師只能有限地理解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不能全面了解學生在聽課中的遺留問題。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就很難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困惑,也就做不到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例如,在學習“自然界中的生物鏈”一課時,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疑問:生物鏈是沒有盡頭的嗎?自然界中的細菌也能參加到生物鏈中去嗎?如果教師不注意傾聽學生的疑問,那么課堂效果就會打折扣,學生也就很難真正理解生物鏈的含義。
二、初中生物教學問題對策分析
1.備課要認真,教案要新穎
教師對課本掌握的程度,教師備課的充分與否,教案是否新穎,教學手段是否吸引人,都嚴重影響生物課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課前要認真地備課,授課方式多樣新穎。例如,在講授“生物圈內部生物的相互作用”一課之前,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與自然界生物圈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在上課時為學生放映。圖片帶給學生的視覺沖擊,往往能使得學生對課堂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也有利于教師的授課。
2.落實課堂實驗,提升學生動手能力
對于初中階段的生物課來說,入門學習和觀察一些基本的生物現象,激發學生對生物的興趣,都是初中階段生物課的基本要求。因此,教材要切實與實驗結合,在進行一節新的課程之前,教師應該先在課堂對本堂課的知識做簡單的介紹,然后告知學生做實驗的基本步驟,最后再帶領學生做實驗,實驗的過程中,既要發揮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指導,以免學生在實驗中方向錯誤,導致實驗失敗,學生不能真正觀察到實驗現象,從而得出錯誤結論。例如,要想讓學生透徹理解植物的內部組織,教師就要指導學生親自觀察某些植物的表皮組織、營養組織等。
3.多管齊下,培養學生對生物課的興趣
僅僅靠課堂授課、課上實驗,對于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只有在對所學知識非常感興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進一步探求知識。因此,教師應該經常組織一些小組活動,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帶領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在野外觀察大自然、觀察生物現象,讓學生對生物現象做簡單的描述和討論,最后做講解和總結,由此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吸收,提高生物課教學效率。初中階段,生物課既是應試科目,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為高中生物課的學習奠定基礎。當下,新課改在進行,但是一些教學問題仍然存在,這需要我們廣大生物教師共同努力,為初中生物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冬.關于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的思考[J].新課程(教師版),2011(1).
[2]楊茜.淺談高中生物與初中生物教學的銜接[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8).
[3]馬淑霞.淺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14).
作者:師福云 單位: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司馬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