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生物概念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生物教學注重概念教學情境的引入,是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生物學科的先決條件
在生物教學中注重概念教學情景的創設,簡捷地導入教學內容。教師在概念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概念,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學習水到渠成。教學實例:冀教版“細胞的分裂與生長”一節中的核心概念是生物體通過細胞的不斷分裂,細胞的數目增多,通過細胞的生長,細胞的體積增大,經過一系列的變化,生物體由小長大。這個核心概念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過于抽象,如何把生物體是如何由小長大的這個抽象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設計概念教學情境播放動、植物細胞分裂的動畫,學生通過觀看細胞分裂過程的動畫,觀察細胞分裂的特點,可以自己總結出細胞分裂的概念,并能總結出細胞分裂最終的結果是細胞數目的增多。實驗教學情境引出核心概念,例如,學生分組制作不同部位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課件展示不同部位的細胞,學生觀察找出這些細胞有什么不同。通過學生的觀察可以總結出細胞生長的概念、細胞在生長的過程中體積由小長大。
二、畫概念圖分析概念之間的聯系,有助于概念的遷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講授的概念內容在黑板上繪制成概念圖。概念圖的繪制,改變了學生的認知方式,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體系一目了然,建構了知識的整體框架。概念圖的繪制使學生更能清晰地分析出概念之間的聯系,以及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這樣有利于新舊知識的整合,促進有意義學習,最終達到知識的有效遷移。例如,冀教版七年級下冊“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這節課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組成、反射和反射弧的關系是本節的重要概念。通過概念圖的講解,學生對本節的重要概念形成了系統的知識網絡,不再是死記硬背,機械的記憶,概念圖還總結了前面章節中學過的神經系統的組成,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又學習了新的知識,達到知識的遷移,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
三、動手制作生物模型加強感性認識,使知識經驗化、直觀化,有助于概念的形成
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實物能最直觀、最有效地表述生物的特征,能夠讓學生充分地理解事物;一種好的記憶方法、好的講解方法都能夠讓學生根深蒂固地記住事物。教學實例:冀教版七年級上冊“細胞的結構”一節,在講細胞的結構時,我課前先準備好瓊脂、培養皿、花生、綠豆、蕓豆、小麥、塑料膜等實驗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細胞模型,制作完成后,再由代表講解所制作的細胞模型是哪種生物的細胞,其中所選的實驗材料代表細胞的哪些結構。學生在親自動手制作細胞模型的過程中,建構了細胞結構的組成這個核心概念,加深了對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這個知識的理解。
四、在生物概念教學中利用“歸納”教學模式,注重重要概念的建構
“歸納”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感性材料進行實物觀察,科學想象,實驗探究,分析歸納,概括總結其共同的重要特征以形成概念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向學生呈現形成概念和定理的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學實例:冀教版七年級上冊“雙子葉植物”一節的學習中,我在教授雙子葉植物的主要特征這一概念時,首先向學生展現了一些根莖葉花比較齊全的雙子葉植物的實物和圖片,學生通過這些信息思考、探究、分析,討論總結出這些植物它們主要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最后得出具有這些特征的植物稱為雙子葉植物,只學會概念是不行的,還得活學活用,最終用所學的概念去判斷一些植物它們是不是雙子葉植物。在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突出事物的有關特征,讓學生學會在實踐中應用概念,實際上就是概念具體化的過程,因為概念一旦被應用到實踐當中,學生就會感到更加真實,掌握概念的積極性就會提高,也有利于概念的進一步豐富和深化。當然生物概念教學的方法有很多,學生的前概念水平不同,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側重點也就不同,所以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生物概念的理解對于概念教學來說是基礎,學會運用才是概念教學的宗旨。總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有效性,如何使學生及時掌握和學會運用生物概念,還需要一線生物教師的不斷探索。
作者:劉雯雯 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五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