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概念教學下初中生物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觀察
觀察是指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實物、影像、實驗等直觀事物,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探究學習方式.在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安排兩個觀察:觀察1:動畫展示細胞分裂的大致過程:一個細胞(受精卵)→兩個細胞→四個細胞→……多個細胞.復習上節內容導入,運用動畫展示,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但他們往往只關注細胞是怎么分裂的,而忽視了其中包含的概念,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的方向:重點觀察和說出細胞分裂的細胞形態———圓形(教師要說明細胞是立體的,而在教學中只觀察它的平面圖形).觀察2:課件展示人體內各種各樣的細胞圖片(本節以學生最熟悉的人體為例教學).看到這些圖片之后,學生很好奇:原來人體內細胞的形態是這么豐富多彩的.學生往往沉浸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漂亮圖片,忽略真正的觀察目標.教師再次引導學生觀察的方向:細胞形態,如橢圓形的紅細胞、梭形的肌肉細胞(平滑肌)、樹枝狀的神經細胞、像石頭一樣的不規則形的骨髓細胞等.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感知活動.教師應及時、準確地向學生呈現觀察對象,明確觀察方向,為提出問題作鋪墊.
二、提出問題
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善于發現問題,是未來創造型人才的特點之一.觀察對象越具體,學生感知就越豐富,學生就越容易自主提出問題.經過上述觀察后,學生已經發現了下列問題:分裂前后的細胞形態與構成人體的各種細胞形態為什么不同?為什么分裂后的圓形細胞會“變成”各種形狀的細胞?細胞形態是怎么改變的?學生通過觀察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提出問題,而且產生了進一步探究的欲望:細胞形態變化了,功能會改變嗎?這就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問題為主動提出問題,發展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有時學生的質疑、關注點較偏,不足以體現教學重點,教師可通過補充提問引導學生的思路回到教學正軌.因此,教師的提問,可以彌補學生提問的不足.
三、擺出事實
概念基于事實,反映事物的一般本質特征.“事實勝于雄辯”.有了方向正確的問題后,應以事實來解決問題.擺出事實時應充分利用課程資源中的感性材料,這有利于建構核心概念.事實1:細胞分裂時的形態與構成人體的各種細胞的形態不一樣.事實2:合作小組通過觀察、討論、交流、比較四種基本組織,課堂完成表格.這樣,學生自主發現了“不同組織的細胞形態、排列特點、功能不同,同一組織的細胞形態、排列特點、功能是相同的”這一事實.
四、推理
概念是在觀察事實的基礎上,提煉出本質的東西,運用語言或者文字表述出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尋找規律性的東西,從而理解概念的含義、理解概念產生的原因、理解規律.有效的邏輯推理的過程就是尋找規律、理解概念及其產生原因的過程.在本節課中,學生通過觀察自主提出了一個個具體的問題,緊跟著面對事實解決了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規律,進一步明白了細胞在分化后,不但形態改變,結構改變,功能也改變了.這樣,學生一環緊扣一環進行推理,由現象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細胞分化”的概念和“組織”的概念已經呼之欲出.
五、總結
學生經過認真觀察、積極探究,獲得觀察探究的結果后,他們會有一種成就感,會產生表現和展示的欲望.在交流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發揚合作學習精神,而且可以使學生發現各組之間的差異和存在的不足.同時,在討論交流中,誘發學生發現新的問題,為進一步提問探究提供了新課題.如,在每個問題提出之后,都留給學生較多的思考、討論時間和交流空間.在交流中注意使用“追問法”.追問,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地思考和理解,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最后,從“觀察-問題-事實-推理-總結”的教學過程中,構建獲得了“細胞分化”、“組織”等概念的完整和準確的描述.總之,問題式教學與概念教學的有效結合,讓學生在相關概念的生成、理解和掌握程度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教學效果明顯.學生不僅學會了相關的概念,他們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學習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交流總結表達能力都在概念學習中得到提高.這既符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也培養了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作者:徐東曉 單位:安徽懷遠縣包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