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的建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生物實驗是初中生物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應該積極變革生物實驗教學模式,巧妙地引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生物認知能力,全方位打造高效化的生物課堂。現階段生物實驗課堂存在著手腦連接不緊密,學生動手能力不強等問題。為提升生物實驗教學效率,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驗和自主驗證,鼓勵學生開展制作性實驗,切實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全面優化學生的實驗探究素養。
關鍵詞:生物課堂;課堂效率;生物實驗;提高舉措
生物實驗不僅是生物課堂在教學方面的基礎,也是生物教學最基本的方式和手段。通過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不但能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習的樂趣,還能提高學生的潛能和革新意識。為此,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科學全面地創設生物實驗情境,切實優化課堂教學成效。但當前階段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尚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不僅難以優化學生的實驗素養,更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著重夯實學生生物實驗教學質量與水平,教師應該結合課程特征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有效地建構完善化的生物實驗教學情境,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生物素養以及整體認知。
一、影響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效率提升的因素
生物實驗既是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內容,也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在新課程全面實施的今天,積極依托生物實驗來創設探究情境,為學生賦予實踐動手的平臺以及機遇,不僅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整體生物素養,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整體生物學習成效。現階段,影響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效率提升的因素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動手與動腦環節連接緊密度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主要引導者,只有切實提升生物實驗的利用成效,以生物實驗來培育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才能夠更好地打造卓越課堂。但部分教師在生物實驗的開展過程中并沒有真正將動手動腦等高效地結合起來,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其中的關聯性。教師在創設生物實驗情境時往往會提前將相關的實驗步驟以及注意事項等告知學生,以提高學生生物實驗開展的效率,避免學生出現生物材料或者實驗資源的浪費等問題。但這種實驗教學法不利于培育學生科學的思維。即便教師針對實驗內容等創設了相應的問題情境,其問題也大多為封閉型,學生可能不需要進行思考就能夠快速得出答案[1]。實驗教學則是以學生自身的動手實際操作為主,然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如果缺少學生的動腦思考,那么就只能是單獨重復教師的實驗過程而已,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
從表象上來看,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帶領下,通過合作的方式參與到了生物實驗的探索探究過程中,生物課堂教學秩序井然。但若從本質上來看,學生只不過是在重復教師的實驗步驟及方法,或者在驗證已知的實驗答案,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鮮少能夠真正參與其中并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主要是因為,在生物實驗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已經為學生擬定了完整的實驗方案以及實驗流程,就連實驗需要的設備以及相關的儀器等都已經配置妥當。學生需要做得就是按照教師提供的實驗思路以及步驟等,重新再進行一遍實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雖然滿足了學生上手操作的意愿,但也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思維發展。即便部分學生對實驗過程存在異議,或者他們自身具有較好的實驗方法,也難以開展。這種呆板機械的實驗教學不僅容易限制著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及能力提升,也不利于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意識。
(三)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的權重大小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中,為進一步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也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生物素養,教師應該充分全面地利用生物實驗。當前階段下,教師在開展生物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主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可能都放在了實驗結果方面,明顯缺乏對實驗過程的關注以及重視,這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學生的生物學習實效。每個學生的生物素養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他們在生物實驗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存在不同的理解與認知。若教師僅將關注視角放在學生的生物實驗結果上,極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抹殺學生的個性。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在生物實驗的過程中無需開動腦筋、合作探究,只需要按照教師既定的思路來進行實驗就能夠得出教師滿意的實驗結果。但事實上,只有實驗過程才能夠綜合反饋學生的生物學習成效以及生物素養。
二、利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提高生物課堂效率的建議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充分全面地把握課程內容的特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特點,科學全面地開展好生物實驗教學,進一步夯實以及優化學生的生物學習成效。
(一)讓學生自主進行驗證,實現動手動腦結合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依托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有效地開展好實驗教學,更好地實現動手動腦的高效結合。可以說,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生物問題是非常重要的立足點,也是實施實驗教學的重要基礎。在生物課堂中,教師要結合課程內容來進行實驗教學,將實驗中的相關注意事項等提前告知學生,引導以及鼓勵學生積極開拓思維,以問題為導向來組織生物實驗。在當前階段,部分教師在生物實驗的開展過程中,往往更多是帶領學生觀察教師自己的生物實驗,并指導學生在觀察中把握實驗現象[2]。依托于這樣的演示性實驗,教師很難調動學生的觀看興趣,部分座位靠后的學生根本看不到實驗的整個過程,自然無法精準地把握實驗現象。為此,教師可以將生物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內容來自行組織生物實驗進行探索。特別是在一些簡單的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準備相關的實驗器材,積極尋找生活中可以代替的生物實驗材料并將它們帶至課堂上。教師可指引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積極建構實驗方案,明確實驗流程,科學開展演示實驗。同時,為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動手動腦等協同能力,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實驗前巧妙創設相應的問題,引導以及鼓勵學生帶著明確的問題來進行實驗探究。在這樣高效且科學化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思維也得到了全面的優化,這本身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優化學生的生物學習成效,也能夠整體夯實學生的生物素養。
(二)開展制作性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中,為真正發揮生物實驗教學的促進作用,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充分全面地結合生物課程內容,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制作性實驗。初中生物同學生生活實踐的關聯性是非常緊密的,一些制作性實驗的開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在“種子的萌發”的生物課程前,教師可以引導以及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在家庭中選擇培育的器皿和感興趣的植物,并將種子種下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些植物帶至課堂上,共同來進行觀摩以及學習。同時,為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教師可以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走上講臺,主動向其他學生推介自己的培育經歷以及觀察過程。尤其是要講清楚種子萌發的過程,并結合所學生物內容來進行解析。在這樣的生物實驗教學中,每個學生都獲得了參與的機會,收獲了成功的體驗,這無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3]。此外,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還應該盡可能地創設一些開放性的實驗,鼓勵以及指導學生積極利用所學內容來開展獨立探索以及合作探究,并將探究內容等以實驗報告的方式進行呈現。仍以“種子的萌發”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生物知識來嘗試對種子的培育環境進行改良,以期獲得較高的萌發成效。在這樣的實驗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全面提升。他們可以自行選擇萌發的方法以及實驗的舉措,決定改良的手段,這樣其課堂參與積極性自然能夠得到提升。
(三)自行編制實驗方案,發揮教師引導者作用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學生才是實驗的主人。為此,在具體的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本末倒置”的方式,率先向學生展示實驗結果,引導學生自行編制實驗方案以及流程來進行驗證。在具體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為他們創設相應的實驗任務,鼓勵他們結合實驗結果來反推實驗過程,并將完整的實驗方案以及所需材料等寫清楚提交給教師進行審核。教師要對各小組提交的實驗方案進行精準全面的分析以及研判,幫助學生把握好實驗方案的科學與否,為學生開放生物實驗室,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來開展驗證性的實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都應該充當好觀察者的角色,絕不能盲目干預實驗流程以及實驗進展,只有在學生提出問題或者請求幫助時才可以介入其中,適時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以及指導。
三、結論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中,為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效率,也為了更好地夯實學生的生物素養,教師應該行之有效地提升生物實驗教學的質量與成效,積極創設實驗教學情境,科學全面地開展好實驗教學工作,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素養以及實踐精神。
作者:王紅英 單位:甘肅省張掖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