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學科素養培養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實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應當成為初中歷史課教學的一個核心,這也是歷史課程教學需要實踐的目標。學科素養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但是卻可以有一些具體的體現形式。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從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的積累著手,讓學生牢固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在這個背景下再來逐漸實現教學強化與深化,注重對于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養,并且慢慢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這些都會幫助學生以更加理性的眼光看待歷史過往,是對于學生歷史價值觀的一種構建,也是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直觀體現。
一、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
學科素養的培養要滲透到歷史課程教學的始終,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關注于對于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不斷夯實。教師要以合適的方式幫助學生迅速實現對于知識的理解與記憶,讓學生對于理論知識有牢固的理解掌握,這樣才能夠為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在一些相關聯知識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創設時間軸的方法,將教學知識點串聯起來,易于學生理解記憶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不斷完善。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平時的課堂上多和學生開展互動,可以設計一些相對開放的問題和學生展開討論,在問題分析中考查學生的歷史知識理解程度,了解學生知識體系中存在的漏洞,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這會收獲更加直觀的教學成效。比如“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這一節中,教材的定位是處于封建社會解體過程中的歐洲向資本主義的過渡,主要是新型的資產階級的發展,文藝復興運動與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在其指引下,歐洲人開始向外進行探索擴張,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的殖民掠奪使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梢哉f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對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以及世界的近代史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教師在給學生講解這部分知識時,要將這一段歷史作為一個整體加以分析,引導學生站在更高的層面來領會這些知識內容,構建自身對于歷史的更加深刻的認知。這樣的學習過程有助于對于學生思維上的引導,學生理解掌握這些理論知識會更加迅速,對于基礎內容的記憶也會更為深刻。有了這種好的根基構建后,教師再來引導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歷史問題的探究,才會收獲更理想的效果。
二、培養訓練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教師要一點點展開對于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與鍛煉,這是學生學科素養的重要構成,也是教學的一個核心。歷史課的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對于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歷史的進行有所認識,更為重要的是,要基于學生對于這些理論知識有良好理解掌握的前提下,讓學生可以獨立展開對于很多歷史事件成因的分析,要培養學生對于歷史的思辨意識,能夠利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內容,結合自己的有效思考過程,展開對于很多歷史問題的分析探究。這種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學科素養的一種極為重要的體現,也是教師在歷史課的教學中要關注的教學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需要學生掌握正確的歷史課程學習方法。首先要讓學生掌握歷史的基礎知識,其次要養成一定的分析問題與思考問題的習慣,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回答問題,最后要養成勤于動筆的習慣,將自己的見解、觀點記錄下來,以便能夠在以后的學習、閱讀中形成一個完善的知識鏈條,并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實現學科內的遷移。教師只有從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著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才會更強,并且會更積極主動地展開對于很多問題的分析探究,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才能夠逐漸形成與建立。
三、培養與樹立學生的民族精神
隨著歷史課教學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慢慢關注于對于學生民族精神的培養,這一點很重要。民族精神的培養絕不是狹隘刻板無原則的愛國主義教育,教師要讓學生以辯證的眼光理解歷史事件,以正確的態度理國,這是新課程背景下對于歷史課教學提出的全新要求,也是教師要更正的一個基本教學觀念。教師可以從很多具體的問題的分析出發,讓學生理解與感受民族精神,讓學生明確怎樣才是正確的愛國主義思想,作為一個積極上進的青年,自己有怎樣的時代使命。教師給予學生正確的思維上的向導,不僅會讓學生的歷史價值觀和是非判斷的標準更好形成,也會讓學生從歷史課程的學習中有更多成長與收獲。對于學生民族精神的培養可以以多樣化的形式展開,教師要避免對于學生乏味的說教與灌輸,這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難以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師不妨從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問題分析著手,在問題討論的背景下加深學生對于歷史的認知,潛移默化地實現對于學生民族精神的培養塑造。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中國與蘇聯都是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蘇聯失敗了,中國卻成功了,這是為什么?可以引導學生從我國有別于蘇聯,我國立足于本國的國情,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進而找到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引導學生進行史料分析的時候,要通過歷史知識,運用歷史思維貫串歷史線索,最終學以致用,讓學生通過歷史的學習正確地看待當今的現象與事物,并最終在實踐的過程當中獲得學科能力,以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有效實現對于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與塑造。
作者:金鑫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