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歷史教學歷史故事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隨著我國外教育制度的不斷深化改革,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正在逐漸深入人心,在初中的教學過程中,人們也更多關注教學模式的革新。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創新性的引入歷史故事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著重講述了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且對于歷史故事的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初中歷史;歷史故事;教育
歷史教學是在學生進行初中學習的時候正式提出的,因此,大多學生對歷史保持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在學生的這個時期,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發揮好教師的引導帶頭作用,著重引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培養起主動學習的習慣,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學習目標,鼓勵學生進行堅持不懈的學習。但是在初中的實際教學中,歷史的教學情況會出現諸多問題,極大的阻礙了初中素質教育的推進進程。
1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1教學模式固化單一導致的問題:
在現階段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教學任務時,仍然采用傳統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缺少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這樣,不僅教師不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不可以表達出自己的見解,不能有效的讓教師知道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這種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會導致課堂氣氛非常沉悶,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由于教師不能夠真正了解到學生的學習訴求,教師就不能有效的正確引導學生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要重阻礙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素質發展。
1.2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不同導致的問題:
在學生進行學習的各個階段,都會有成績較好或者成績不好的學生,當然初中也不會例外,這就是因為每個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接受能力不一樣,這就對初中歷史的教學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并且初中歷史已經具有相當的學習難度,比之小學更加難以把握,更加容易導致學生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而這同樣也是教育改革所極力避免的情況。但是,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僅對教師的教學計劃造成了極大的障礙,還更加加大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壓力,進而導致整個教學過程難以保證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樣,教師同樣不好在課堂上教授更加拓展性的知識,從而對其他學生的學習造成不利影響。
2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2.1大力推進初中歷史教學模式改革:
要對初中歷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首先需要進行的是教師的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師是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引導著,只有教師觀念的轉變才可以讓教學模式隨之改變。在這里,引入歷史故事的教學模式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因為在歷史故事的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視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的,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可疑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師的教學觀念的轉變就變得至關重要,只有改變教學觀念,教師才可以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因此可以說,引入了歷史故事的教學模式,不僅是對教學模式的改進,更是對教師教學觀念的改革,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與學生的聯系,促進師生關系的建立。
2.2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歷史故事設置合適的教學情境:
歷史教學是一門非常嚴肅的教學任務,對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要正確理解歷史故事中蘊含的對人性的褒貶,從而可以正確引導學生三觀的塑造,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教學中有關歷史故事的各方面的內容,并且根據具體內容在教學活動中創造合理的教學情境,一方面加強學生的歷史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親身體驗,增加學生的的實踐經驗。例如,在學習“商鞅變法”一課中,教師就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并且根據商鞅變法的歷史背景,在講授課程之前,讓學生了解到商鞅為變法做出的努力。比如,商鞅為了增加變法的可信度,引出“徙木立信”的故事,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充分引起學習的興趣,然后再講解商鞅變法的具體內容,這樣,在有效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此外,教師也可以延伸課后的歷史故事,讓學生了解到商鞅變法后的結果,并且鼓勵學生自己去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這樣,不僅讓學生對商鞅變法有更深的了解,還能有效鞏固課堂學習效果。
2.3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教育改革的重點是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率,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所以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讓學生知道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創新現有的教學形式,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要充分考慮現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特點,為學生表現自己創造出更多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的積極性和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比如,在進行“貞觀之治”這一歷史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在課前引導學生做好有關“貞觀之治”的歷史故事的收集,然后再課堂進行中,讓學生進行自己收集成果的展示。此外,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使用創新的探究式的提問方式,在進行歷史故事的講述時,根據講述的歷史故事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回答,并且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自主考慮故事的內涵和意義。這樣,學生在輕松的聽故事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有關“貞觀之治”歷史知識,還擴大了其他的知識面,更加有效地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同時能夠有效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
3總結
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加強歷史故事的教學,對于歷史的教學效果可以有較大的提升作用。因此,在初中的教學改革中,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歷史故事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這樣,才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可以有效促進初中歷史教學的發展。
作者:馬建華 單位:河北省任丘市西環路中學
參考文獻
[1]王蒙麗.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2):130.
[2]董榮.淺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5,(9):362-362.
[3]王芳東.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