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歷史社會教學創新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一直以來,受傳統思想和觀念的影響,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方法等都比較落后,使用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自身為中心的講授型為主,即將歷史與社會的各個知識點死板、強硬地灌輸給學生,自己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宰者、操縱者,所有教學活動的安排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來進行,不參考和聽取學生的意見,學生的身份始終是一個被動者、接受者,基本上沒有自主參與和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也是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分析、總結等活動過程。”鑒于此,身為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我們就應當摒棄以往以自身為中心的講授型教學模式,轉而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性教學模式,讓學生以主體者的身份,參與課堂學習活動,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進而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歷史與社會問題,并最終依靠自己能力解決問題,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學習七年級目錄中第四單元第一課《美國政治的心臟:華盛頓》這節內容時,課前,我要求學生4人為一組,然后利用網絡技術或者查閱課外資料的方式,對有關華盛頓的信息資料進行搜集,如,歷史、地理、人口、經濟、交通、旅游景點、著名人物等,同時,對教材內容進行提前閱讀,對華盛頓成為美國首都的歷史條件、城市布局、作為政治中心的表現、影響力及地位等內容進行了解,然后,對搜集到和閱讀到的資料進行歸納、總結,整理成PPT課件的形式,課堂上,每組派出一位代表到講臺上對課件進行演示、講解,學生明顯都對這項探究性學習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參與興致,個個顯得熱情高漲,制作出來的課件也是十分精美、詳細,甚至有的小組將介紹華盛頓的視頻資料穿插其中,既有效吸引了學生注意力,又使學生對華盛頓這座城市有了深層次的了解和認識。這樣,我通過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另外,也使學生對華盛頓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為本節內容的教授奠定了良好基礎。
2.實施實踐性教學法,使學生認識到歷史與社會知識的學習價值
以往初中歷史與課堂,教師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其與學生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導致學生只掌握大量的表面理論知識,卻不能用其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指出:“本課程在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方面,重視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社會生活的實際能力,幫助他們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形成真實而全面的社會生活觀念。”鑒于此,作為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此課程的開放性和實踐性,不要總是將學生拘泥在封閉式的學習環境中,而是適當地將學生置于一個更為民主和開放的環境中,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去獲取知識,提高技能,陶冶情操,進而認識到歷史與社會知識的學習價值,在以后愿意以極高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參與此門課程的學習。比如,在學習九年級第八單元第三課中《直面我國的環境問題》這節內容時,在學生了解了我國環境問題及其造成的危害之后,我指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這樣一項實踐活動:選定本地一塊區域,如學校附近、自己所生活社區附近等,調查是否存在環境污染問題,如果有,污染源是什么,對居民身體健康造成了怎樣的危害,對工農業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是否有可行性的解決措施。由于和以往在課堂上所進行的教學活動不同,學生都對這項具有開放性、實踐性、靈活性特征的實踐活動產生了濃厚興趣,都興致勃勃地參與了其中。這樣,我通過實施實踐性教學法,使學生認識到了歷史與社會知識的學習價值,在以后會變得樂于、善于學習歷史與社會,同時,也引導學生體驗了生活,讓他們從家鄉變化的過程中,感悟因地制宜建設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施多媒體教學法,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現代多媒體技術設備綜合了聲音、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電子信息,具有圖文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皆宜的教學優勢,正是因為具有這一優勢,多媒體技術手段被廣泛應用到了各學科教學中。對于初中歷史與社會這門學科而言,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破傳統教學工具的限制,即將教材上死板的知識以生動、形象、具體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增強歷史與社會教學課堂的靈動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對教材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以興趣盎然、興致勃勃的心態投入,從而為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學習八年級第一課《亞非大河文明》中“古代埃及”這部分內容時,一上課,我就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了視頻短片《埃及———無可比擬》,然后說道:“希羅多德曾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多的令人驚異的事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這樣多的非筆墨所能形容的巨大業績。”由此,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古代埃及。而后,我繼續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了多張展現古代埃及自然環境和文明成就的圖片,如贊美尼羅河的詩歌、尼羅河、象形文字、木乃伊制作過程、木乃伊制作的一般方法、法老、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圖片等,強大的視覺刺激,立即將學生帶入到了文明古國———埃及這一國度當中,學生目不轉睛地盯著投影屏幕,仿佛真的走進了這一文明古國中。這樣,我通過實施多媒體教學法,給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帶來了強大的刺激,增強了歷史與社會教學的直觀性,學生也都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全身心地進入到對古代埃及這一課的學習和探索中。
二、新課改下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模式創新的意義
1.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
長期以來,初中教學都未真正擺脫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很多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的教學觀念老化,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手段單一,以教材知識為中心,以自身為課堂教學主體,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如此單一守舊的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必定死板、固執,缺乏學習個性的表現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所以,遵循新課改教學理念,對當前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可以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學生從死板學習的枷鎖中解脫出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精神,從而將學生培養成多方面綜合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2.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如今,時代的發展呼喚創新教育,中學的素質教育呼喚創新教學,創新教學反過來又能促進素質教育。所以,對當前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專業水平,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就會促使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質量在教師與學生的互相配合下獲得大幅度的發展和提高。
3.促進教師改變、完善自己,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
對新課改下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使教師的教學重心發生了轉移,教師需要有更高的教學水平和更先進的教學思想來作為教學指導。所以,這時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就需要從各方面改變和完善自己,如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知識結構、工作方式、上課方法等,如此便能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實現教師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實現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課堂上做到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新課改下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模式的創新意義還涉及很多其他方面,在這里,我不再一一贅述。我相信通過廣大歷史與社會教師對教學模式創新意義的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和認識,并積極探索創新的方法和途徑,將會不斷推動我國初中歷史與社會創新教育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和軌道發展。
三、結語
總之,面對新課改在我國的全面推進和盛行,作為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的我們,必須對當前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使之符合新課改教學理念和中學生的認知特征,從而構建有中國特色、充滿活力的課程體系,使學生對這一課程產生極為高漲的學習熱情,進而促使這一課程的教學實效性獲得最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包歸海 單位:浙江省三門縣亭旁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