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歷史人物講授方法,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歷史人物的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人格的發展
俗話說:以史為鑒,人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借鑒歷史的經驗。然而,對于初中生來說,目前的狀況就是各方面的發展還不是很全面,需要在逐漸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通過歷史人物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學習歷史可以有利于學生對做出歷史貢獻的歷史人物進行學習,學習這些優秀人物的優秀品質和一些樂觀、向上的精神,從中也能從這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中吸取相應的歷史教訓。在了解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繼續傳承英雄人物的精神,讓學生可以樹立起民族的責任感和歷史的使命感,也有利于學生保證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
2.歷史人物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
在歷史的教學中,包括很多方面的知識,例如: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等。在這些知識面中都有涉及到歷史人物,不管歷史人物的做出的貢獻有多大,是好的還是壞的這些行為和人格在歷史上都會有不同的特點。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會包含著一段歷史故事,這些故事對學生有著很深的意義,通過故事可以讓學生身臨其近,讓學生更多的去了解歷史,學習歷史,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1.以人傳事、以事帶人
所謂的以人傳事就是圍繞著歷史人物進行講述,主要講述的就是和這個歷史人物有關的事跡和歷史有關的史實。例如:在講到屈原的時候,就可以用到以人傳事的方法,首先對屈原的個人資料,生活背景有一個初步的講解,雖然屈原的政治才能和抱負沒有得到施展,但是在文學的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在很長時間的流放生活中,利用楚國的語言,通過民謠的形式,寫出了一種新的詩歌載體,后來人叫作“楚辭”。這樣的詩歌載體通過長短句的句式,打破了原有四字一句的呆板格式。眾所周知,《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在作品中,屈原通過豐富的想象力,來傳達了對楚國人民的熱愛之情。以事帶人主要就是通過歷史事件來進行講解,把歷史中的人物放在歷史事件中來講解,講述一些愛國人士、民族英雄、民族起義的代表以及一些軍事家和政治家就可以采取這樣的方法。這兩種方法,不管是以人傳事還是以事帶人,雖然形式不一樣,但是最后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將歷史中的人物更加的突出,讓學生對這些歷史人物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知道歷史人物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能讓學生受到啟發。
2.對歷史人物進行串聯的講解
所謂的串聯講解主要有橫向、縱向的舉例,來對歷史人物進行連帶的講解。通過連帶的講述,可以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和增加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串聯方法。例如:在講解韓非子的時候,韓非子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講到個人經歷的時候就提到韓非子的遭遇情況,韓非子是怎么死的、是誰害死的?等等,這樣就能提到一連串的歷史人物,一個歷史人物可以引出另一個歷史人物,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給學生講解有關歷史中的歷史人物,這樣也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3.以歷史事件來講授
很多的歷史老師都是把歷史事件通過擴散式的方法來進行講課的,但是以一類事物為線索講解的方法不是很多。例如:在講到初秋戰國這段時間的歷史時,會提到和氏璧,就會想到完璧歸趙這個故事,教師就會給學生提到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中的人物。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很廣泛的知識面,這樣的講述方式還是很多的。
4.教學方法要靈活
在歷史的教學中,對歷史人物和和歷史事件進行比較分析是很常見的方法。在講到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只是對這兩個的變法措施進行了講解,很少對這兩個變法的成功和失敗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商鞅雖被車裂而法不變,王安石下臺之后為什么變法都基本廢除了。這都是由于當時的政治、軍事原因讓商鞅變法盡顯其效。一千多年后的宋朝由于儒家思想已經扎根,各種的封建禮教難以撼動以及其他方面的影響,王安石新法也已經瓦解了。只有更深入的了解來進行比較,才能不斷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的思維才有所啟發。
5.適當的進行角色扮演
初中的學生有著活潑、好動的特性,如果一堂課一直講解的是歷史概念性的東西,就不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不斷的改變教學方法。在歷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歷史人物,來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可以親自的去體驗歷史人物當時所具備的特點,方便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歷史,這樣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團隊的合作精神。
三、結束語
歷史人物教學在歷史教學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學條件,根據歷史人物以及和歷史人物相關的歷史事件進行講解,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增加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應該不斷的改變教學的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一起。
作者:顧霞萍 單位:蘇州市吳中區胥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