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學生社會責任感初中歷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很多學校沒有有效地將社會責任感培養融入到歷史教學中
很多學校和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是認識不夠深刻、沒有很好地付諸實踐。歷史課上,教師只是單純講解歷史知識,而且關注點放在新課程標準上,忽略了將社會責任感與歷史結合起來講解,導致歷史學科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優勢無法發揮。
(二)歷史教學與社會生活脫節
學習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鏡、以史為鑒。所以中學歷史教師在講課時,應該將歷史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從中感悟并學習在面對社會責任的問題時,應該如何做,促進自身修養和行為的進步。然而現實生活中,為了節省時間,歷史教師只是講解歷史知識,忽略將歷史教學與社會生活相結合。
二、如何加強歷史教學中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一)強化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
總的來說,歷史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強化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言語引導、典型示范和制度規范。言語引導。歷史教師可以通過講道理引導學生,使學生明辨是非黑白,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當然,歷史教師需要結合時展、學生需求,有針對性、有目的地進行言語引導,告訴他們什么是真善美,喚起他們善良的本性,從根本上認識什么是社會責任感,承擔社會責任。典型示范。歷史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歷史事件,剖析歷史人物內心情感、優秀品質,強化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初中階段學生的自主意識還沒有完全形成,教師的有力引導是關鍵。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樹立一個高素質、高社會責任感的形象,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制度規范。有紀律,才能有標準,才能有保障。學校制定科學、合理的行為規范,一方面是強制性地約束學生行為,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從中深刻認識社會責任。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自覺性不強,自主性缺乏,科學合理地行為規范能夠給他們幫助。
(二)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感
初中生的情感波動比較大,教師要善于引導,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并讓他們牢記在心。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首先可通過教學方式多樣化吸引學生注意力,要利用現有資源,并不斷尋找新資源。傳統的課本、習題冊是基礎,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影音,加深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激發學生社會責任感。其次在教學中應注意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這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或小組討論來實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夠讓學生獨立思考,將歷史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明白承擔社會責任的影響,促使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最后教師可以適當地推薦一些愛國主義教育片或是書籍,讓學生有選擇地了解,幫助學生樹立社會責任觀。有時候給予學生適當的自學空間,反倒會促使他們對課堂上學習的知識理解更透徹。
(三)培養學生社會行為能力
對社會責任感有了充分認識,充分激發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最關鍵的就是讓學生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將理論付諸實踐。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志愿活動,像在重大的歷史紀念日,向路人或是小學生宣傳紀念日的由來和故事;每個人輪流做值日,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集體榮譽;參觀烈士陵園或是歷史博物館。把學生從課堂上帶進社會,讓他們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社會責任,從而學習并踐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代中學生社會責任感有待提升,歷史教師需要努力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融入到歷史教學中去,讓學生充分理解社會責任感并自覺承擔社會責任。
作者:王晉蒙 單位:烏蘭察布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