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的運用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在科學育人觀的大力推動下,教師開始追求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益,力求構建趣味化、故事化、情境化與高效的歷史課堂,幫助初中生留下深刻的認知印記與良好的認知效果,實現初中生歷史認知環境的優化發展。在諸多教學資源中,教師逐漸發現歷史故事的趣味性、情感性、真實性與實效性能夠極大地提升初中生歷史認知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心理沖擊與心靈震撼,初中生借此不僅記住了許多英雄人物的歷史瞬間,也記住了無數的歷史知識。
一、歷史故事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價值
首先,歷史故事能夠為初中生提供一個個人物鮮活、內容豐富、情節感人、震撼靈魂的好故事,能夠幫助初中生獲得關于英雄人物的翔實信息,因而能夠給予初中生非常強烈的心理沖擊、情感體驗、情緒感染與思想滌蕩,使初中生在觸目驚心中留下刻骨銘心的深深印記,牢牢記住英雄人物的浩然正氣與家國情懷。其次,歷史故事能夠使歷史教材內容更加充實、豐滿、有趣,有效提升歷史知識的故事性、文學性、趣味性、思想性與教育性,因而非常有助于開發歷史知識的文化價值、思想價值與德育價值。因此,歷史故事是教材內容的“魔力棒”,能夠將枯燥乏味的歷史教材瞬間提升吸引力、感召力、影響力與教育力。最后,歷史故事能夠使歷史課堂上的知識講解、課文識讀、知識記憶等枯燥活動轉變為傾聽故事、剖析故事與評論故事,進而直接提升歷史課堂的參與性、趣味性、生本性、快樂性與高效性。因此,歷史故事使歷史課堂閃爍生本理念、人文理念、開放理念等先進教學思想,積極踐行科學育人觀。
二、歷史故事應用于歷史教學的有效方法
教師不僅要掌握歷史故事的價值,還要將歷史故事科學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切實展現歷史故事的文化教育價值、思想教育價值與德育價值。
(一)借助電化教學輸送歷史故事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初中生展示一個個歷史故事片段,利用多媒體設備的聲、光、電三維信息媒介為初中生帶來強烈的視覺刺激、聽覺刺激、心理沖擊與情緒感染,以此幫助初中生獲得深深的認知印記與良好的認知效果。歷史是由一個個歷史事件組成的,因而多媒體設備可以利用簡短的視頻信息幫助初中生較好地了解每一個歷史事件,優化初中生的視聽體驗。因此,教師可以借助電化教學為初中生輸送直觀化、趣味化、實效化的歷史故事。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 6 課“動蕩的春秋時期”和第 7 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網上 29 分鐘的紀錄片《春秋戰國》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直觀學習春秋時期的掠奪之戰以及戰國時期的兼并之戰,還有歷史上非常著名的“長平之戰”。初中生還能夠看到多年戰亂中民不聊生、家破人亡、土地荒蕪、餓殍滿地的慘淡景象,進而明白春秋時期的掠奪之戰是非正義的、赤裸裸的、非常丑陋的資源搶奪戰;戰國時期的兼并之戰既有統治階級謀取私利、不顧人民死活的一面,也有加速中國統一、促進歷史發展的積極作用。
(二)借助故事教學輸送歷史故事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信息化的歷史故事,還可以親自上陣,為初中生講述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借助故事教學對初中生進行文化教育、思想教育與德育。教師開展故事教學具有非常強的親和力、吸引力、影響力與實效性,能夠極大地激發初中生的參與意識與悅納心理,進而實現高效認知。因此,歷史故事承載著教師的匠心與語言藝術,能夠為初中生的歷史認知開啟一段快樂、積極、有趣的認知之旅。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 4 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唐朝時期的國際友好往來編成三個小故事。如第一,“鑒真東渡”。教師以唐玄宗時期的和尚鑒真為核心角色講一下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第二,“唐朝與新羅”。內容較為簡單,說說新羅是唐朝時期的最大物資輸入國即可。第三,“玄奘西游”。“玄奘西游”就是初中生較為熟悉的電視劇《西游記》的內容。“玄奘”從天竺帶回來大量佛經。其中,教師要在“玄奘西游”中多滲透一些文化教育、苦難教育、思想教育與德育等。
(三)借助主體教學輸送歷史故事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親自披掛上陣,也可以將課堂教學空間留給初中生,讓有準備的初中生去講述英雄人物故事,實現初中生之間的相互幫助、相互啟迪、相互教育。初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文化知識基礎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因而完全有能力勝任故事講述活動,如此便能提升歷史教學的生本性、主體性、參與性與實效性。因此,教師完全可以將初中生納入故事講述行列,利用初中生的聰明智慧、生命活力與能動性為歷史教學輸送好故事。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 2 課“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課堂教學中,為了鼓勵初中生積極閱讀教材內容、搜集相關歷史資料,促進初中生動手動腦,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講故事”,而且是分組活動支持下的“學生講故事”,將初中生分成六個學習小組,在組長的引領下同時進行故事講述活動,以此提升初中生對故事講述的參與度,拓展初中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探究空間,讓初中生真正成為歷史課堂的認知主人。這樣初中生就會明白,要維護國家的統一與民族的尊嚴。
(四)借助電影教學輸送歷史故事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借助師生智慧優化歷史故事資源,還可以開展電影教學,尤其是當初中生在認知方面獲得較大進步時,電影教學就可以融入課堂教學之中,為初中生提供最翔實的歷史故事信息。高質量的電影資源具有非常強的真實性、故事性、欣賞性、思想性與教育性,可以成為歷史教學中的輔助性學習資源,優化初中生的視聽刺激與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可以將電影片段融入歷史教學之中,為初中生提供最有藝術感的歷史故事。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 2 課“抗美援朝”中,人民志愿軍為保家衛國、援助朝鮮、維護和平做出了巨大貢獻與犧牲,因而非常值得初中生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引入電影《長津湖》的后半部分,爭取用最短的時間讓初中生看看抗美援朝的慘烈、壯烈與凄美,在觸目驚心中銘記無數英雄的舍生忘死、以身許國,在熱血沸騰中牢記“有國才有家”的道理。這樣初中生就會在生與死、血與火之中悅納愛國教育、奉獻教育與英雄教育。
(五)借助案例教學輸送歷史故事
在歷史教學中,教材識讀以及相關討論都是歷史教學中的常備活動,也是初中生進行信息交互與互助學習的重要課堂活動。教師可以讓初中生先觀看視頻,掌握相關的歷史故事,然后以歷史故事為探究對象與討論內容,高質量地開展案例教學,借助豐富的視頻信息實現初中生的有所看、有所得、有所想、有所議,讓初中生在深度剖析、暢所欲言中快樂成長。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案例教學先提供歷史故事,實現初中生的集體討論、互助成長。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 13 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初中生提供兩個簡短的紀錄片《香港回歸》與《澳門回歸》。這兩個紀錄片能夠讓初中生切身體驗五星紅旗飄揚在香港和澳門上空的心理沖擊與靈魂震撼,看一看當地中國人臉上的喜悅,感受他們心中的興奮。因此,教師可以此為信息基礎引導初中生進行案例討論,談論香港和澳門回歸的條件、過程與意義,進行愛國教育。
三、歷史故事應用于歷史教學的有益補充
歷史故事是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失的寶貴教學資源,更是初中生快樂認知、高效探究、健康成長的人文誘因,因而需要教師深度探究。第一,教師要注意歷史故事的指向性。歷史故事作為一種高價值的教學資源,要與教學內容具有非常高的契合性,能夠成為教學內容強大的輔助信息庫,將“骨感”、干癟、簡單的教學內容變得豐滿、充實、有趣,激發初中生的認知興趣。第二,教師要注意歷史故事的簡短性。歷史故事畢竟只是一種教學資源,不能喧賓奪主,因而需要在保證故事情節完整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縮減內容,不能過多地占據教學時間與探究空間,而應以言簡意賅、簡短有力的故事素材輔助教學。第三,教師要注意歷史故事的教育性。歷史故事不是嘩眾取寵的粗陋信息,而是將英雄人物的思想意識、道德覺悟、精神世界以及靈魂操守都一一展示給初中生,以此為初中生樹立值得學習的人生榜樣與行為楷模。
綜上所述,歷史故事能極大地提升歷史教學的故事性、趣味性、體驗性、思想性與教育性,因而能夠為初中生的歷史認知創建有設計、有知識、有快樂、有教化、有效果的科學育人環境,非常有助于初中生的快樂認知、高效悅納、自覺整合與健康成長。因此,教師以歷史故事激活課堂教學,能夠有效提升歷史教學的群眾基礎與人氣指數,切實激發初中生的獵奇心理、認知興趣與求知動機,為歷史教學提供強大的生命活力與能動作用,進而推動歷史教學的科學開展。
作者:曾建國 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