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課標初中化學科學創新設計,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科學探究”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主要途徑,它不僅是化學課程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墩n程標準》有關科學探究的教學要求第一點: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這一內容主題,要求在化學學習過程中要將科學探究本身作為研究的對象和內容,讓學生真正理解科學探究過程。但是目前在教學中,學生學習化學的功利性越來越強,只關注是什么,而忽略為什么。對于不理解的知識,有些學生甚至直接背結果,而不是去動腦思考根本原因,成績全憑題海戰術。因此,科學探究創新勢在必行。
1.1遵循的主要原則:
科學探究創新,應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前提,以學生體會學習過程為主線,探究能力提高為標準。實施過程中,除遵循科學探究的普遍原則以外,還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2科學性原則:
對于科學探究中的異常現象的思考,適用原理要準確,不要對學生誤導,不要為“探究而探究”。同時教師要發揮自身引領作用,引導學生關注目的、內容、方法、結論間的對應關系,把握教材各級主題之間的聯系,預測學生應有經驗,掌控學生動態,體現教師教學過程科學、完整的邏輯思維。
1.3簡約性原則:
科學探究創新設計整體要體現“儀器常見、操作方便、便于控制、現象明顯”等特點。爭取實驗步驟最優,化學試劑無毒,反應條件易得,總體貫穿“綠色化學”理念,如果是定量科學探究還要考慮誤差最小化。如:水通電分解這一探究,可將教材中水電解器改成水槽、兩等大試管,學生觀察、分析、討論起來更直觀、更易理解,避免學生畏難情緒影響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思考和分析,同時體現了科學探究的更強的參與性、合作性。
1.4方法性原則:
依托化學學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的創新設計是基于一定的科學方法,目的性較強;而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創新設計則更具感性,這就要求教師適時鼓勵學生的參與性的同時,引領學生共同討論學生的創新設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在原有基礎上有質疑、有創新,促使學生開闊的思維形成,讓學生在創新后意猶未盡,并有成就感。如:燃燒條件實驗通入的氧氣可使水下白磷燃燒,這一實驗讓學生激動不已,也大開眼界。教師將氧氣改成空氣導入這樣可省去制氧裝置及試劑,但如何水里讓空氣進入水中又是一個難題。而學生大膽撤去導管,直接用一只空試管(內有空氣)罩住水下白磷,不但解決了儀器、試劑繁復的問題,而且又解決氣體導入、白磷在水中不易控制等問題,成為非常成功的創新設計。
1.5發展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設計科學探究創新設計的問題時,充分考慮學生發展的方向、學生潛能的開發。當學生對某實驗、某知識點有疑問、有不同意見時,而這剛好是學生學習知識,提高潛能的最好機會。此時,教師應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同時,要求教師準確把握三維教學目標,把握教材的基礎內容、深度、廣度,有意的將科學探究的創新融入到新授課、復習課當中去。如:在講述離子形成這一時機時,教師可做大膽嘗試,將元素分類融入到本節課中。并引導學生思考元素的分類,不是人為規定的,而是根據原子結構和化學性質合理劃分的。并比較原子核外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得失電子趨勢、共用電子對形成、化合價的規定體會元素周期表繪制的依據。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方法、過程上不斷提高,從而,實驗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再討論: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否合理?是否還有跟適合位置?這兩個問題一經提出,引起學生更為激烈的爭論。雖然并沒有標準答案,但卻樹立科學發展無止境的思想。
2科學探究創新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課程標準》確立了初中化學教學的指導思想,闡述了科學探究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科學探究的創新設計中要注意:(1)要把握三維教學目標。創新設計基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但又絕不能任意超出《課程標準》,超出學生的認知能力,更不能“為創新而創新”;(2)要凸顯教學過程中的“創新設計”。打造并實現“高校課堂”,真正實現“教師———教材———學生”三位一體的最佳組合。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創造情景、預設問題、并遵循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引領學生與教師互動,生生互動,與互動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提升能力,拓展思維,挖掘潛能。這就對教師提出比傳統教學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只有擁有厚重的教學功底,并不斷學習,才能滿足教學需求?;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以實驗為主體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和交流討論中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而在科學探究中引入創新意識,做到“知”與“智”的統一,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有創新、有思想的高效化學課堂,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激發學生立志化學的信念。
作者:于海艷 單位:吉林市第八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