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地理情境體驗策略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情景教學法概述
所謂的情境體驗教學法,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實物展示、多媒體信息技術等方法,為學生創造提供和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場景,讓學生融入到設置好的場景之中,并通過自己的參與,能動的體會知識的應用,是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初中地理課程既涵蓋地理科學層面的知識,也包含對世界各地區不同人文風情的介紹,可以為情境體驗教學法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
二、初中地理情境體驗教學的策略
(一)選取生活化問題場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老師的教學要讓學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首先時對學生的入門引導,然后才是進行后續的課程教學。在情境教學體驗中,可以選取和生活實踐相關的地理問題,通過提問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進而體會到知識的應用。例如可以引入“天狗吃月亮”等趣味典故,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去表演該神話故事,表演完后讓學生解釋原因,激發學生去探究星體運轉規律方面的地理知識。或者可以在講授自然界的水循環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生活中人們常說刮東風就要下雨了,為什么會有這個說法呢”,通過這樣生活化的例子,能很好的讓學生思考其中的地理知識點,然后通過教師的講解,主動的掌握雨水形成、以及我國的地理位置等知識點。在情景體驗教學中引入問題,使得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可以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興趣的的引領下學習地理知識。
(二)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在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帶動下,現代教育技術也有了較大提高,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輔助作用。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場景,尤其是一些復雜難懂的知識點,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動態演示,模擬出地理場景,讓學生通過生動的情境體驗了解地理知識這也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教學案例:學習地震形成原因時,老師先為學生播放國家地理頻道的電視節目《311日本地震大剖析》,通過多媒體資料,可以較為全面的向學生介紹地震現象,讓學生如臨其境。播放完節目資料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模擬地震的形成原因,動態的展示地殼內的巖石運動,通過多媒體設置的知識情境,讓復雜的知識點變得簡單而生動。而在講授世界不同地區和國家的地理特征、人文風情時,可以選擇一些電影電視節目,讓學生通過觀看影視節目,去欣賞大自然的壯闊,了解到不同的地貌特征以及人文景觀,能夠做到寓教于樂。
(三)借助教學模具,提高教學的直觀性
初中地理的學科體系中,有一些知識點諸如等高線的畫法、經緯度的劃分等內容,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對抽象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只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初中生難以很好的掌握。地理老師在講解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借助地理教學模具,開展情境體驗教學法,可以抽象的知識要點形象化,對學生來說更直觀易懂。傳統的教學模具有地球儀、等高線示意圖、平面地圖、區域板塊模型等,借助這些教具,可以讓學生直觀的理解。比如可以讓學生在地球儀上了解經緯度或者不同時區的劃分等難點等。隨著電子信息科技的進步,現在的教學工具,也有了新的變化。比如各種電子板地圖應用、GIS軟件等地理信息工具,在教學中也是重要的輔助工具。例如在講解不同地區的地貌特征時,運用GIS技術將地理特征數據化,更便于查詢和分析數據。
(四)增強情境體驗教學的探究性
探究式學習是新的課程標準所積極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尤其是一些對理論分析性要求較高知識點,更適合開展探究式學習。所以在地理課程的情境體驗教學法中要加強探究性,減少教師講解的時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在學習晝夜變化規律的課程時,老師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并為學生提供地球儀、光源(代表太陽),要求學生通過儀器的演示,自己去總結知識規律,在學生探究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成果進行指導。。探究式情境教學法中,任課老師只是起著輔助作用,讓學生根據實驗課題,獨立開展探究式學習,自己總結規律,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情境體驗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習的探究性,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地理課程的難點、要點。同時還可以培養初中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幫助其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作者:張術良 單位:赤峰市元寶山區古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