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生活化教學的初中地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從生活中挖掘教學素材
生活中有許多非常好的并且非常實用的地理知識,這類知識的講授往往能夠非常有效的給課本內容的教學帶來輔助功效。例如,一次課堂上和學生們探討了如何辨識方位,隨后我給大家提出了一個思考問題:以北半球為例,在野外如何確定方向?這個問題如果單純從課本出發很難找到直接答案,即使能夠找到答案,辨識的方法也十分單一。然而,學生們如果在平時的生活中留心觀察,并且有著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學生會發現很多實用的辨識方向的方式。我讓大家課下仔細想想,回憶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實用的方式能夠辨認方向。在檢驗學生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時我看到,很多同學都非常善于利用生活素材,并且給出了各種好的答案。如在晴朗的白天太陽是個忠實的向導,它在天空給你指點方向,中午的時候它在南邊,地上的樹影正指著北方。在晴朗的夜晚北極星是盞指路燈,它永遠高掛在北方。要是碰上陰雨天,大樹也會來幫忙:樹葉稠的一面是南邊,樹葉稀的一面是北方。在下雪天,溝渠里的積雪,化得快的是北,化得慢的是南等等。這些來源于生活的答案的匯集不僅讓學生耳目一新,也將課堂推向高潮,既有利于學生接受,同時又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地理知識就在身邊,通過學習地理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這也是生活化教學的一種很好的體現。
二、列舉生活化的教學實例
生活化的教學同樣可以體現在生活實例的列舉上,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模式。課本中講到的一些知識通常較為理論,不利于學生的深入理解。教師如果能夠列舉一些生活化的實例來作為知識講解的輔助,這不僅能夠極大的提升大家對于教學知識點的理解與認知,也能夠很好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知識的發散與遷移,要通過生活實例的列舉來增進大家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體會,這將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很多知識點的講授過程都可以穿插一些好的生活實例,并且實例的呈現方式也很多,教師應當做好教學的組織與設計,讓生活化教學能夠在地理課堂上收獲更好的教學成效。例如:在講《海陸的變遷》這節課時,我讓學生觀看了有關汶川大地震的影像資料。學生從悲壯的畫面中深深感悟到自然災害的危害性。在此基礎上我會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我國四川汶川會發生大地震,如果一旦發生了災害,我們大家應該怎樣做。生活實例的列舉不僅給大家創設了更為生動的教學情境,也能夠更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又如,在講到我國人口問題時,我給學生們播放了春運時上海火車站的情境,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深深地體驗到我國人口之多,并且會結合課本知識為緩和我國人口問題獻計獻策。
三、設置生活化的探究活動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還可以體現在生活化的探究活動的設置上,這同樣是豐富課堂教學的一種很好的模式。想要增進學生們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與認知,設置一定的探究活動是很有幫助的,這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知識實踐能力,也能夠深化大家對于相關教學要點的理解與吸收。教師可以給學生們設置更多生活化的探究活動,這對于提升學生對課堂的參與也是一種推進。在學習了地球自轉和公轉之后,我給學生們設計了這樣的拓展和探究活動:日歷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件很普通的物品,但同學們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它呢?它蘊含著怎樣的科學知識呢?我要求學生回家后仔細觀察日歷,并且總結出日歷的一些基本特征及呈現的主要信息。很多同學平時根本就沒有仔細觀察過日歷,通過這次探究活動,很好的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不少學生回家觀察的都很認真,并且總結出我國的日歷通常由陽歷和農歷兩部分組成的。陽歷是根據地球的公轉周期為依據,陰歷是根據月相變化周期為依據,并根據拓展的知識,分別說出了公歷和陰歷的優缺點。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探究活動,不僅將課本知識很好地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中,也讓大家有效地展開了對于課本知識的理解與實踐。
四、結語
在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中,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有很多好的展開形式。首先,教師應當善于挖掘生活中好的教學素材,這將會給地理課堂的教學帶來很多幫助。其次,可以更多的列舉生活化的教學實例,這不僅能夠極大的提升大家對于教學知識點的理解與認知,也能夠很好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此外,應當創設更多生活化的探究活動,這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知識實踐能力,也能夠深化大家對于相關教學要點的理解與體會。
作者:梁影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