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地理學科融合教學實踐對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地理是一門兼具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學科,與其他學科具有密切的聯系,其知識體系的構建必須借助其他學科知識。本文立足初中地理教學,著眼向語文學科滲透的思路,探究學科融合意義和學科滲透原則,并著重分析常見初中地理的語文滲透教學示例,以期在學科融合中完成學生核心素養全面提升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學科融合;初中地理;語文;教學研究
地理是一門集區域性、綜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實踐性于一體的綜合學科,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一切生活皆語文。在歷次課程改革中,教育部發布的課程標準中均有“構建互補體系”的相關表述,學科融合勢在必行。“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尊重世界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傳統,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國際合作的意義,初步形成全球意識。”2011版初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與語文學科存在高度的相關性,因此,初中地理的語文滲透教學具有堅實的理論依據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語文在初中地理中滲透教學的意義
地理學科語文滲透教學能讓地理學科用文學藝術的嶄新視角描述地理現象,將客觀自然用主觀熱情表達出來,能讓學生對祖國河山、大美自然有更深刻的認識,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認同感油然而生。
(1)提升地理課堂語言美感。在地理課堂,由于長期的教學習慣,很多教師滿足于知識點的灌輸,平鋪直敘缺乏美感和感染力,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教師語言不夠精練,瑣碎的語言讓學生很難抓住要點;還有一些教師表述欠缺邏輯,知識點表述不清晰,導致學生聽課如霧里看花,朦朧不清。因此,將語文的表達方法滲透到地理課堂能打造充滿詩意與美感的地理課,不僅提高了課堂語言的層次,也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2)塑造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當代教育,在黨中央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指導下,“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終極問題之一,僅僅知識育人成才是不夠的,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育人成才。在這一點上,初中地理教材略有不足。語文學科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但以文本為載體略顯單薄,所以地理學科的語文滲透教學,將學科特點完美互補,從而達到育人成才的效果。
(3)增強信息篩選能力。地理的學科載體往往是圖文并茂的。當下,地理考查常以材料分析的形式出現,越來越多地出現語文元素。例如試題:公元771年,顏真卿在江西省麻姑山山頂發現了螺蚌殼化石,并在《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中寫道:“高石中猶有螺蚌殼,或以為桑田所變。”材料分析題考查的首先是學生的信息篩選能力,這恰恰是語文學科素養的體現,其次才是地理知識的綜合運用。因此,語文學科的滲透,特別是語文學科對文本信息篩選的能力培養就顯得十分有必要。
(4)激發地理課堂活力。地理是兼具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學科,兩方面性質的融合疊加才能使地理課堂活力四射。例如:七年級下冊“極地地區”可設計演講活動“保護極地,人人有責”:科學家一直警告,極地地區的氣候變暖趨勢比中緯度地區更明顯。根據公益海報,作一個簡短的演講,談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些什么來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將語文活動與地理知識相結合,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激情,激發了地理課堂的活力,使學生寓學于樂。
(5)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初中地理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四個方面。除課本知識點之外,能力的提升是極其重要的方面。在傳統的評價體系之下,重知識、輕能力,重考試、輕實踐的現象屢見不鮮,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甚重視。地理學科的語文滲透教學將人與自然、精神歸屬闡釋得更加生動。例如:在概括“中國的地理差異”時“萬里長江橫波,極目楚天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烈日炎炎水難覓,平沙萬里無人煙”“雪山連綿入天際,時在七月遇高寒”等文學現象都能生動地反映地理知識,通過探究,全面提升學生發現、思考、探索的能力。
二、語文在初中地理中滲透教學的原則
學科滲透中,常常會出現一些誤區,比如課堂中學科意識混亂,選材單調,主題單一,無效知識蕪雜等問題。因此,在地理教學語文滲透時,筆者認為應當遵循地理主體性、滲透多樣性、資源實用性三大原則。
(1)地理主體性。地理學科文理兼具,有區域性、綜合性特征。語文學科但凡涉及地理知識,便會涉及空間規律,即區域性、綜合性。這是兩門學科融合的基礎,同樣也是難點。地理教學中涉及語文滲透時可以選用相關的文學作品,但要把握“度”。語文學科在地理課堂中僅僅是思維的出發點,而不是深入探究點;僅僅是補充佐證材料,而不是主要教授內容。這個尺度一旦把握不好,就必然導致地理課堂變味,失去地理的主體性,本末倒置。
(2)滲透多樣性。語文學科內容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在地理課堂進行語文滲透時,地理教師常常選用的是古詩文。其實,語文的內容有很多,從題材上分有詩歌、小說、散文、議論文等;從時空跨度上來說有古今中外。此外,語文不僅是文本的閱讀還有演講、寫作,即語文“聽說讀寫”四大基本功能;語文不僅教授語言文字,還有思維提升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內涵。多樣的滲透、多元的融合才能使地理課堂豐富多彩,深刻有意義。
(3)資源實用性。地理在生活中,同樣語文也在生活中,兩者的交集才是切實可用的地理資源。如《春夜喜雨》,涉及二十四節氣知識和冷暖鋒的知識,教師深入挖掘“雨水”的拓展內涵,是實用的地理資源。而其余“潤物無聲”常用在德育領域,杜甫之于成都是文史知識,紅花綠葉是生物知識,即無用資源。
三、語文學科滲透課型示例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從語文能力的層面開發三類地理課程,即地理閱讀課、地理寫作課、地理演講課。在應用探索中反響良好。
(一)地理寫作課
地理寫作是指學生結合自己所掌握的地理知識,認真研究地理現象或事物,經過充分思考后用文字呈現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筆者在教學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時,進行了地理寫作實踐。教案如下:“中國的自然環境”寫作實踐課【教學目標】(1)通過小組討論,了解亞熱帶季風氣候對南通地區生產生活的影響。(2)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南通地區長江和黃海的開發利用情況。【寫作要求】(1)結合生活,有自己的感悟與思考。(2)體裁不限,字數不少于300字。(3)緊扣知識點,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有所側重。【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反饋與反思】(1)本次地理寫作課,共收作品38篇,以記敘文為主,以家長帶領旅游參觀為主,僅有3篇作文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總體情況良好。(2)將作品寫成語文游記的有8篇,學科特色不明顯的較少,有真實感受的居多,說明地理寫作不是閉門造車,接觸生活才能言之有物。(3)學生參與熱情高漲,其中有5名同學觀點深刻,具有啟發性,體現了較好的思維品質。(4)請語文老師參與評分,60分總分,42分以上22人,48分以上15人,54分以上5人。地理寫作即“跨學科寫作”,通過對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進行深入思考與探究,既鞏固所學知識,又提升學科認同感,使學科素養得到提高,是當下方興未艾的教學策略。地理寫作進一步證明地理源自生活,接觸生活才能言之有物,關注生活也是關注地理。
(二)地理閱讀課
地理學科內容豐富,要求學生能夠從文本中獲取關鍵信息。地理閱讀課是借助語文閱讀理解的方式提升閱讀速度和對關鍵信息的把握能力。筆者在講授八年級第九章“西北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時,以總結歸納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觀念為教學目標,結合課外文本《今生今世的證據》開展了地理閱讀課。示例如下:【課題】《今生今世的證據》【教學目標】(1)通過閱讀文本,總結歸納西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2)通過閱讀文本,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觀念。【閱讀提示】本課題是新疆的農民作家劉亮程的一篇散文,從當地農民的視角寫新疆一個普通村莊的日常生活,鄉村的風、冬天的冷、動物的鳴叫和處處可見的沙丘,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新疆生活生產圖。【合作探究問題】(1)請結合地理知識推測劉亮程筆下吹徹的寒風的季節性成因。(2)村莊的井有可能是什么樣的井?(3)作者去往城市的搬遷應該是什么路線?(4)作者給老乞丐的饅頭是由什么糧食做成的?(5)鄉村老去的原因有哪些?你還知道哪些?(6)作者筆下天是那么昏暗,那么你知道本地的日照情況嗎?(7)村莊的沙丘的成因是什么?(8)你對自然環境和生態保護有哪些建議?(9)如果要在這里進行精準扶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地理閱讀課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強化了對西北地區地理特征的認識,既增強了在文本中把握信息的能力,也增強了保護生態環境的觀念,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時,加深了學生對地理現象的了解,拓寬了其知識面,筑牢其關注生活并學以致用的觀念。
(三)地理演講課
地理演講課是指針對地理教材中具有科普意義的內容,面向全班或全校采用演講的方式進行介紹,以期達到地理知識鞏固與拓展,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的目的。地理演講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演講,它科普的內容較多,知識性較強導致情感不夠充沛。教師可指導演講學生增加互動環節或穿插小故事,以增強演講效果;可引導學生在演講之后做補充即興演講,更能激發聽眾的熱情。
四、結束語
地理學科的特性決定了地理知識的理解離不開生活,而語文恰好是生活的提煉。秉持地理主體性、滲透多樣性、資源實用性的原則,地理課堂從語文內容、語文形式、語文育人目標等方面多樣滲透、多元融合去打造豐富多彩、充實高效的地理課堂,既提升了地理課堂的語言美感和學生的審美情趣,又通過學科互補塑造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同時全面提升學生發現、思考、探索的能力。初中地理學科通過與語文內容、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融合,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地理課堂,在學科融合的背景下,已成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0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杜學敏.高中生地理小論文寫作指導策略[J]教書育人,2018(9):68.
作者:沈珍康 單位:江蘇省南通中學附屬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