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業教育路徑,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為深入了解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業教育現狀,發現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高創業教育質量,通過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業教育的調研,發現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存在對創業教育不重視,尚未建立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教師未采用適應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以及實踐基礎設施不匹配等問題,并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業教育的思路與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業教育;創新
大學生開展創新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動力孵化器,有利于提高社會經濟創新層次,推進國家經濟結構轉型。2014年3月,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愿景,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極大地鼓舞了大學生創業熱情,同時也對高校創業教育提出了迫切需要。但是,由于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時間較短,尚未形成完整的創業教育教學體系,仍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有必要以高校創業教育模式進行深入探討。
一、應用型本科創業教育的內涵
(一)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含義及范圍
應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新教育類型,它是相對于研究型本科教育和實用技術型教育而言的[1]。“應用性”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設置的核心思想,其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經營、生產以及管理的一線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強調學生應具備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2014年3月,教育部已明確提出將全國600余所普通本科院校轉變為應用型大學,其中涵蓋本科第一批、第二批錄取院校。應當說,應用型本科教育將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我國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創業教育的含義
2017年6月,我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了795萬人,就業壓力日益嚴重。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整大學生就業結構,政府部門不斷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鼓勵各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然而,由于我國高校創業教育開展時間較短,國內學者關于創業教育的內涵也存在爭議,因此尚未形成統一的創業教育體系。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東京會議報告中指出,“創業教育,從廣義上來說是指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從狹義上來說是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1”。日本文部科學省中央教育審議會將創業教育定義為:“通過自己的個性,自主進行生涯選擇的能力與態度教育”2。國內學者李靜薇(2016)認為,創業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與創新思維,教授其創業知識與創業技能,提高其綜合素質與能力,使其成為潛在的創業者或者工作崗位的創新者的教育。上述界定從多方面對創業教育進行了闡釋,其共同點是強調從創業精神、思維、能力等方面進行人才培養,并不局限于商業行為。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業教育現狀及問題
當前,盡管大學創業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但是在解決就業難、培養創新思維和提高創業能力的現實要求下,創業教育的成效并不令人滿意。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仍呈現出聲勢大、實效小,形式多、內容少的現狀。據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對“大學生創業”看法的網上調查顯示,選擇“應當積極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受訪者僅為21.7%;而選擇“畢業生應先就業,然后再尋找機會或待條件成熟再積極創業”、“創業談何容易,大學生剛畢業尚不具備各方面的積累”和“市場風險太大,大學生創業是可遇不可求的事”這三項的比例占到76.8%,說明大多數受訪者拒絕主動創業,表明創業教育效果尚不理想[2],也反映出當前院校在創業教育中存在較多問題。
(一)大部分院校對大學生創業教育重視不夠
我國大學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重視不夠,將大學生創業教育當成教育指導工作的一部分,缺乏統一的創業課程體系安排,課程設置零亂。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直接以講座或報告代替創業教育課程,導致學生并不重視創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根據南開大學“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99所高校中,其中僅有18.2%的學校把創業教育列為公共選修課,并且僅只有40%的學校面向全體大學生授課,僅有21%的高校設置了專門的創業教研室,這與教育部要求的創業教育目標相距甚遠。
(二)教師對于大學生創業教育方法陳舊
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授課方式仍以講授為主,這種方式一方面把教學演變成為教師的“獨角戲”,使學生完全被動地被灌輸知識,另一方面又使學生過于依賴于教師的知識權威,妨礙大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根據105所高校的932名講授創業教育課程或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調查結果,授課規模在50人以下的占17.2%;在50-100人的占30.7%;在101-200人的占37.2%,在201人以上的占13.4%,可見,各院校的創業教育課程基本都處于大班教學狀態,且授課方式以講授為主,僅有4.5%的教師以講授、講座、參與互動和實習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3]。在授課內容方面,教師普遍講授就業知識多于創業知識,使得大部分學生對創業興趣度一般或不感興趣。
(三)院校缺乏創業教育基地,創業實踐環節薄弱
應用型本科院校較少具備專業的創業教育基地,多是與社會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指定其為教育實踐基地。這種將創業教育等同于社會實踐的做法是對創業教育的錯誤理解,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創業能力而不是為了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這種實踐方式與創業教育要求相距甚遠。另外,還有一些院校開設了創業實訓課程,提高大學生對于創業知識的認知,是一種較好的創業教育思路,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未達到預期效果。現實中,創業實訓各環節與專業知識無法做到有效對接,缺乏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教育模式設計。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業教育的思路及對策
(一)完善政策與措施,為創業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應融入到專業教育中,各高校教務處應大力支持創業教育相關課程,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并安排優秀教師講授創業教育課程,為大學生學習創業知識提供保障。創業教育課程應涵蓋金融、會計、稅務、人力資源以及國家相關政策,幫助學生理清創業思路,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思維和綜合素質。另外,各院校應制定激勵機制,鼓勵大學生積極進行自主創業,在創業活動中培養大學生的人格。
(二)加強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創業導師制度
要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各院校支急需一支具備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目前,各院校教師主要來源于學歷層次較高的校園招聘,大部分教師從高校到高校,社會實踐經驗相對匱乏。盡管這些教師在課堂上理論能力較強,但是創業創新能力卻相對較弱。對此,各院校應對教師制定培養計劃,分期分批進行實踐培訓,利用暑假寒假送任課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以滿足創業教育課程對于實踐經驗需要。同時,各院校還可以招聘具有實踐經驗的人員充實到教師群體當中,以便快速提高任課教師實踐經驗。另外,各院校還應聘請一些創業成功的企業家以及企業中的財務總監,人力總監等有實戰經驗的人擔任特聘講師,并配備學校專門教師擔任助教,為大學生提供情節豐富的現實案例,對于大學生的創業沖擊更大[4]。在此基礎上,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建立創業導師制度,創業導師由專業教師、學生輔導員和正在草根創業的本校畢業生共同擔任,這種制度既可以發揮專業老師的專業特點,結合專業知識對那些有創業意愿和潛力的學生進行創業方面的指導,還可以通過正在創業的本科畢業生使學生感覺創業實踐更貼近自身,創業并不遙遠。
(三)完善創業實訓基地及其服務體系建設
應用型本科院校還應建設創業實訓室、科技園等,模擬現實辦公條件為實訓室安裝家具、互聯網,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學習環境。通過實訓室真實辦公場景,大學生可以在教師幫助下體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氛圍,提升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培訓方面,針對學生創業團隊特點,聘請校外專家,圍繞團隊組建、團隊成員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市場調研、創業設計大賽等主題開展專題培訓,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勇氣,引導學生結合專業特色投身創業。在信息咨詢方面,根據學生在創業團隊運營發展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組織教師及校外專家,設立創業加油站、法律援助站等,為學生提供工商、稅務、財務以及法律等方面的服務。在團隊孵化方面,對于學生創業中的優秀項目,可以考慮由院校遴選并提供扶持資金,待項目成熟時引入科技園,開展真實的經營活動。另外,利用校企合作平臺,與多家企業開展合作,通過企業家進課堂、學生進企業、企業家沙龍,培養學生正確的創業思維與創業技能,通過競賽實施創業實訓仿真模擬。
參考文獻:
[1]吳方鵬.應用型本科大學生創業創新培養模式的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15(2):278-279.
[2]周輝.當代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
[3]李靜薇.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作用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6.
[4]鄧琪,朱祖琴.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現路徑[J].陰山學刊,2018(1):102-104.
[5]詳見《通過教育開發創業能力——東京小組研討會報告》,《教育情報參考》,1991年第2期。
[6]參考李志永教授關于日本高校創業教育的論述,詳見《日本高校創業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于光耀 單位:吉林警察學院經濟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