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語文創新教育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創新是適應時展必須具備的能力,要跟得上時代前進的腳步就必須要有創新精神。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少年強則中國強,因此,創新教育在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正經歷著一個成長階段的轉折,無論是思維還是其他能力都朝著更廣闊的空間發展。筆者認為興趣是創新的原動力,促使著學生不斷探索和前行;教學方法是使學生獲得創新機會的重要途徑,只有用對了方法,才能達到創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關鍵詞】
語文教學;創新教育;興趣;方法;思維
傳統的語文教育使學生普遍缺乏創新能力,當然這也是缺乏創新意識的必然結果,導致學生只會讀“死”書,而不會活學活用。語文的知識天地是豐富多彩的,然而受到創新能力的限制,學生對于語文的認識和尋求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更深、更開闊的看見?,F代的語文教學越來越開放了,教學的資源也越來越豐富,作為教師我們要珍惜這個新的時代,并要努力用創新的教育理念把學生培養成一名創新型人才。
一、啟迪興趣,為創新打開大門
如果創新是一扇門,那么興趣則是打開這道大門的鑰匙。創新培養的是學生的創造力,只有在興趣的引領下才能夠走的更遠、看的更高,而“被動”的創新行為只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在這種“不情愿”的壓力之下,就已經失去了創新的靈魂意義。那么怎樣才能啟迪學生的創新興趣呢?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和趣味性,通過一些優秀的創新事例感受到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和價值。其次,要在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創新行為意識,使學生積極地朝著創新的方向前進,例如:在學習《冰心詩三首》(成功的花、嫩綠的芽、青年人)時,通過一個多媒體教學情境的引入,使學生通過畫面、音頻去感受詩歌的美好。初步學習了這幾首詩歌時,請學生在背景音樂和幻燈片圖片展示的情境下朗讀詩歌,去感受濃濃的詩情氛圍。在學生全情投入的過程中,教師請學生嘗試自己也創造幾句詩,表達對友情、親情等。
二、改進方法,把創新滲透其中
1.給學生廣闊的空間,鼓勵學生創新。鳥兒需要廣闊的天空才能夠展翅的翱翔;魚兒需要廣闊的大海才能夠自由遨游;馬兒需要無垠的草原才能夠盡情奔馳,同樣,學生需要廣闊的空間才能夠不斷創新。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要學會“放手”才能給學生獨立和廣闊的探索空間。在我們的教學當中,常常用條條框框圈住了學生,從而限制住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和開拓創新的能力。很多學生面對創新是膽怯的,適應了常規反而很害怕出錯,因此,教師還要多鼓勵學生,給學生更多信心去挑戰自己。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思維限制于老師所講的內容中,而是要把“話語權”、“思考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思考或者通過小組一起探究,從而擁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我拋給學生幾個問題,如有人認為百草園是樂園,三味書屋是苦屋,你贊同這種說法嗎等,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找出答案。通過問題的探索,學生會從中有更多意外的收獲。
2.開展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創新。創新很多時候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才會產生的,就像是靈感,看不見摸不著,卻存在于特定環境中的一種感覺和思維中。實踐證明,令學生感興趣的事情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可以通過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行為。在語文教學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趣味活動有很多,比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時,我讓學生把這課編排成話劇演出來,通過這樣形式的學習,不但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而且使學生在排練的過程中豐富了自己的創新思維。
3.使學生學好知識,為創新打好基礎。所謂“創新”重點在于在“舊”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更新,沒有基礎知識做鋪墊,便很難去談創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才是創新的根本。然而,在學習當中,“差不多精神”使很多學生的學習只停留于表面,蜻蜓點水一般的學了一點知識還禁不起時間的考驗,很快就又忘記了。這種學習的狀態就是學生創新發展路上的“攔路虎”,如何才能使學生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呢?教師要充分抓住課堂上的知識傳授,并充分利用課堂后及周期性的對知識進行回顧、復習,從而使學生能夠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例如:在學習《陋室銘》這樣的文言文時,學生很容易就會將一些字義淡忘掉,教師可以在初步學習完這一課時,在下一堂課上對學生進行提問鞏固。定期的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檢測,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從而使知識更加扎實。遇到書本外的文言文時,學生在已有的文言文知識的積累上就能夠更好的進行理解了。
三、發散思維,為創新插上翅膀
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只有思維創新,才能帶動行為上的創新。發散思維是學生創新能力的翅膀,可以帶領學生飛往更廣闊的地方,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為創新插上翅膀。在教學中,教師要告別固有的教學模板才能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否則學生的思維很容易被限制住,難以有什么發展。另外,教師要豐富自己的語言藝術,語言的引導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學生很多的靈感就是通過教師的語言性引導有了突破,還有的學生在老師的語言中找到動力和方向,從而促進了發散思維的發展。
總之,創新教育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找到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自由、廣闊的空間里插上創新的翅膀,盡情翱翔!
作者:呂品艷 單位:邳州新橋中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