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創新教育反思(3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創新是孩子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為重點,有目的、有方法地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
關鍵詞:
小學數學;培養;激發;創新教育;創造性
思維衡量一個人的素質不是他占有知識的多少,重要的是要有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強弱。人的創造力,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數學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最合適的學科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談幾點看法:
一、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不是天生的,它雖然和人的天賦有一定聯系,但根本上是后天的培養和教育的結果??康氖莿撔陆逃?。傳統的教育有許多弊端,但主要的弊端是在統一的考試內容、形勢下,按照統一標準衡量學生,它非但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把學生的創造性束縛起來和壓抑下去,迫使學生走上“讀死書”的死胡同。因此,要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師必須以培養創造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如構建教學程序時,應確定探索與創新的教學目標,認真分析教學任務和學生特征,創造性的選擇教學策略和教學媒體。教學過程緊緊圍繞學生操作與創新活動展開,呈現出“樂、實、活、新”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從“吸收-儲存-再現”的學習過程中解放出來,轉向“探索-轉化-創造。”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眼睛,創造讓學生觀察的機會;解放學生的頭腦,創造讓學生獨立去思考的機會;解放學生的嘴巴,創造讓學生表達自已想法的機會;解放學生的雙手,提供學生操作與實驗的機會;解放學生的空間,提供學生自我活動表現的機會。
二、創設情境,激發創新積極性
和諧的富有創造性的情境,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傾注極大熱情,把每節課都當作一份珍貴的禮物奉獻給學生,必須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愛”的氛圍。只有輕松愉快的情緒氛圍下,學生才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有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來,從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挖掘出他們創新的潛能。如在學習被萬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讓學生們列舉一些能被萬整除的簡單的數。如:3、6、9等,然后說:“無論大家說多大的數,老師一下子就能判斷它能不能被萬整除,不信,你們來考考老師!”學生紛紛舉手說數,我都準確地判斷。同學們情緒高漲,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奧秘,躍躍欲試,想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了探索知識的信念。
三、重視學法指導,培養創新技能
按照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教師必須研究與改革教學策略,把數學的學習權交給學生。學生真正把握學習主動權,必須先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往教師對教法研究較多,對學法研究較少,其實,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指導學法尤為重要。教師要起真正的指導作用,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學習實踐中,指導學生如何預習,聽課、記筆記、如何審題、解答、檢驗、如何復習、做單元、小結、總結經驗等;二是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如何操作、探索、如何分析綜合、類比歸納,如何發揮自已獨立思考與提出創造性見解。教是為了不解,它的內涵就是掌握學習方法,學生終生受益,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真理,好的教師叫學生發現真理。”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正是把握了去發現真理的金鑰匙。學生一旦學會學習,就會產生創造的動力。
四、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創新動機
由于知識經濟時代的迅速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索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交往本領,培養學生具有健全的身心,豐富的個性、高度適應的能力和應變能力,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重視??朔欠N:“滿堂灌、填鴨式”教學現象。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參與和表現,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教學“梯形面積時,學生通過自學課本,明確了”“梯形面積=(上底+下底)X高÷2的方法”,接著又指導學生練習,把一個梯形割補為平行四邊形,其面積又可用(上底+下底)X高÷2”或“梯形的中位線X高”來計算,通過這種練習,學生在練習中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創新的熱情和信心。這樣教法,開拓了學生的思路,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是時代賦予每一位教師的神圣職責。教師要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根本。既要大膽改革數學課堂教學,為學生創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強學生觀念,樹立人人都能創新的意識,把自主探索數學問題的權力留給學生。在對數學知識實現創造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數學素質。
作者:王志勇 單位:高安市黃沙崗鎮長沙小學
參考文獻:
[1]馬云鵬,孔企平.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6.
[2]陸志平,李亮主編.課程標準案例式導讀與學習內容要點[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
第二篇:小學體育教學創新教育運用
摘要:
小學體育課堂具有挑戰性、開放性、實踐性、靈活性等特點,可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新課改的出臺,對小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如何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極為重要。
關鍵詞:
創新;小學;體育
我國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小學教育作為教育的基礎階段,對學生中學、大學以及終身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小學體育是一門提高學生體能、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學科。在當前小學教育中,我國教育部提出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為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鼓勵學生個性化發展。
1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創新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為簡單敘述課堂教學重點,對小學生進行必要的運動要點指導,具有單一性、機械性等特點,而由于小學生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學習時往往只有“三分鐘熱度”,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容易使小學生對課堂產生厭煩情緒,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進行創新性體育教學具有以下作用。
1.1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真正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則必須將學生興趣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創新性的體育教學可讓小學生充分領略體育學科的魅力,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其它教學課程與體育課程的不同之處,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1.2增強小學生的審美意識
體育是美育的主要載體,創新性、多姿多彩的體育活動,如小學瑜伽課、小學健美操課、小學武術課等,不僅可培養小學生對美的感悟能力、塑造能力與表現能力,同時可使其產生強烈的、直觀的審美感受,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意識。
1.3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
創新性體育教學要求小學體育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出發點,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以往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汲取知識,提高小學生課堂主人翁意識,從而營造了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
1.4提高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生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創新性體育教學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鍛煉,從而提高了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某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游戲,為避免小學生在游戲一段時間后,降低游戲熱情,指導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自主改變游戲規則,顯著提高了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2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創新教育理念的具體措施
2.1轉換教育理念,明確創新概念
小學體育教學的創新理念是指小學體育教師在創新教育理念的引導下不斷探索、與時俱進,深入分析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特點、興趣愛好,創造性的整合并完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教學評價、教學素材等。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師要努力營造輕松、平等、快樂的教學氛圍,摒棄傳統體育教學中裹足不前、呆板僵化的教學模式,以鼓勵學生積極創新、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為教學出發點。同時提升小學生對體育的情感認知,讓小學生明白體育學習不僅是課程學習,而且還可強健體魄,提高自我身體素質。
2.2創新教學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而不是通過分數對學生進行優劣評價。在小學體育教學評價中,小學體育教師要淡化選拔意識、強化激勵機制。教學評價方式創新包括教學評價內容、教學評價形式兩方面。(1)教學評價內容創新。在對小學生的技能、體能方面進行“硬性評價”同時增加“軟性評價”,即對小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以及進步程度進行評價。(2)教學評價形式創新。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師評、互評、自評等,鼓勵學生在體育課堂中互相學習,自我糾正完善。如某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力求評價“公平、公正、公開”,由不同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技術水平分層布置學習內容,為每位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同時結合特長評價與成績評價對學生進行期末考核,全體學生均在這樣的評價方式中認識到自身學習的優點與不足,教學效果良好。
2.3開發課程資源,拓寬教材學習內容
小學體育是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奠基階段,是培養小學生體育運動的初級階段。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以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目的,因此小學體育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地域實際,不局限于教材內容,適時開發課程資源,取舍、重組、增補教材內容,拓寬教材學習內容。如某小學體育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立定跳遠訓練時,在跳遠的熱身運動中,以跳橡皮筋代替以往的跑步活動,不僅使學生在預定時間內達到運動負荷與心率,同時激發了小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4改進教學方法,重新進行教師角色定位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為教學主體,學生屬于知識的被動接受方。要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引入創新教育理念,則需要重新對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角色進行定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活動的參與者。在新的體育內容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正確示范,規范學生活動動作,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參與者、鼓勵者,促使體育教學課堂更加活躍,促進學生與老師互動,以建立和諧親密的師生關系。
3結語
小學體育教學重點為喚醒小學生的學習意識,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僅僅是傳授技能。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師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特點,引入創新性教學模式,提高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
作者:劉堅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柏廬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許玉香.淺談新課改下創新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4):76-77.
[2]于國濤.試析小學體育教學中創新教育發揮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129-129.
第三篇: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教育應用
摘要:
數學教學是我國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重視數學教學的意義,不斷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成為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本文通過簡要分析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指出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夠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現狀;策略
近年來,在我國教育改革工作不斷推進的形勢下,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逐漸深入人心,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也逐漸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所取代。但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沒有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未能充分認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有效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導致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不高,因此,了解小學數學教學的具體情況,不斷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成為提高我國整體教育質量的必要途徑。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1.教師的教育理念陳舊、落后。數學教材是小學數學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些小學數學教師沒有科學處理數學教材,未能充分發揮教材的積極作用,一味按照教材內容,灌輸數學知識,并且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數學思維,導致學生的思維固定、創新意識薄弱,從而嚴重降低了數學教學的質量。
2.師生關系僵硬。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必須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活動,導致學生羞于表達自己的看法,不敢質疑教師的行為,從而使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小學數學教師一味灌輸數學知識,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求,沒有注意學生的學習情緒,導致教學氛圍沉悶,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教學模式固定、單一。小學生的知識水平薄弱,思維能力不強、理解能力較低,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借助教學工具,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單純依靠口頭講解,灌輸理論知識,沒有利用教學工具,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數學概念和數學知識,未能充分發揮數學的魅力,使得學生缺乏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制約了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1.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取得教學相長的效果,因此,在素質教育深入發展的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以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心理特點以及成長規律等,合理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不斷提高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科學的數學知識體系,以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
2.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傳統“填鴨式”“注入式”的教學模式,不僅會降低教學質量,而且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改進教學模式,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情景教學法、問題教學法、體驗式學習以及合作學習法等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正方形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體驗式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動手折疊正方形,然后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正方形的邊長、周長以及面積的特點,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3.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生尚未形成成熟的心理,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以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例如,在講解各種各樣的圖形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圓形的圖片,讓學生回答這些圖形的具體特點,然后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經常見到的、與這些圖形相似的物體,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是學生系統接觸、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階段,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以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
作者:陳清利 單位:山東省諸城市相州鎮惠發小學
參考文獻:
[1]李尚富.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新課程(小學).2016.07:149
[2]安慧.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中華少年.2016.10:140
[3]王璠.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讀書文摘.2016.06:250
[4]古麗努爾•吾斯曼.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赤子(中旬).2014.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