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歷史學科創新教育淺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創造性地制訂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及考綱的原則,尤其是要結合具體的學情,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目標出發,培養學生理解、分析、比較、評價歷史現象等多種學科能力;培養學生史論結合、辯證地看待問題等歷史學科基本素養。大膽地從“與教材內容完全一致”的老框架中跳出,創造性地制訂適合學情的教學目標
二、創造性地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改變傳統的單向灌輸模式,創設多種方法引導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1.課堂討論
即由教師提出一個爭論性的議題,根據不同的觀點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教師應根據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來確定討論的結果。這種形式既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及口頭表達能力。
2.課堂演講
演講內容可由教師指定或者學生自主選擇,學生課前做好準備并輪流主講。學生勢必在課前查閱相關資料并整理成稿,這不僅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還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寫小論文
論題不宜過大,選材應客觀。材料可以出自教材或者檔案、報刊、雜志,也可以實地考察。材料應按論點分類,同時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學生應充分利用材料并結合所學為論點服務,同時做到語言流暢,條理清楚,邏輯性強。
4.觀看影視作品或紀錄片
由教師選擇作品并組織學生觀看,讓學生先賞后析,先看后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將教學與影視藝術結合,學生會對歷史問題和歷史人物形成一個更加直觀的感受,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及社會洞察力。
5.戲劇表演
戲劇表演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指定的教學內容進行劇本編排,學生自行決定角色扮演者,自行導演,但要求劇本及表演能夠反應正能量,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總結
總之,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時代的需要,是大勢所趨。歷史教師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將學生培養成具有文化底蘊,且獨立性、開放性、靈活性和邏輯性為一體的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人,更快更好地實現中國夢!
作者:尚薇 單位:遼寧省鞍山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