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鋼琴創新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要提高鋼琴教師的創新教育教學水平,就應該對其進行相應的指導,因此藝術院系要不斷通過組織講座、學習、進修等方式來幫助教師們提高創新教育、教改科研的能力和水平。針對鋼琴教師的科研和寫作能力相對薄弱,對開展科研、寫作論文發怵畏難的實際情況,可以采用“低資進入,橫向合作”的方式加以引導,由教學管理部門引導教師們先選擇難度低、易見效的項目或課題進行研究,或組織不同專業、不同部門的老師進行橫向的交流合作。這些教學管理措施是在強化管理基礎上的優化,是“管理即服務”的體現,從而可以進一步促進鋼琴教師善于創新。
二、教師自我提升是鋼琴創新教育的內在動力
(一)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升綜合素質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源頭的教育者,應該給受教育者能夠適應時代和社會變化需要的清水、活水。鋼琴教師應該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更新、提升以下知識和素質:一是扎實的專業知識,主要包括較高的鋼琴演奏能力、嫻熟的即興伴奏能力、系統的樂理和聲知識、較強的音樂作品分析能力、豐富的伴奏音型編配能力、聲樂學基礎知識、樂器演奏知識、中西音樂史等。二是豐富的人文知識,主要包括藝術及美學知識,哲學知識,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群眾文化及演藝策劃知識,與音樂相關的知識,如舞蹈、美術、戲劇、工藝等。教師既要是鋼琴演奏方面的專家、專才,又要是熟悉社會,熟悉文化藝術發展的雜家、通才。三是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主要包括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等。不少鋼琴教師雖然受過專業鋼琴訓練,但沒有經過系統扎實的師范院校學習,再加上沒有自覺主動地進修,在教學上基本上沿用以前的老師教學經驗,導致鋼琴教學效率效益不盡如人意。因此,鋼琴教師必須努力學習教育教學知識,成為教學的行家能手。四是其他綜合能力與素質,主要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度的責任感、良好的人格魅力、快速的感知反應能力、基本的電腦操作和應用能力,鋼琴教師應該做到德才兼備、身心健康,還要能跟上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
(二)堅持實踐,不斷探索,努力落實和推進鋼琴創新教育
實現鋼琴創新教學,除了需要教師擁有廣泛的知識和良好的綜合素質,還需要教師有過硬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有些教師自身是鋼琴演奏的“大腕兒”,鋼琴表演倒是得心應手,滿座俱驚,贏得滿堂喝彩,但一教起學生,卻是“茶壺里煮餃子——肚子有貨倒不出”,不能將內在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學不到東西,或者只知道表面,卻不知道其中的真理,不會變通。還有些教師,墨守成規,不能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就好像園丁不顧每棵花草的具體情況,一視同仁地栽種,最后的結果當然就造成花草得不到各自需要的養分,生命力不旺盛。學生得不到與自己特點相匹配的教學,當然在鋼琴上的造詣就會大打折扣。每個人都不是天生的好園丁、好老師,而且水無常形、教無定法,只有堅持實踐,不斷探索,才能成為一名創新型的好老師,才能不斷落實和推進鋼琴創新教育。
(三)堅持科研和教改相結合,在積累、總結、提升中推進鋼琴創新教育
在科研和教改相結合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低姿進入,橫向合作”的方法來解決鋼琴教師科研、寫作能力相對薄弱的問題,其一,從實際出發,從小處著手。以提高效益效率為目的,不斷提出并解決鋼琴演奏、鋼琴教學中的種種實際問題,將解決實踐問題的經驗和教訓加以積累、總結,形成小論文或者小課題。其二,橫向聯系,科研合作。鋼琴教師要主動地,或者在教學、科研部門的協助下,尋求科研、寫作能力較強的教師(一般是其他學科的)的幫助,對小論文、小課題進行修改、整理和指導,使之既切合鋼琴演奏和鋼琴教學的實踐,同時也符合科研和寫作的規范。在此基礎上,根據科研和教改的實際需要,把鋼琴教育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育教學更進一步地聯系起來,比如本文就是結合創新教育基本原理與鋼琴教育教學具體實踐進行的探索。其三,趁熱打鐵,螺旋提升。在開發鍛煉能力、取得初步成功、嘗到科研寫作甜頭的基礎上,鋼琴教師要趁熱打鐵,不斷拓展理論和實踐的視野,不斷推進科研和教改相結合,在積累、總結、再積累、再總結的螺旋提升中推進鋼琴創新教育。
三、遵循教學原則是鋼琴創新教育的基礎
(一)面向學生
只有面向學生,才能促進學生自覺、主動、愉快地得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這是“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科學發展”的直接體現;只有面向學生,才能通過人文教化、人文感化來培養和諧健康、全面發展的鋼琴人才,這是文化發展、文化繁榮的根本要求;只有面向學生,才能發展學生的主體精神,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才能培養創新經濟所必需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是創意經濟、創新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具體教育教學中,應該多引導、多鼓勵學生,循序漸進,讓學生體驗不同的鋼琴演奏處理方法產生的不同效果,在樂曲的美妙和探索的愉悅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創新的興趣和信心。比如在技巧教學中,針對難度比較大的復調音樂教學,采用師生共同完成作品處理的教學模式,教師將基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再讓學生主動提出疑問,學生可以提出自己對音樂的處理,如音量強弱的處理、抬手的處理。在處理具體的作品中,更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新性。比如巴赫鋼琴PartitaforSoloVio-linNo.3(無伴奏小提琴獨奏組曲第三部),這是巴赫為他的學生寫的教學作品,表達的是生活的快樂、豐富、充實。作品為學生而寫,彈奏讓學生主動發揮,在遵循基本規律的同時,可以有效地表現出不同時代人們對快樂生活的不同體驗,從而表現出作品的豐富內涵,同時也增強了學生鋼琴演奏的興趣和樂趣。
(二)面向實踐
只有實踐之后才能知所困,知不足,然后才能有針對性地學習。鋼琴演奏這門綜合音樂技藝,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創新性,在社會生活和經濟文化建設中都有著廣闊的應用,因此,鋼琴創新教育必須適應并反映這種時代性、實踐性。比如在學校范圍內,讓學生參與各種考試、排練、演出的鋼琴演奏、即興伴奏,指導學生做好流行音樂、通俗音樂的鋼琴演奏、即興伴奏等。有了教師的關注和指導,學生才能體會到鋼琴演奏的廣泛應用,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同時還能通過不斷的實踐積累經驗,提高技藝,樹立信心。在具體教育教學中,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教師引導學生把鋼琴演奏技藝應用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并鼓勵學生將實踐活動中的感受、問題、收獲等反饋給教師,與教師分享,和教師探討。當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受益良多,形成了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
(三)面向未來
我們在鋼琴教育中引入生涯規劃的理念和做法,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樹立起以鋼琴去生活、去謀生、去創業的思想,并進行合理規劃,從而為鋼琴創新教育注入了科學的、可持續的理念。例如,通過與中國養生文化方面的專家合作,我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間操,使學習者、演奏者長期練習鋼琴,以使手腕、肩頸、腰部疾患得到緩解、防治,并通過教師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督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養生習慣,使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四、總結
在具體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將中國文化融入鋼琴教學。我們意識到,隨著中國經濟和文化實力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發展,比如在桂林,尤其在陽朔,有很多外國人從事鋼琴方面的演出工作。歐美人士有深厚的鋼琴素質積淀,對中國的鋼琴事業是沖擊、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因此,我們鋼琴教學中,除了要增加與歐美外教的交流,虛心向別人學習,還要積極挖掘中國傳統文化、民間文化,通過鋼琴演奏的種種方式,發揚中國文化,融合東西方文化,使東西文化都得到發展。這項工作既是鋼琴創新教育對學校教學、科研的要求,也是學生的未來發展對鋼琴創新教育的要求。
作者:張楊 單位: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藝術表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