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職學校創新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專業教師應具有復合型人才的素質,可體現在對本專業的理論有足夠的深度和廣度的理解與一定的專業實踐經驗和能力。在專業理論方面和專業實踐方面肯鉆研,并有創新性理解。例如,發表專業創新論文,親自動手制作多媒體課件,有專業產品等。專業教師自身應具有對本專業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動手能力及實踐指導的專業整體綜合創新能力,可體現在本身能勝任教授專業理論課和專業技能及畢業設計指導,并具有自己創新設計,發明,制作的能力。包含:①專業理論;②專業技能;③專業創新作品(產品、商品)為一體的這種三結合的創新能力。如機械專業作品(產品、商品)的創新含量中,功能的獨特優點和實用性。專業動手能力含量中應包括:制圖、鉗加工、機加工、熱處理、表面處理、產品的實際應用、使用。專業教師本著對學生負責,對未來負責的精神。加強自身的學習有目的地提高自身政治素質和綜合專業素質。改進自身的教育教學教法。在有創造性地學習和教育創新、教學創新、教法創新的實踐中不斷取得成就。
(1)教育創新。需要教師順利地完成以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換。即完成從培養有書本知識的人到有綜合素質,綜合創造能力的人的轉換。
(2)教學創新。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生動地、立體地教和調動學生有興趣地、立體地學的教師與學生二個積極性。并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向專業愛好的關鍵性轉變。鼓勵學生向立業、創業的升華。
(3)教法創新。在教育創新、教學創新、教法創新三者中,教法創新是關鍵。因為知識和能力是通過教師的教法創新才能更好地使學生接受的。所以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仔細地觀察,認真地分析,進行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又因材(個性)的差異性,就必然要求教法的多樣性且有效性。并注重教育、教學、教法三者的有機結合。
二、加大產教結合力度,營造創新教育的良好氛圍
實施創新教育,一要加強創新教育基地建設,優化創新教育的硬環境;二要優化教學創新和知識創新的軟環境。對在創新教育活動中涌現出的佼佼者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激勵師生積極參與創新活動的開展。專業教師可以將自身的專業綜合創新能力及上屆畢業生典型專業作品,充分地、生動地展示給學生,啟發學生的專業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把理論聯系實際并與整體專業概念、整體專業目標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始終貫穿于整個專業教學活動的始終。使學生感到理論物化了、實踐化了、產品化了、整體化了。從而使學生對本專業有了強烈的整體理解,從而樹立起學好本專業的信心。專業教師還應培養和指導學生制作出比上屆學生有所改變,有所改進,有所革新,有所創新,有所發展的具有三結合(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專業產品)的,形成學生自己的再創性專業作品、產品。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學生能否運用學到的知識、技能而且是創造性地靈活運用是對學習目的是否達到的最好檢驗。同時,鼓勵學生對問題發表不同的看法,使他們認識到接受職業教育并不是簡單地掌握那些用既定方式重復了許多次的操作,而是要他們探索新的方法、新的程序,促進學生積極進取,有所創新和發展。但創新的過程存在失敗,要教育學生正視失敗,鼓勵他們持之以恒直至成功。要打破發明的神秘感,發明不是發明家的專利。例如,平民的小發明比比皆是。更要向青少年指出,想搞發明就必須先明白什么是發明,發明的三個特點: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成功的優秀的發明必須同時具備這三者,缺一不可。并向學生指出發明的途徑:觀察是發明的源頭;想象和需要是發明的動力;實踐是發明的分娩。使學生們感到發明并不神秘、發明就在自己身邊,就在自己手中。以此進行專業項目創造發明和開發。
三、總結
創新教育是中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僅是教育內容的增減,而且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教育創新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其內容豐富廣泛,包括教師觀念創新、教學目標創新、教學環境創新、教學管理創新。當然沒有繼承的創新,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沒有創新的繼承,只能是機械重復,不會有生命力。只有在繼承優秀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創新。
作者:陳正新 馮斌 單位:江蘇省靖江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