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教育初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提高教學質量和課程建設水平是貫穿高校思政課建設始終的問題,當前高校必須始終把思政課擺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必須不斷加強思政課建設,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創新教育;探析
一、思政課在創新網絡教學模式下普遍存在
(一)持續開展思政課教師暑期“紅色之行”實踐教學活動
在不斷創新和完善大學生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同時,學校也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師的實踐教學。自2011年以來,學校每年核撥專項經費,每年結合時政和歷史事件的特點,在暑假時期精心組織思政課教師開展“紅色之行”實踐教學活動,踏尋和弘揚紅色精神,積累珍貴資料,豐富教學資源,現在此項活動已成為學校有計劃、有組織、有特色、有內容,富有成效的教學常規工作。思政課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接受教育、堅定信念,參加培訓、增長知識,積累資料、服務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7月,組織全體思政課教師到革命圣地延安,參觀革命遺址,聆聽了延安干部管理學院5名教授的精彩講座,開展了“學習、弘揚和踐行延安精神”為主題實踐教學活動;2012年8月,組織12名思政課教師赴中國革命的搖籃和圣地——井岡山,開展了“踏尋先驅者足跡,弘揚井岡山精神”實踐教學活動;2013年7月,組織12名思政課教師赴貴州開展“紅色遵義行”實踐教學活動;2014年7月,組織12名思政課教師赴蘭考、紅旗渠、西柏坡開展了以學習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西柏坡精神及“兩個務必”為主要內容的“紅色教育”實踐教學活動;2015年7月,組織了13名教師赴山西八路軍總部遺址和北京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了“緬懷歷史珍愛和平展望未來”為主題的實踐教學活動。每一次的“紅色之行”實踐教學結束后,每一位教師都對學習、考察、實踐進行認真總結,撰寫心得體會,開展交流研討,梳理珍貴資料,有效地運用于思政課的教學之中,不斷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學效果。
(二)深入開展思政課教師“走基層”活動
近年來,學校和馬克思主義學院針對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用舊事例講新理論、用老圖片說新變化,脫離實際缺乏體驗;理論分析多,實際聯系少;講理論體系引經據典,聯系實際底氣不足等問題,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對思政課教學改革做出了新探索,提出了開展思政課教師“走基層”活動。組織教師分期分批到基層去、到農村去、到精準扶貧的一線去、到企業一線去、到第一線去親身感受,學習實踐,挖掘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學會到更大的圖書館“查閱資料”,接地氣,開眼界,充實自己、提高能力。思政課理論教學與我國最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狀況、精準扶貧的做法、發展成果相結合,與我國企業最新的發展狀況、科技發展成果相結合,與最新的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我國少數民族教育狀況、發展成果等相結合,進而回答好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實際問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理論成果與新的實踐緊密結合。這是目前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中較為成功和有效的方式。
二、思政課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的成效和特色
(一)思政課教師自身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普遍提升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業務學習和政治學習相互融合,好的思政理論課教師也是高水平的科學研究者和國家政策的宣傳者、踐行者。我校通過對思政課教師的培訓、檢查、要求、監督等方法,不斷改善師資隊伍業務水平,使思政課教師的整體素質獲得大幅度提升。
1.積極組織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成果突出
近年來,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中頻頻涌現出獲全國榮譽稱號或在省級以上專業競賽中獲獎的優秀教師。2014年,楊莉教授獲全國高校思政課影響力提名人物。2013、2015年,景君學、饒旭鵬副教授入選“教育部擇優資助計劃”。2014年,饒旭鵬副教授獲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能手稱號。2014年,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兩門省級精品課程基礎上,《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獲甘肅省思政課精品課程,權麗華副教授獲甘肅省高校思政課教學能手稱號,吳宗鋮、饒旭鵬、權麗華和陳紅四名教師獲甘肅省高校思政課“精彩一課”獎。陳紅代表學校參加全省中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并獲優秀獎。學校還積極組織思政課教師參加國家、省和學校的教學競賽活動,在校內開展中青年教師講課競賽、微課競賽等活動。
2.教學科研相互促進,成效顯著
在搞好教學的同時,學校創造條件,鼓勵思政課教師以自己講授課程、研究方向和專業背景為基礎,積極申報各級各類項目、發表教學研究論文、出版著作。學校提出,一個教學工作搞不好的教師,不是一個合格的思政課教師間距一個科研工作搞不好的教師,也不是一個合格的思政課教師,對思想課教師提出更高、更明確的要求。目前,馬克思主義學院共有在研項目47項,其中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教育部社科項目5項,省社科基金項目9項,廳局級項目18項,其他類科研項目9項。學院50%以上教師有在研的省級以上項目,95%的教師有廳局級以上在研項目。2015年,學院獲得甘肅省社科成果三等獎1項,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獎2項,科研水平逐步提高。2014年,學院申報的《創新高校思政課模式》教學研究課題得到教育廳教育體制改革研究專項立項,并按期完成教改研究任務,主要從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網絡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創新了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取得較好的效果。2015年10月,在全省教育改革專項推進會上做交流發言,得到教育廳的高度評價和肯定。11月,又在甘肅省教育廳、高校工委組織的“甘肅省首屆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論壇”上做了主題交流發言,受到省高校同行專家的肯定和好評,并在省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推廣。除了申報縱向科研項目外,學院教師還積極拓展渠道,在橫向項目和黨建項目、宣傳思想工作項目立項等上也取得較大突破。2015年,學院1名教師獲教育廳黨建課題立項,3名教師獲學校黨建和宣傳思想工作研究課題立項,各級各類項目合同經費共計70.43萬元。全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89篇,其中CSSCI期刊論文3篇,權威期刊論文8篇,985學報和211學報3篇。在光明日報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專著多部。通過強化教學與科研聯動、以科研促教學的發展思路,學校思政課教師科研能力明顯提升,上課效果明顯改善,底氣更足了、實例更活了,感情更真了,學生更喜歡思政課了。
(二)教師和學生實踐教學特色鮮明
近年來,學校大力拓展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創建了20多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先后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遵義會議會址、延安棗園革命舊址、西柏坡革命紀念館、紅旗渠紀念館、山西武鄉縣八路軍總部舊址、南梁革命紀念館、甘肅省博物館、會寧紅軍會師紀念館、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以及學校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校史館等建立校內外實踐基地,為學校思政課教師和廣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教學陣地。學校專門制定了《蘭州理工大學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施方案》,對全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做出明確的規范和要求。每年學校都組織所有思政課任課教師和200多學生代表到會寧會師紀念館、省博物館、八路軍辦事處等教學基地參觀學習,并與實際學習、生活、成長環境相結合,進行現場實踐教學,并對全體同學進行宣講和匯報,做到實踐教學“全覆蓋”。學校多年來持續開展“紅色之行”實踐教學活動,其目的是能將實踐教學成果引入課堂,增強實踐教學實效性,擴大紅色教育影響力。長期以來,實踐教學被狹義地理解為學生實踐教學;實際上,21世紀的思政課教師也需要實踐教學,只有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體會,才能增強其直接感受,做到真懂真信真教。學校連續多年開展教師暑期“紅色之行”活動,很多老師在現場熱淚盈眶,深感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在課堂上結合實踐內容深化理論講述,并充分利用制作的實踐教學學習手冊、案例集和搜集的圖像資源,豐富教學內容,用思政課教師自己的話說,就是“講思政課的底氣更足了,因為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感受過”。
【參考文獻】
[1]任永輝.微課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黑河學刊,2019(2):147-148.
[2]陳凌娟.“互聯網+”條件下高職思想政治課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實施的保證體系探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4):117-118
作者:劉小雪 單位: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