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探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當前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發展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迎合了時展的進程,其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育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課堂的活躍性、提升教學效率等成了信息技術改革的重點。教師在進行教學改革的同時,還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提升其實踐和分析能力,使創新教學成為小學信息技術改革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創新教學;小學信息技術
引言
在現階段,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已成為時展中的必然。通過信息技術的學習,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創新小學課堂教學模式成為當前教學中的難點。例如,教師應該如何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即理論教學大于實際教學的觀念,如何對教學課堂有著更為深入的了解,如何創新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等。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操作實踐性這一特點,轉變教學觀念,增強實踐教學的內容,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1]。基于此,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探析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的創新教育。
一、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遇到的難點
首先,教學課前準備不完善。課前備課是教師在教學之前必須進行的一個重要步驟,但也是極容易被忽略的地方[2]。不充分的教學備課,會導致教學課堂氛圍沉悶。小學階段的學生,極富想象力和創造力,時常會問各種問題,教師在教學之前如果沒有進行充分的課堂準備,面對學生的問題無法給出最優的答案,會減少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認識到備課的重要性,在課前準備充足,使傳授的知識條理清晰,有理有據,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其次,課堂氛圍差。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注重自身的教學內容,而忽略了對課堂教學的管理。管理課堂是教師自我檢驗教學能力的體現,教師要合理地應對課堂的突發狀況。如何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完善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需要考慮的重點。最后,教師無法合理地劃分課堂時間,完善教學內容。信息技術教學的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地方就在于演示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講教學演練的過程,課堂時間沒有規劃完整,留給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時間較少[3]。學生只是單純地懂得了理論,但是具體如何操作卻不得而知。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在僅有的時間內,教師無法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面臨的重點內容和學生的問題,教師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解答,學生自然理解得不透徹,對實驗步驟只能死記硬背,無法理解其中的知識點,因此認為學習枯燥乏味。
(一)優化創新課堂引入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成功地引入課堂教學內容,既考驗了教學能力,也是創新課堂教學的關鍵點[4]。一般教師都采用直切式的教學方法,即直接進入課堂主題,忽略了課前導入這一環節,這種直接的方式使學生無法瞬間進入學習課堂氛圍中,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如果創新教學模式采用引導式的教學方法,就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筆者發現,小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抱有極大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感興趣這一點,創新設計各種可以吸引學生學習的方法,利用現代科技教學技術,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學生在學習文字編輯的過程中,簡單的語言看起來生硬枯燥,只是隨意打字就可以,不用動腦筋就可以完成課堂內容。但是如果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生活制作相應的視頻,轉換思維,利用動畫版的形式演示學習文字編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就能夠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再如,教師可以舉辦打字速度比賽,通過一些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游戲方式,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認識到學習文字編輯的重要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創新是促進時展的必然,是從古至今社會發展的關鍵所在。舊的教學觀念認為教學的重點在于理論教學,教師要轉變這種觀念,重視實踐教學的地位,鍛煉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模式,形象化知識理論體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成為全方面的高素質人才。
(二)激發學生爭做課堂主人,鍛煉實踐動手能力
根據小學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內容,還要使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學習的重要地位。理論源于實踐,結合生活,做到“拋磚引玉”,引出教學的理論知識點,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5]。例如,在教學《文字編輯》一課時,除了打字以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寫信的方式鍛煉文字編輯能力,如寫信給未來的自己,這樣學生在練習文字編輯的同時還能夠對自己的未來有所規劃,能夠認清當下自己的不足。再如,在教學《畫板》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安排學生觀察校門外面的景色,把自己所見印象最深的畫面描繪出來,并且用文字表達此刻內心的真實感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朝著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
(三)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對事物具有極強的好奇心這一特點,要改變傳統的強硬輸送知識的模式,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如劃分學習小組,統一制訂學習任務,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學習,利用自身的優勢彌補他人的不足,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6]。例如,在進行打字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讓學生通過打字游戲提升打字的速度,勞逸結合,從而提升教學效率。教師創新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踐中完成理論教學。
三、結語
總而言之,雖然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但改革能夠促進教學發展,傳統教學方式的轉變能夠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課堂導入的創新,教學模式的創新都能夠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促進學生朝著更全面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德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5(10):205.
[2]成俐.新課程標準下創新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方法對策[J].考試周刊,2017(A5):144.
[3]尹志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化[J].新課程(中),2017(04):56-57.
[4]朱建華.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J].新課程(小學),2017(12):154.
[5]蔣亨華.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打造研究[J].中外交流,2017(13):260-261.
[6]陳祥炎.論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模式與創新方法[J].新課程(小學),2016(12):100.
作者:畢莉苑 單位:山東省威海市高新區黃家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