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師隊伍誠信建設促進學校誠信教育,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誠信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學校教育方式方法、社會環境、家庭因素等。教師作為教育者,其言行舉止會對學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而目前,教師隊伍中也存在誠信缺失現象。為了推動學校誠信教育的開展,必須加強教師隊伍的誠信建設。
關鍵詞:誠信教育;教師誠信建設;德育
誠信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學生誠信缺失現象仍時有發生:考試作弊、作業抄襲、說謊。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心理、學校教育的方式方法、社會環境影響、家庭環境影響等。而其中,教師作為教育者,他們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其行為舉止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求學生誠信,教師本身必須誠信。本文就教師隊伍誠信問題和教師誠信建設展開研究。
一、教師隊伍主要誠信問題
(一)人際交往失信
1.對學生
在師生交往中,師生雙方是平等的,應相互尊重,誠信是一項基本原則。但在現實中,有一些教師經常許諾,但從不兌現,而且還不以為然。另外,有些教師存在著對學生和對自己標準不一的現象。學生遲到會要求說明理由,檢討錯誤,自己遲到卻從不解釋。
2.對同事
個別教師與同事交往時不夠坦誠,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背地里說人壞話;有的教師與同事交往時也存在不守時、不守諾的現象。
(二)教育教學失真
1.教學活動失衡
主要表現為教師在學科教學活動中隨意調課、占課和教學錯位等。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一些教師出現隨意調課、占課的行為。從出發點而言,他們是為了能更好地完成自己學科的教學,深入講解難點,加快教學進度。但他們不事先通知,不向學生解釋,會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首先,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學效果不佳。其次,對學生的不尊重,成為學生誠信教育的負面教材。也有一些教師上課馬馬虎虎,補課風風火火。雖然相關部門三令五申禁止有償家教,但在高收入的利益驅使下,仍有教師鋌而走險。
2.教學成果摻假
主要表現為公開課演戲、資料摻假、虛報成績等。為了公開課教學能“成功”,有的教師會要求學生踴躍舉手,不論是否能回答;有的會預先將重難點演練一遍;有的讓平時表現欠佳的部分學生滯留在辦公室。這樣,公開課成了“表演課”。在各項榮譽、職稱評定材料中摻假的行為也存在。在某次全市各科成績統計中,某所中學某一學科成績較同類學校高了近20分,這一分數的真實性值得懷疑。
3.學術研究造假
主要表現為數據、素材造假和論文剽竊等。在學期期末論文中,出現個別教師直接從網上下載應付了事的情況。在職稱論文中,“借鑒”他人論文結構、拼湊、為支撐自己觀點捏造數據,甚至在他人文章上署名。
二、教師隊伍誠信缺失的影響
(一)對學生產生的影響
1.傷害學生自尊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尊心越來越強,他們渴望平等,渴望理解,渴望被尊重。而教師的誠信缺失,在與學生交往中的種種失信行為會使學生感覺自己不被重視,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甚至導致學生心理變化,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2.誘發學生不良行為
由于教師的誠信問題,可能會引發學生以下的不良行為:一是道德方面的,如撒謊、偷竊、舞弊等,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二是抵制教師的行為,由于學生對教師失去信任,會做出一些抵抗教師的行為,如上課擾亂課堂秩序、無故曠課等;三是交際障礙,學生對他人缺乏信賴,害怕上當而出現交際障礙。
(二)對教師群體的影響
教師常被人們稱贊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但近年來,教師的“光輝形象”也常常遭到來自學生、家長、社會的質疑。其中反映的主要師德問題有:第一、管理學生失當,傷害學生心理;第二、收受學生家長好處;第三、熱衷有償家教。這些行為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排除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但最主要的是小部分教師沒有真正履行師德規范,沒有忠誠于自己的事業。而這小部分教師的失信行為嚴重抹黑了教師職業,使得教師原有的“權威”和“光輝”的形象每況愈下。
三、教師隊伍誠信建設措施
(一)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教師提升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是繼續教育。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的八條明確規定:“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修養;專業知識的更新與擴展;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可見師德修養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現實中,教師繼續教育方式有:遠程網絡培訓、各地教委組織的假期培訓和講座、各校的校本培訓(包括講座、讀書會、教研組活動等)。各校可以《中小學師德規范》為學習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具體活動,如專家講座、優秀教師事跡報考會、征文等,組織全體教師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職業道德,真正忠誠于自己的事業。
(二)加強外在約束力
1.誠信的維系離不開健全的法制
從法理上講,誠信缺失本質上是一種違約行為,當失信成本遠遠低于收益時,行為主體就可能選擇失信。在教師隊伍誠信建設中可以依據的法律法規有:《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民法通則》等。在倡導誠信行為的同時要懲治失信,加大失信的成本,從而用外在法律法規強制規范教師的行為。
2.誠信的維系離不開大眾傳媒的監督
任何事件一經大眾傳媒的曝光后,就會引起相當大數量的民眾的關注,而民眾對這些事件的看法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來看待。因此,此類事件經大眾傳媒曝光后,民眾會自發地對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主體做出否定的評價并拒絕與其交往。而人是社會性的,不能脫離群體孤立存在,被其他社會成員否定孤立意味著將面臨滅頂之災。同時,大眾傳媒可以引導社會輿論的走向。媒體的持續關注會推動事件真相的揭露。因此,大眾媒體作為個人誠信的監督方式具有權威性。
(三)發揮校長的作用
1.領頭羊作用
“師德建設工作的成效高度取決于校長對其持以怎樣的觀念,是培養良好師德的向導。”在教師隊伍誠信建設中,校長必須確立起正確的觀念,以此引領教師。校長首先要對教師隊伍誠信建設相關理論有清晰的認知。其次,還要針對所在學校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形成較客觀的印象。最后,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形成自己的觀念,以此來引領教師隊伍誠信建設。
2.率先垂范作用
榜樣示范是校長最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師德建設工作上最易奏效。我國素有“以令率人,不若身先”的說法。作為學校的領袖,教師的帶頭人,校長的言行時刻被教師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會效仿。在教師隊伍誠信建設中,校長凡事以身作則才能給教師以積極的影響,起到榜樣示范作用。同時也需要校長將誠信道德觀念持之以恒。
(四)完善相關機制
1.教育教學成果評價機制
在現實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或教育相關部門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成果會以量為考核指標,如每學期聽課不少于20節,上交學期論文1篇,評職稱時,發表或獲獎論文要求達到一定的數量。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下,教師為了完成一定的數量,其質量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出現抄襲、剽竊、低水平重復等現象。因此,在考核時,既要考慮數量,也要考慮質量,對于抄襲、剽竊、低水平重復等學術不端行為予以處罰打擊。
2.建立教師個人誠信管理機制
西方個人誠信管理機制是從完善個人誠信檔案管理開始的。在我國,金融方面個人誠信記錄已逐步建立,個人誠信問題將影響信貸等。教育部門的人事管理正逐步電子化,建立個人電子檔案。以這兩方面為基礎,可以建立和完善教師個人誠信檔案管理機制,保存教師誠信原始記錄,處罰有不良記錄的,使不良記錄者付出代價,名譽掃地,甚至清除出教師隊伍。
3.第三方評價機制
在當今社會教育評價中,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集“運動員”、“裁判員”于一身的情況越來越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教育評價機構必須具有獨立性,獨立于學校、教育職能部門和教育成果運用部門。”第三方評價更客觀、公正、科學。當然,教師隊伍的誠信建設是一項綜合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教師自身、學校及教育管理部門、社會的共同努力,讓良好的教師誠信形象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促進學校誠信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彥有,陳正言,秦繼忠.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問題的再認識[J].大慶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20(3):98-100.
[2]魏昕,博陽.誠信危機[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315-316.
[3]原魁社.誠信:鐵籠內外[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133.
[4]古云佩.中學校長在師德建設中的角色研究———基于中部六省調研中學校長的分析[D].臨汾:陜西師范大學,2012,35.
[5]古云佩.中學校長在師德建設中的角色研究———基于中部六省調研中學校長的分析[D].臨汾:陜西師范大學,2012,37.
[6]趙金卓,熊珊珊,劉?.高校教師誠信檔案管理系統實踐研究[J].科技信息,2009,(15):412.
[7]馮永潮.論教育評價的科學性[J].教育研究,2002,(1):63-64.
作者:夏蓉波 單位: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