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當代大學生失信現象列舉
作為新一代青年,毋庸置疑,當代大學生具有許多優點———朝氣蓬勃,熱情高漲,思維活躍,果敢利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等。但是,他們身上也存在不少缺點———崇尚自我,強調客觀,心態浮躁,學術不端,政治淡漠,急功近利等。這些雖然不是普遍現象,但是足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他們優越的成長環境和祖父輩“溺愛式”的教育方式,使他們從小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知索取、不知奉獻的習慣。加之一些高校特別是理工科院校傳統文化教育的或缺,以及社會上負面信息的影響,造成了部分大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和誠信意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上課缺勤,作業抄襲,考試作弊。
經過三年緊張的高中生活和高考前的沖刺學習,大學生邁入大學后有了松懈思想。不少學生在一段時間內不再有刻苦鉆研、勇攀高峰的學習精神。有的學生上課遲到、早退、曠課或者不想上課就寫病假、事假條逃避上課,自習時間下棋打牌、上網聊天,到交作業時則借他人作業抄襲了事??荚嚂r則想方設法作弊,不惜“以身試法”。
2.在文體比賽中弄虛作假。
有的同學參加校園體育競技活動時存在冒名頂替現象,參加校園文學、科技創作活動時由他人及存在其他一些弄虛作假現象。我們發現,在學校乃至自治區的競賽中都會出現完全相同的文學作品。這不僅違背了競賽的宗旨,使參賽學生本人在眾目睽睽之下極為尷尬,而且導致了不誠信風氣的日益蔓延。
3.惡意欠費。
近幾年,大學生欠費現象屢見不鮮,而且呈愈來愈嚴重之態勢。據了解,在校生一萬四千多名的內蒙古醫科大學,每年學生欠費就達一千多萬元。這些欠費學生中,不排除一部分申請貸款的貧困生,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有錢不交”。他們把開學時父母帶給的充足學費用于高檔消費而不及時繳納學費,只有在班主任、輔導員老師的一再催促下,甚至直至畢業前夕才不得不補交求學期間的欠費。還有一些學生開取虛假困難證明進入貧困生數據庫、伺機獲取助學金。前年就有兩名自稱經濟困難的學生,在學校放開一定數量的二本和三本學生可以互轉相同專業時,竟然轉入了高收費的三本專業。
4.拖欠貸款。
國家設立助學貸款和生源地貸款制度,本為解決貧困大學生經濟困難,幫助他們完成學業。但少數貸款學生誠信意識較差,他們相互攀比意識較強,用貸款購買智能手機、品牌電腦、高檔服裝等,還請客吃飯;還貸意識淡薄,違約現象嚴重。有的貸款學生到期不能還貸也不申請展期,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貸款數額和還款期限。
5.實習時期的欺騙行為。
醫科學生實習時期,穿上白大褂,跟著老師學習實踐經驗。缺乏誠信的學生,在反映病人提供的病史時,馬虎對待、敷衍了事、反映失實;在給病人體檢時,超越范圍、越位體檢;還有的在跟班的時候,收取紅包、吃拿回扣,幫助藥商宣傳;撰寫畢業論文時,大段抄襲網上的文章進行加工。所有這些事實都反映了醫科學生在實習時期的欺騙行為。
6.求職時虛構簡歷,偽造證書。
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一些大學生為了能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虛構自己在校學習和參加社會實踐的經歷,甚至偽造榮譽證書。我們在幫助用人單位匯總求職簡歷時,發現在“任職情況”一欄中有多名學生填寫同一學校的學生會主席或同一班級的班長,真是天下奇聞。
7.就業中隨便違約。
前些年從事就業工作時,經常碰到畢業生違約情況。他們在同一家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后,在遇到更好的用人單位時,又與之簽約,根本不考慮違約的后果。只有在用人單位和學校要求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時,他們才瞠目結舌。這種隨便違約行為,不僅對畢業生的個人素質大打折扣,而且損害了學校的社會聲譽,也影響了用人單位的最佳招聘時機。
二、當代大學生失信原因分析
任何一種現象的出現及長久存在,都有其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同樣,大學生誠信品格的缺失,既有傳統教育體制、不良社會風氣以及家庭成長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也有大學生個人利益至上思想的干擾。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多年教育體制的負面影響。
傳統教育體制下,人們信奉“學而優則仕”,似乎只有學業優秀,方可出人頭地。雖然上世紀末以來,國家提出“素質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但是傳統觀念一直在指揮著莘莘學子、望子成龍的家長乃至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刻意追求學業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誠信品格的養成教育。即便在整個大學階段的課程設置中,誠信教育的內容也被放在了選修課、零星的講座甚至可有可無的位置。
2.社會腐敗現象的侵襲和學校不良學術風氣的影響。
當前的中國社會仍處于市場經濟不斷調整和完善時期。在這樣一個并不完善的經濟社會里,我們的社會還不能做到完全意義上的公平和公正,如一定領域內的商業欺詐,人情關系、權錢交易、不正當競爭等,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的學歷造假、學術摻假、論文剽竊、成果注水、學問浮躁、道德滑坡等不良現象,都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學生誠信教育造成極壞的負面影響。
3.國家對失信者的約束體系不健全。
古人講,人無信而不立。自古歷來,我國是一個重視誠信的國家。然而,近代以來,在西方“人權高于一切”、片面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等極端思想的沖擊下,使得一些個人和單位片面追逐部門和個人利益,有時甚至為了個體利益而不擇手段。由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種制約機制尚未完善并真正發揮作用,他們在不講誠信規則下攫取的不當利益并未受到相應的處罰或者處罰力度很小。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誠信的認識和判斷,認為講誠信是傻子,不講信用又奈我何。
4.家庭在大學生成長中“保姆式”的越俎代庖。
當代大學生多位90后的獨生子女可以說,從出生起,父母和親人就給予了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即便一些家庭比較困難的父母,也寧可自己省吃儉用,而要滿足他們學習生活上的各種需求。如此優越的家庭成長環境,使他們不僅淡漠了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而且漸漸養成了過度依賴的思想,認為一切都有父母提供,從而喪失了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拼搏進取的精神意志。以至于在上學期間庸庸碌碌、就業過程中弄虛作假。
5.大學生個人利益至上思想的影響。
雖然在理論上大多數人都認同誠信的重要意義和可貴價值,但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是在涉及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時,他們卻未必愿意身體力行。數額越來越大、類別越來越多的各級各類獎助學金,對大學生形成了巨大的誘惑。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巨大的就業壓力,又使得他們敢于冒著被查處的危險而去偽造求職材料。
三、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和措施
針對當前大學生中出現的一些不誠信問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和家庭都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有效的辦法予以解決。
1.積極健康的品德教育不可或缺。
既然學生已經進入大學階段,那么大學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就責無旁貸。大學不僅要教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教育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寶貴品質;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事,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為此,中央和自治區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德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強調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國家在各類招聘和選拔人才的標準中,首先強調品德的重要性,已經顯示了明顯的導向作用。誠信作為思想品德的一個重要方面,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可試行將誠信教育納入德育教學內容與課堂設置之中。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對學生誠信的考核占有一定比例,將德育建設列為對學生考核的首要內容,盡快走出僅憑學業成績評價學生的誤區。
2.形成全員育人的良好格局。
高校的教師一定要真正承擔起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以自己高尚的品格、淵博的學識、嚴謹科學對學術道德以及富有個性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堅持客觀真理、追求公平正義,在知行合一的教育過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在這一點上,師德師風建設必須加強。教輔人員、管理人員和后勤服務人員等,同樣肩負著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職能,他們的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判斷和行為取向。在導師教育中要注重誠信,這對醫學生尤為重要。醫學生將來從事的是救死扶傷、捍衛健康的神圣職業,他們在校期間的思想品德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將來從業的職業道德。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個關乎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大問題。
3.加大誠信宣傳力度。
教育主管部門、宣傳部門和學校應將誠信宣傳納入宣傳教育總體規劃之中,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微信平臺、廣播電視、報紙、雜志、櫥窗等宣傳陣地,通過舉辦主題教育、講座研討、校園活動等形式,大力開展有關誠信的正反面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師生都來做誠實守信的典范,堅決擯棄不誠信行為。
4.健全誠信監管機制。
高校應建立大學生的誠信監督機制。首先是建立誠信檔案,做好誠信記錄。把學生的誠信表現與他們的切身利益直接掛鉤,以此作為評先評優和獲得各類獎助學金的依據之一。其次是制定科學的誠信考評體系,學校和社會的信用評價體系應該相銜接、相一致。再次是加大對不誠信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僅要對學生的不誠信行為進行嚴肅處理,而且要對教師的學術腐敗予以曝光和懲治,以此引起大學生的高度警惕,深刻認識到不誠信的嚴重后果,盡早懸崖勒馬,防止重蹈覆轍。只有加大失信者的失信成本,才會使試圖失信者對由此將付出的高昂成本“望而卻步”。在這一點上,學校和社會均應積極作為,且在懲戒機制上相互銜接。
5.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雖然大學生已經進入大學、相對獨立地生活,但是,家長依然是他們的監護人,依然負有教育他們健康成長的職責。在這方面,家長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而不可以推卸責任。事實上,受到良好家庭道德教育的學生,其各方面的素質特別是誠信等品德修養要相對更高,協調人際關系、適應社會的能力相對更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是社會道德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加強公民道德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誠信是立身之本,立業之本,立國之本。當前,大學生中出現的許多不誠信現象以及大學生誠信教育存在的諸多困境,都需要社會各方面整合力量,完善體系,遵循規律,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并逐步總結經驗,試行推廣,形成長效機制,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不懈努力。
作者:王建允 韓景茹 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藥學院 內蒙古醫科大學黨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