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我國大學誠信教育啟示,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1我國大學誠信教育的主要內容
在我國高等院校,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所謂的“傳道授業解惑”,即中國最傳統的教學上課,老師為主學生為輔,一對多進行誠信理論知識傳授。除此之外,由黨委、團委領導的學生組織也在積極地宣傳誠信理念,引導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誠信觀念。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理論教育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學習課本知識,常見的誠信教育科目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思想道德修養。這些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使大學生可以擁有面對未來的信心與承擔責任的勇氣。第二種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從古人的事例中了解到誠信的重要性。從耳熟能詳的成語如“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到膾炙人口的諺語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從“商鞅轅門立木”到“曾子殺豬教子”,“言必行,行必果”一直是中國人所堅持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這樣,我們的傳統文化就為今天的大學生構建了一個樸素的誠信觀。
1.2我國大學誠信教育的特點
(1)注重理論教育。
目前在我國大學的誠信教育中,課堂還是無法越過的一環,高校教師通過傳統的講課,向學生傳授誠信知識,并通過考試的形式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機械化的試卷及標準化的試題,無法反映出學生對于誠信品格的真實體驗。這些古板陳舊的誠信教育方式,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對趣味學習的期待,更無法使學生擁有誠信學習的高度熱情與積極性。
(2)教育內容富有中國特色。
我國高校實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誠信教育,要求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等,排斥西方所謂的個人主義和拜金思想等等,要求學生樹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理念,明確自己的立場與觀點。當代極具個性的90后大學生們,對于這些教條化的內容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對誠信理論的學習產生厭煩,甚至對于上課做出敷衍了事的行為。
2日本大學的誠信教育
日本的學生自入學第一天,就會開始誠信教育。每個學生都會被分發一本道德手冊,叫做“心的筆記”,這本手冊中敘述了各種做人的基本道德規范,而誠信就是其重要內容之一。這本手冊被日本學生當作必需品,也被當作每個人做人的參考標準。日本高校非常重視全面培養,日本的學校、家庭與社會高度配合,多方位多角度地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為順利開展大學生的誠信品格教育而奮斗。
2.1日本大學誠信教育的主要內容
(1)系統的理論教育。
日本的誠信教育并非自大學而始,也非自大學而終。整個國家對于誠信教育非常重視,他們認為在學生階段,通過各種課程來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是不可或缺的。日本所有的大學都會開設一門以誠實守信、文明禮讓、正直勇敢等為主要內容的倫理課,并且在日本大學中,“思想道德實踐課”被硬性設定為必修科目。不僅如此,有關誠信培養、道德教育、社會價值、人生價值等內容的選修課程也在日本高校中廣受好評。這些系統的理論教育初步奠定了誠信教育的基礎。
(2)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日本高校對學生的誠信實踐非常重視,各學校除了理論教育之外,還以誠信教育為基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日本高校鼓勵學生親身體驗,鼓勵學生走進社會走進社區走進人群,并且要求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會如何與人和平相處,學會尊重他人的行為,懂得愛惜自己的人格。日本高校都會不定期安排學生外出體驗,給學生足夠獨立的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切身體會誠信的重要性。學生在經常性的實踐教育中,逐漸認識到誠信對于自己以及對于社會的作用,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獨立的人格與優秀的品質。
2.2日本大學誠信教育的特點
(1)理論與實踐并重。
日本高校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做得非常到位,理論與實踐并重是日本大學誠信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一方面,各個高校開設各式各樣的倫理教育課,讓學生對道德有了基本的認識與了解,懂得如何分辨是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明確自己的道德底線。另一方面,日本高校在理論教育的基礎之上,開展各式各樣的實踐活動,安排學生真正走進社會,鼓勵學生在活動中盡情體驗,從而讓學生學會在社會中如何做人、如何處事。除此之外,日本高校也經常就一些典型的反面教材來與學生進行深入探討,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白誠信的重要性。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方針,是日本高校誠信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2)重視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日本是世界上公認的家庭教育出色的國家。在日本,父母會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日本的家長會以合適的角色與孩子相處,當孩子做出不符合道德規范的行為或者萌生不誠信的想法時,家長不會對孩子進行“棍棒式教育”,而是講清道理,耐心地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讓孩子理解與接受。日本家庭出色的教育,對于孩子誠信品質的培養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3)社會全面配合。
日本高校的誠信教育之所以能取得耀眼的成績,與日本社會為其創造的良好氛圍緊密相關。日本社會各界對于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抱以非常支持的態度,十分樂于為此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除此之外,政府等有關部門對高校誠信教育的監督也是不可或缺的,社會的全面配合在日本高校誠信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日本大學誠信教育對我國大學誠信教育的啟示
(1)弘揚優秀文化,營造誠信氛圍。
我國五千多年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講,誠信是立人之本,強國之根。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在社會、學校營造一個誠信的環境,對于長期接受傳統文化熏陶和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是一種既有效又可行的方法。
(2)豐富教育方式,理論實踐結合。
我國大學誠信教育方式總的來看還是比較單一,課堂教學即簡單的理論灌輸式教育占據主流地位,單純的一對多被動式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高校應在實施理論教育的同時,經常性地向大學生宣傳誠信理念,鼓勵學生進入社會,通過深入社會現實生活來切身體驗誠信的存在,使學生可以從心底里認同并且接受誠信教育,進而促進國內高校誠信教育的發展。
(3)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制度,加強信用監督。
檔案,代表了一個人的信用,尤其是在經濟發展如此迅速的21世紀。大學生終究要步入社會,從而建立個人檔案對于每個人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目前我國大學生誠信檔案制度并不健全,很多大學對于學生的誠信行為并沒有列入檔案中,對于不誠信行為也沒有完全計入個人檔案給予警告。我國應逐步建立完善的個人誠信信用檔案,將誠信檔案作為個人信用記錄的一個重要分類進行監督管理。如此一來,對大學生信用的教育與評估機制就會相對完美,從而進一步發展誠信教育。
(4)提供良好的社會、學校和家庭環境,形成完美的教育合力。
僅僅依賴學校進行單一性的誠信教育,雖然可以稍見成效,但是缺乏多方面的配合,其效果會大打折扣。社會、家庭和學校應該為大學生的誠信教育盡自己的全力,鑄造好自己的平臺。在我國,很多家長不僅無法成為學生的榜樣,甚至有些父母會縱容學生的不誠信行為,這就使得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清醒的認識,難以做到誠實守信。其實作為家長,應該自覺遵守誠信道德規范,從小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讓孩子在誠實守信的環境中成長、熏陶,故而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對誠信的認可。家長也應該定期向學校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與學校進行溝通,共同促進學生的品格發展。此外,社會也應形成良好的監督環境,并盡力提供相應的活動設施及環境。只有三者完美結合,才能創造出最好的誠信教育體系。
(5)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
對于大學生的誠信行為,沒有完善的獎勵機制,對于不誠信的行為也沒有完善的懲罰機制。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很多不誠信的行為可以鉆漏洞,僥幸存在。政府作為一國重要部門,應該充分發揮它的監督作用,為誠信教育撐起保護傘。建立健全誠信教育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于誠信教育的發展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作者:湛泳 王妍 單位:湘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