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醫患關系視域下醫學生誠信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1學校缺乏明確政策指導
如何把誠信教育作為重點,既沒有教材指導,又沒有可行性的參考評價體系,各醫學院校的教育方式、方法不盡相同,實際效果也相差較大,大部分院校在此問題上大多持謹慎、觀望、探索態度。在醫學生教育課程中,越來越多地追求“精品課程”,忽略了將誠信教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片面強調政治上的意義,忽視了誠信待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教育。
1.2教師缺乏誠信激勵作用
目前,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配備和建設落后于學生增長的速度,輔導員無論是知識面,還是工作經驗,都難以承受在新形勢下繁重多變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務。醫學院校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工作者忽視了對學生發展成長的主題意義,局限在學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層次上,辦法不多,實效性不強,偏離了誠信教育的根本作用,導致總體水平不高。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做人的教育,習慣用分數來衡量一切,而忽視了誠信教育。另外,有的教師給學生起到的某些負面示范作用,也勢必會潛移默化給學生造成不誠信的影響。
1.3醫學生行為存在誠信不足
目前,醫學生誠信狀況的主流是好的,但是醫學生的誠信危機日益突顯。學業上弄虛作假:受獎學金、就業等因素誘使,再加上醫學內容需要記憶的東西多,有些學生便抄襲作業、考試作弊等;經濟上騙取助貸:有的學生出具假貧困證明來騙取助學金和貸款,有的甚至畢業后仍然不還貸款,惡意拖欠學費現象也時有發生;工作中不講信用:在臨床實習中不誠信,采集病史不仔細地去詢問,體檢不認真去實施,書寫病歷瞎編亂造。在求職中不誠信,制造假獲獎證書,偽造學習成績,與已簽訂合同的單位毀約,無個人誠信。
2醫學生誠信教育的路徑
加強醫學生誠信教育的路徑主要是構建和落實醫學生誠信教育的“四個機制”,即學校領導機制、育人管理機制、學生自律機制和效果評價機制。
2.1構建學校領導機制
醫學生誠信教育作為醫學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領導應主動擔負起加強醫學生誠信道德教育的責任。
2.1.1建立由校長主要負責的領導機制。
為統籌誠信教育工作,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為副組長,黨委組織宣傳、教務、學工、團委等多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小組。醫學生誠信教育工作作為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有專人來負責。校長如果親自抓醫學生的誠信教育工作,就為學校順利實施誠信教育提供了堅實的保證。
2.1.2建立由各院系院長(主任)親自負責的教育機制。
醫學生誠信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院系領導的重視程度。院系醫學生的誠信教育工作應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實施方案。
2.1.3建立由思想政治課部和學工部直接負責的有效機制。
思想政治課部直接負責醫學生誠信教育的課堂教學,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和改進對醫學生誠信教育工作的領導,同時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為醫學生誠信教育掌好舵、把好關。學工部門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有關制度,加強對醫學生誠信教育管理工作的領導。只有高校相關部門協同配合與努力,并形成有效的合力,醫學生誠信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實效。
2.2構建育人管理機制良好的管理機制有助于醫學生的健康成長,誠信教育創新的著力點在于注重人文關懷,突出管理育人。
2.2.1營造管理環境。
醫學生誠信缺失現象,說明其誠信意識薄弱,誠信心理不健康。因此,要注意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把解決學生思想問題與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把誠信教育帶進到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在學校里形成一個領導、干部、教師共同參與的誠信教育環境。
2.2.2建立聯動隊伍。
為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校、系、班三級聯動,做到工作層次清晰,信息暢通,運轉有效,保證學生誠信教育工作正常有序進行。建一支好榜樣的教師隊伍,高校教師個人的專業知識、淵博學識、科研能力、職業道德及誠信素養,在學生眼中都有強烈的示范作用。醫學教師往往具有教師和醫生雙重身份。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醫患關系和醫護關系,都是醫學生學習的榜樣。只有教師應言傳身教,不搞“雙重道德標準”,才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2.3實施教育措施。
提高醫學生誠信素質的關鍵在于教育,包括課堂教育和課外實踐教育兩個方面。而高校誠信教育的質量又取決于教育措施。學校要及時制定各項有關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措施。教務管理部門要采取措施解決課堂教育中的主要教育方法、手段與教材。學工管理部門應采取哪些方式開展課外誠信教育活動,采取哪些措施提升學生誠信素質,如要求輔導員老師每月至少與學生談一次心,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與家長每學期至少聯系一次(發一封郵件或打一個電話),將學生在校情況告知家長,提升誠信教育工作的影響力。這些日常教學管理制度的建立為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2.2.4形成獎懲制度,加強誠信制度建設。
參照發達國家經驗,構建社會誠信體系,應出臺相關的法規或部門規章,約束醫學生的行為,構造誠實守信的外部環境。根據中央和省有關文件精神,制訂《誠信教育管理辦法》,從誠信教育的原則、組織實施機構、信息管理等方面進行科學的規范。采取一系列優惠措施,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建立健全醫學生誠信評估及懲罰機制。對醫學生的誠信狀況進行記錄,在大學校園里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
2.2.5健全檔案制度。
醫學院校非常有必要開展以誠信評價為基礎的誠信檔案建設,從入學開始到畢業就業,應全過程建立醫學生誠信檔案。基本原則:(1)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誠信表現情況,對學生誠信狀況評價等。(2)輔導員和班級民主評議小組對學生平時消費進行摸底調查的情況。(3)畢業后將學生誠信檔案轉給用人單位,督促醫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繼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因此,誠信檔案建設也應與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相結合。
2.3建立學生自律機制著力構建學生自律機制,探索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2.3.1誠信理論學習。
學校建立學生誠信教育專題校園網頁(站),各系建立網絡教育專欄和飛信網,各班級建立QQ群和班務公開欄,以準確傳達政策信息,全面提供各種資訊。以誠信為主題,構建現代化教育平臺,鼓勵在校生成為各種誠信宣傳教育的主力軍。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科學發展觀相關理論、醫學倫理學、與醫患關系和醫療衛生法學相關知識。學國傳統醫德和外國醫德思想中精華部分,如大醫精誠、希波克拉底誓言等。
2.3.2誠信活動教育。
營造校園文化體系,并充分利用高科技和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將誠信教育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一是在新生中開展入學誠信教育。以新生入學教育為契機,開展誠信教育第一課,確立自我誠信教育起點。將誠實守信的理念及時轉化成學生的行為,幫助同學們提高誠信意識,樹立誠信理念,并在開學典禮上組織新生進行入學誠信宣誓。二是舉辦誠信感恩教育系列活動。引導他們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要有回報社會的愛心,真正達到育人、樹人的有機結合。讓學生明辨誠信道德的善惡,在“做中學、學中悟、悟中醒、醒中行”,體會誠信對社會、事業、個人發展的重要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告誡他們:“誠信是人生的通行證”、“只有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才能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與信任,這是事業成功的關鍵。”三是在畢業生中開展就業誠信教育主題活動,把誠信教育列入畢業教育課程之中。
2.3.3誠信實踐體驗。
引導醫學生參加誠信實踐基地,如校內外青年志愿者誠信實踐服務基地、學生黨團員社區志愿服務基地、同輩咨詢熱線、醫學生愛心天使服務社、點點愛心社等活動。鼓勵每名學生每月至少參加一次義工活動。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長、需求和意愿,通過班級志愿組合或牽線搭橋的形式結成“一對一,一幫一”的互助模式,也可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和校、系組織開展的公益活動,以引導他們主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來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和自我價值。
2.3.4學生自我教育。
學生干部及其組織應自覺認識誠信和誠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學生黨員及其組織應以身作則,積極組織同學參加各種實踐活動,把誠信認識化為誠信情感,變為誠信行動;學生應建立誠信自律制度和相應的考評體系,如引導醫學生每學期至少找老師談一次話或寫一篇心得,主動報告自己的思想、心理、學習、生活情況,力爭老師能及時解決自己的實際困難。
2.3.5學生品質養成。
要增強誠信觀念,規范誠信行為,扭轉誠信缺失,其根本解決途徑要讓全體醫學生主動尋求誠信心理輔導,了解什么是誠信,為什么要講誠信。廣泛參與誠信建設,樹立講誠信的主人翁責任感。講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大力倡導實事求是、誠實可靠、講求信用的良好風氣。這樣才能消除“失信”意識,根除“失信”行為。
2.4構建效果評價機制
誠信教育是醫學生就業后自覺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前提。增強誠信教育的效果,使醫學生認識到誠實守信的必要性,認識到失信將直接影響到今后的誠信度。
2.4.1構建誠信測評體系。
從生活誠信(遵守各項規章制度,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學習誠信(學習刻苦,態度端正,不遲到早退)、經濟誠信(按時繳費,不惡意欠款,不弄虛作假)、網絡誠信(遵守網絡管理制度,文明上網)等指標進行測評。測評結果可以采用百分制或等級制。同時,學生誠信得分如實記錄到本人檔案中,并在校園適當范圍內予以公布。形式有:一是通過調查問卷座談會等形式了解學生對誠信教育內容形式的看法;二是對誠信教育理論成績加以分析;三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誠信度評價;四是對同班組學生進行誠信互評;五是了解實習帶教老師、患者及其家屬對見習、實習生的評價。
2.4.2完善評價獎懲措施。
對學生誠信狀況進行科學分析,對有嚴重不良記錄的學生實施預警制度,避免誠信狀況進一步惡化。對誠信行為較好的學生,可通過表揚或獎勵等方式宣傳。建立畢業生誠信追蹤調查制度,誠信記錄存入學生檔案,延至今后的工作單位,成為社會誠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架起學校與社會誠信教育的橋梁。
3討論
誠信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它作為人們行為的一種范式及協調人際關系的一種基本要求,對人們的職業關系和廣泛的人際關系都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為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指出,一些領域存在道德失約、誠信缺失現象。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社會誠信建設,教育引導學生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當前,醫學生的誠信觀有弱化趨勢,將會影響其以后的行醫生涯。面對這種現象,加強醫學生誠信教育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培養醫學生誠實守信的品格顯得尤為重要,他們最終面對的是患者。醫患關系的評論一直是社會的熱點話題,其原因也有少數由于醫生道德低下引起的。因此,對醫學生應加強誠信教育,糾正其道德誠信的扭曲,這既是醫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時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在醫學生教育中加強誠信教育、培養誠信品質,對于實現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的目標,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何國珍 呂文亮 向陽 龔健 毛會芬 單位: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荊州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