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誠信度實驗下誠信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案例調查
某高校調研人員做了一項為期4周的“誠信度”調查實驗。調研人員在教學大樓入口處設置一個無人售貨的“誠信小賣部”,柜臺所有商品均貼上價簽,旁邊放置自動投幣箱,所售商品均為學生日用文具、礦泉水和小零食等,并在收貨柜臺處張貼無人售貨制度。第一周,誠信小賣部的商品消耗量很大,每天補充短缺的商品。周末結賬時,調研人員將銷售情況進行統計,發現實收賬款與應收賬款差額較大,回款率不太理想。調研人員決定在下階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誠信度,看能否改變銷售狀況。第二周,在柜臺旁安設一個未開啟的攝像頭,并貼提示:誠信第一,請拿貨后主動投幣。結果發現回款率有一定提高。第三周,調研人員舉辦誠信承諾簽名活動、開展有關誠信詩詞鑒賞活動,如:對“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等古詩詞欣賞解析比賽,并對積極參加的同學發放小禮品。第四周,晚上免費放映電影《阿甘正傳》、《美麗的故事》、《雷鋒》等;實驗結束后。通過“誠信度”調查實驗表明,一是各周的回款率均占在60%以上,表明多數人具有一定的誠信度,自覺買單。二是隨著介入誠信教育的深入,商品銷售的回款率不斷增加,回款率由最初的61.1%上升到實驗結束時已經達到92.8%,也表明學生的自覺性、誠信度在不斷的增加,誠信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大學生出現“誠信問題”原因剖析
誠信是立身之本、經商之道、為政之要,是整個社會良性運行的基礎。從小到大,誠信教育伴隨始終,小時候聽過的美國總統華盛頓砍樹的小故事至今記憶猶新;小學時,老師就教育我們做人要誠實,不能欺騙老師同學;中學期間學校也教育我們要誠信考試不作弊。但在高校中,卻仍可見不誠信的例子,主要表現在學習和學術研究、社會活動和就業求職過程三個方面,如編造請假理由逃課,考試作弊,學術造假,偽造求職簡歷等,這些值得我們深思誠信缺失的原因何在?通過誠信實驗、社會調查分析,誠信問題出現的原因可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2.1應試教育機制中誠信教育的缺失
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不是很重視,主要體現在學業成果評價制度的不合理、教育引導不積極和監督制度不到位三個方面。首先,大學“重知識,輕德育”的現象嚴重,過分看重學生的個人成績,如考試成績、競賽名次和比賽得獎等,而對學生的平時表現不夠重視。這些能在某些學術上取得好成績的同學會受到表揚和獎勵,造成學生把學習的重心放在了取得最終結果的事情上,甚至為得到獎學金而在考試中作弊。其次,大學開設有關誠信教育的課程或講座較少,對出現誠信問題的學生處理不嚴厲,如學生考試作弊,一般只給口頭警告,或輕度處分,不足以讓學生認識到誠信問題的嚴重性。再者,大多數高校平時對學生的監管力度不夠,多在事后給予批評教育,導致學生從誠信思想上放松,對投機取巧、舞弊的思想未能及時糾正。
2.2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市場經濟的空前發展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追求物質享受的欲望,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相對滯后于形勢發展,而思想政治工作沒有及時的跟上社會制度變化的步伐,從而導致了正確引導的缺位,給西方資本主義和各種思潮的滲透發展提供了可乘之機,人民群眾的誠信觀念和價值觀念處于混亂迷茫的狀態。目前社會上出現的為數不少通過弄虛作假而獲利的現象,如“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等事件;還有部分高校的領導和教師,不以身作則,參與學術腐敗、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金錢或地位的現象屢見不鮮,大學生身處“失信”的文化氛圍,必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大學生在思想上還不成熟,面對市場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價值觀念的迅速轉換、信念的矛盾沖突、物質金錢的巨大誘惑,導致部分學生容易迷失方向,面對利益的誘惑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2.3中小學教育階段對誠信教育程度不夠
目前中小學雖然提倡素質教育,但迫于升學的壓力,教育現狀仍然是重成績而輕品德。中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思想發育的最重要的時期,而大部分學生埋頭學習理論文化知識,無暇顧及道德修養方面的問題,甚至某些教師有縱容學生為取得好成績在考試中投機取巧,導致部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沾染了一些不正之風。
2.4學生自身素養和家庭氛圍
學生自身的誠信品質修養不足、誠信價值觀和自身道德觀的背離也是誘發誠信問題的重要原因。自身的素質與家庭、朋友、社會關系都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家長的教育理念、名利觀以及誠信認知和對待誠信的態度決定了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輕品德而重成績,輕身教而重言教,輕過程而重結果,輕道義而重利益”的誤區,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過程。某些學生為了不讓父母失望而采取欺騙、作弊等來掩蓋其真實學習狀況,長此以往養成了欺下瞞上的壞習慣,在校欺騙老師同學,在家欺騙父母;有的父母因工作、事業的繁忙,在孩子出現困惑迷惘時未能及時指導,且還有的經常在孩子面前談一些商場的爾虞我詐,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家庭背景不同,學生素質也各異,導致學校教育難以從同一個層次進行,留下一些的誠信教育死角。
3加強和改進誠信教育措施
針對大學校園出現的誠信問題,通過對誠信問題出現的原因分析并結合誠信度實驗得出,要改變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提高大學生的誠信度,綜合考慮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3.1完善誠信教育體制,將誠信教育貫穿始終
目前誠信教育管理制度尚未在各大高校形成系統而完善的體系,但一些高校已對某些方面的誠信制度進行了構建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可為我們建構學生誠信教育管理制度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參考。如在誠信檔案制度方面,中國海洋大學率先在全國高校中建立了《大學生誠信檔案》制度,將大學生的在校的誠信表現情況記錄在《大學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學生誠信檔案的電子化管理[7]。高校應該從各方面制定相關的誠信制度,從學生日常生活、學習、考試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誠信教育與考評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可學和有章可用,在全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做好誠信化建設。
3.2優化誠信教育環境,讓學生潛移默化改變自己
列寧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應為學生樹立“誠信標兵”,讓每個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去學習。學校可以定期播放關于偉大人物和道德模范的電影,鼓勵學生學習偉人英雄的精神和美德;經常舉行關于誠信教育的講座,吸引學生參與評價和指導,從中體會誠信道德的重要性;在校教師和領導也要作誠信的楷模,給學生做好誠信的榜樣,營造誠信文化環境。老師不得欺騙學生,要說到做到,在日常的教學與指導中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以德服人,讓學生從心里佩服和尊敬,并感染學生去模仿;建立良好的校風、學風,平時大力宣傳誠實守信的學風,最終得到學生的認可。
3.3加強誠信美德宣傳,引導學生誠信待人
學校組織各種團體活動,宣傳誠信美德,通過學生的參與達到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體會到誠信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徹底根除不誠信的思想。也可以組織誠信考試簽名活動,引導簽名的學生要遵守自己的承諾,在考試中不作弊,同時帶動其他的同學也參加到誠信考試的隊伍中來。
3.4完善誠信監督機制,輔助實施誠信教育
構建誠信社會,需要把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有機結合起來。學校制定相應的監督獎懲制度,對表現好的同學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對于有失誠信的現象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嚴厲的批評和懲罰,讓學生認識到不誠實的后果嚴重,這樣在學生畢業之后走入社會,才不會因為誠信問題犯下大錯。比如:在考試考場中安視頻裝監控設備,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觀察學生的考試紀律情況,對違規的學生進行通報批評和相應的處罰;制定獎懲制度,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誠信現象進行表揚的加分等獎勵;由學生組成的團體監督校園中的弄虛作假的現象,一旦發現及時進行教育指正等。
4結論
本文通過對大學生誠信教育問題進行的調研和深度剖析,得出幾點結論:一是雖然當前學生整體素質在不斷提高,但在校園中仍存在誠信缺失現象,但如果學校能采取相應的措施開展誠信教育,正確的引導學生日常行為,學生的誠信度會得到很大的提高;二是造成誠信問題的原因很多,主要影響因素有教育機制、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所以誠信教育要從根本原因入手;三是誠信教育要講究教育方法,可以從制度、環境、榜樣和獎懲幾方面同時進行,讓學生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自覺提高誠信度。誠信無小事,生活中的點滴不自覺行為都會導致日后形成不誠信的習慣,誠信教育是一個防微杜漸,日積月累的過程,在社會發展、人們的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得到提示、引導。
作者:楊巧梅 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