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會計誠信缺失及建設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提要: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更是企業良性發展的前提,是目前我國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無形資產。本文從當前企業會計誠信的缺失問題出發,提出建設性建議,以便于規范會計領域,便于企業更好發展。
關鍵詞:會計誠信;缺失;建議
一、會計誠信缺失的問題
小到個人,大到國家,誠信已經成為最基本的素質,是最基本的原則。在當前,各種喪失誠信甚至欺騙的行為層出不窮,為了獲取短時間的利益不擇手段,最后弄得一片狼藉。誠信是一個企業可持續良性發展的先決條件,如果缺失誠信,那么這個企業就不可能有好的前景。國家也同樣出臺多種措施,比如失信人名單等,限制缺少誠信的企業和個人多種高消費行為,保證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信用走天下。螞蟻金服開發的芝麻信用,正是國家誠信體系建設的良好應用。2015年芝麻信用評分正式推出,借助于大數據和相關業務,對個人的信用進行評分,可以享受如急速辦理信用卡、免押金騎車、免押金住酒店、信用購機、信用租房等一系列便捷服務。因此2015年也被稱為個人征信元年。由于財務活動是公司的綜合性活動,牽涉面廣,他們所提供的會計數據資料,不單純是為了滿足公司內部管理人員使用,同時也是為外部投資股東、債權人以及其他既得利益者使用服務,所以財務部門是企業的核心管理部門,財務管理人員是企業的核心管理人員,會計人員的誠信問題就變得至關重要。會計誠信往往體現在日常的工作當中,堅持誠實守信的原則,不徇私舞弊,客觀公正,實事求是,能夠真實的提供會計數據。朱镕基對會計人員的誠信問題提出了規范的標準,即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一些財務會計違背了誠信的基本原則,假賬層出不窮,上市公司為了報表好看粉飾報表等等,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欺騙投資者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各行各業的誠信缺失問題都非常嚴重,會計人員也不例外。導致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當前經濟體制下,監督機制不夠完善,監管力度不夠。我們不能否認當前社會環境下,對會計人員的約束監督機制還不是非常健全,沒有相應的措施來監督和約束他們的行為,以保證會計數據能夠公開、合法、有效的推送。雖然國家財政部、證監會、審計局等有關部門會按照法定程序和企業會計準則對會計資料進行監督和檢查,但是在現實工作中,很難全方位掌控和監督。
(二)公司內部控制不完善、存在問題。我國現在的經濟體制決定了我們現在企業依然是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主,股權結構依然是以國家控股為主,而且往往占據的都是傳統行業,人員數量龐大,綜合素質偏低,總投入較多,利潤低下,生產設備不能滿足現在的使用需求,種種原因導致效益不高甚至虧損。為了利益,公司大股東往往會誘導會計師事務所虛假調整財務數據,粉飾報表,欺騙中小股東,導致他們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有些公司董事長或者總經理一人獨大,導致內部控制不能很好的實施,各種問題百出,權利影響了會計人員,導致會計誠信的缺失。
(三)會計誠信缺失成本低,造假收益超過造假成本。之所以會計造假泛濫,就是因為處罰力度不強,失信的成本太低,即使會計造假問題被曝光,處罰起來也是力度不夠,往往只是輕微的罰款處理,沒有對法人、董事長和相關人員進行行政處罰。造假預期獲得的收益遠遠超過預期的成本,使得會計誠信缺失嚴重,造假問題屢禁不止。
(四)經濟利益的驅使。會計誠信的缺失是導致我國會計造假問題層出不窮的原因,但是最終的原因還是經濟利益的驅使,為了賺取不義之財。公司經營的目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為了獲得這一目標,一些公司和個人鋌而走險,喪失誠信,比如借助夸大收入和利潤、隱藏成本和費用的手段,編制虛假報表騙取IPO、騙取銀行貸款、騙取國家財政補貼資金,甚至通過隱藏收入夸大成本費用來編制虛假財務資料偷稅漏稅。最為經典的案例當屬某些上市公司根據存貨等情況適時粉飾財務報表,比如扇貝不見了,酒不見了,扇貝又回來了,酒又找到了。
(五)會計人員法律意識淡薄,沒有會計職業操守,業務素質和水平有限。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于會計人員自身的原因導致的,他們在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單位利益個人利益發生碰撞的時候,不能夠堅持原則,缺乏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置會計誠信道德于不顧,貪污挪用公款,以身試法。會計本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的工作,還有的會計人員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有限,不求上進,不學法,不懂法,對新的會計準則、新的會計制度掌握不夠,不能夠按照正確的方式處理業務。
二、加強會計誠信建設的意義
(一)會計誠信建設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會計的主要任務是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法律制度,為信息需要者提供真實的會計資料,如果會計人員失信,將影響國家的稅收,損害國家利益,導致國家經濟指標出現偏差。
(二)會計誠信建設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誠信是一個企業能夠持續發展、能夠不斷壯大的首要條件,誠信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劑,是最好的競爭方式,未來的企業將以信用取勝。會計誠信的建設將會成為必然要求。市場經濟的良好發展需要以全社會的誠信做保障。
(三)會計誠信建設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會計誠信講的不僅是誠實,還有守信,是維護公司良好聲譽的基礎,是公司之間互相信任的重要表現,客觀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向信息需要者提供真實的財務信息。國家正在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會計誠信建設是創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組成部分,有助于營造各行各業誠信的社會氛圍。
(四)會計誠信建設有助于個人素質的提高。培養良好的誠信風氣,會計人員的道德素質可以得到提高,糾正錯誤的行為和想法,使其轉變為工作中的自覺性。
三、加強會計誠信建設的積極建議
(一)健全國家信用體系,加強誠信教育培養,塑造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這就要求不能只局限于會計人才誠信的培養,企業的負責人和高級管理人員更是培養的重點,讓全社會人都能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和不講誠信的嚴重性。
(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公司內部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首先就要加強董事會和監事會的建設,不能形同虛設,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嚴格按照公司法各項要求照章辦事,明確各項職能和權限,以免少數人操縱公司,可以適時引進職業經理人,讓有才能的人來管理。避免財務數據的不公正,使公司各項經濟活動都能夠合理的為股東和員工服務,為社會負責。健全公司財務管理制度,大到財務總監,小到會計出納,都要遵守,使得財務工作更加規范。
(三)不斷學習會計專業知識,做好團隊建設,提高從業者素質水平。會計是一個需要經常學習更新知識儲備的工作,尤其是在經濟活動日益細化、日益復雜的今天,傳統的記賬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這就要求會計人員知識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減少常識性的錯誤。同時在財務團隊的組建當中,不僅要考慮知識水平,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更應該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建立公司獎懲制度,讓失信付出巨大代價,抑制財務失信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四)加大失信處罰力度,讓失信成本遠遠大于預期收益。從事會計工作,必然會算經濟賬,如果失信的成本超過預期的收益,那么肯定就不會鋌而走險了。加大對會計造假的處罰力度,將可以有效防止造假,預防造假比懲罰造假更加合理。處罰要人人公平,不能見人下菜。某明星收購萬家文化事件,僅僅以罰款30萬元市場禁入結案,懲治力度太小,確實起不到有效的震懾作用。從嚴處理,加大會計造假的成本和風險,讓造假者得不償失。
(五)推廣普及誠信道德,加強社會監督,全面打擊失信行為。誠信需要國家大力弘揚,需要嚴格的法律約束。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信用檔案,如果個人發生失信行為,信用有污點,以后的出國、貸款、高消費都將受到影響。完善會計法律,用法律準繩約束會計人員的從業行為,讓會計行為有章可循,不敢虛假提供會計資料,重則行業禁入、追究刑事責任,輕則罰款。
主要參考文獻:
[1]魏天波.完善會計職業道德評價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1.
[2]張磊.會計誠信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政金融,2014.
[3]王燕.會計誠信不足和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對策[J].財會論壇,2013.
作者:劉曄 單位:山東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