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農村成人教育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黨的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筆者結合自身工作,以鶴壁市淇縣為例,探索總結以創建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活動為抓手,依托職業教育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撐的有力舉措。
一、建立聯席會議機制,提高教育保障能力
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教育事業,加強組織領導,是推動農村職業成人教育的重要保障。為爭創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淇縣建立了職成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機制,成立了“創建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把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建立了“政府統籌、教育主管、部門聯辦、各負其責”的職成教育工作機制。
(一)統攬全局、整體謀劃。為強化政府在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辦學規模、經費投入、服務方向、基本建設等方面的決策和領導職責,淇縣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全縣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為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加大投入,強化保障。為確保經費使用效益,淇縣探索高效、精準的經費管理制度,將職成教育專項經費列入縣財政預算,確保資金到位并保證逐年增長。淇縣每年從城市教育費附加中支出30%用于發展職業教育;2015年以來,財政投入經費超過3000萬元,用于改善職業中專校內職成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此外,淇縣還對農村勞動力職成教育、社會化教育培訓等經費實行統籌管理。
(三)對涉農專業、涉農培訓給予政策傾斜。為促進農科教結合,淇縣對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引進推廣、農村人才培訓、涉農專業教師培訓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有機整合了縣域職業教育培訓資源,加強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足額落實實訓耗材及設備維護費用,滿足教學和“三農”人才培養培訓要求。
二、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推動農村產業發展
發揮職業中專、鄉(鎮、街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村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作用,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是推進農村縣域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淇縣職業中專的現代農藝和養殖專業已有40年的開辦歷史,是國家財政支持建設的重點專業,產教融合經驗豐富。淇縣職業中專配合縣農業局,通過開展設施農業、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培養工作,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無核棗和食用菌兩個標志農產品的生產,裕豐果園、天邦菌業兩個農業上市企業的發展,大用、永達等10多家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幫助128個農業產業化組織和農民實現致富創業,每年有1.7萬農民接受技術培訓后,從事特色現代農業生產和加工,實現了品牌產業帶動品牌勞務輸出。
(二)推動校企合作發展。淇縣職業中專結合專業發展和學生就業需求,每個專業至少建立一個校外實訓基地,聯系一所對口企業,與企業深度合作,圍繞企業辦專業,實施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產教結合,互利雙贏。淇縣職業中專相繼與海爾、新亞、大用、永達、新純服裝、天海集團等40多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開展訂單式培養,創設海爾班、新亞班等一批企業冠名班,定崗培養,幫助學生實現高薪高質就業,達到了學生、學校、企業三方共贏的辦學目標。其中,幫助縣域企業成功解決摩拜單車鎂合金輪轂代工技術難題,受到企業好評。淇縣職業中專被評為河南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先進單位,淇縣職業中專和學校的現代農藝專業群躋身河南省“中職雙高”建設行列。
三、開設文化旅游專業,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旅游專業是鶴壁市職業教育重點專業。淇縣職業中專與鶴壁市旅游學校“一校兩牌”,充分發揮特色專業優勢,組織師生積極參與每年云夢山、靈山旅游文化活動,為縣域旅游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旅游專業人才,有效促進了全縣旅游業發展。此外,淇縣充分利用社會力量,拓寬職業教育發展途徑。建起了淇縣五一勞動技校等9所職業培訓機構,改善鄉(鎮、街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辦學條件,形成了以縣職業中專為龍頭、以鄉(鎮、街道)成人技校為支撐、以社會培訓機構為補充的“小縣大職教”體系。淇縣充分發揮現代遠程網絡教育作用,建立了縣、鄉、村三級共享網頁,實用技術、特色產業等信息8000余條,職成教育實現全方位覆蓋,形成了“天網、地網、人網”三網合一、功能完備的遠程教育網絡體系,為全縣職業與成人教育發展提供了信息保障。通過縣職業中專、各類職業培訓機構、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等,開展政策法規、精神文明、科普宣傳、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農民和城鎮社區居民的綜合文化素質,促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
四、開展成人繼續教育,提高農民致富能力
近年來,淇縣成人學歷教育得到快速發展,形成了淇縣職業中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淇縣分校和教師進修學校為主體的三大成人學歷教育平臺,涉及40多個專業,能夠基本滿足縣域群眾對學歷教育的要求。淇縣還堅持縣職業中專、鄉(鎮、街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村級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原則,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同時,淇縣的教育、科技、農業等部門整體聯動,實施“富民培訓工程”,組織職業學校師生、成校師生、農技人員與村、戶結對,把農業生產技術送到農家小院、田間地頭和集市廟會上,為他們選好項目、提供培訓,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城鎮職工崗前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等,接受培訓人數累計5萬人次;引進、培育農業新品種28個,推廣“種、養、加”實用新技術87項,發放科技宣傳材料5萬多份,開辟科技放映點170多處,放映科技電影8000場,發放實用技術教材8萬冊,實現農民人均增收1308元,實現了“推廣一項技術,培養一批人才,帶富一方群眾”的目的。綜上,淇縣以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以創建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為抓手,堅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分工協作、形成合力,實現學校教育與技能培訓并舉,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并重,大力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逐步形成了適應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體系,培育了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有力推動了農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撐。
作者:扈文杰 李亞婷 單位:鶴壁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 河南機電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