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重管輕育模式下中職班主任德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傳統重管輕育德育教育模式的弊端
(一)重管輕育德育教育模式出現的原因
1.中職學校教育發展的趨勢。
隨著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中職學校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通常情況下,中職學校的學生來源主要是一些中考落榜、未能進入理想高中的學生。為了能夠有效的實現對這些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就需要有一種相應的管理機制和制度來進行管理和約束。同時,這種管理制度必須要能夠迅速的發揮作用。因此,中職學校紛紛建立了相關的規章制度。而班主任是這項制度的執行者,因此往往會過度重視對學生的管理。
2.班主任對德育教育認識的偏差。
所謂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和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在大多數中職學校當中,班主任普遍認為德育教育的目標就是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管理和規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正是由于思想認識方面存在的偏差,才使得班主任過分重視對學生的管理工作。
(二)重管輕育對德育教育的不良影響
1.難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在中職學校當中,主要是通過量化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進行考核。其中班主任是考核的主導,并由學生干部進行輔助實施。而在實際的德育教育考核當中,班主任由于時間和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往往比較忽視。因此在很多時候,都是由學生干部按照行為標準來對學生進行德育評分。然而,這樣就可能會產生一些動機不明確等行為。進而將會導致過分注重對學生德育教育考核的結構,而忽視了學生行為的動機,對規范學生的行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
2.容易誘導學生產生功利主義。
中職學校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管理,通常是以量化制度的形式來進行的。學生的日常行為,直接關系到自己的德育考核。如果發生違紀現象,學生不但會被扣除一定的德育分數,也會受到相應的懲罰。然而,這種德育教育模式和量化制度的應用,不但沒有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產生積極的影響,反而促進了學生功利主義的滋生。
二、中職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管育并重模式的實踐應用
(一)以管為前提,提高對管的正確認識
在管的進行過程中,不應當過分的利用其強制作用,對于學生正確的行為也不應過多的干涉。在傳統德育教育中,班主任都想了解更多學生的信息,從而加強對學生的保護。但是,一些信息涉及到了學生的個人隱私,因此會引發學生的不滿情緒和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應當給予學生適當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個人隱私。同時在管理過程中應當善用規章值得的作用,盡量減少強制性管理,才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二)以育為中心,充分發揮育的作用
在傳統的中職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的形象往往是高高在上、嚴厲刻板的。這樣是難以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往的。因此,班主任應當改變形象,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能夠進行溝通和交流,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用情感來影響學生的行為。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的時候,班主任不應當一味的進行指責,而是應當平等的與學生進行對話。抓住學生內心的想法,以理服人、以理育人,讓學生認識到自己行為上的錯誤,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道德水平,以達到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標。
三、結論
在全新的教育發展形勢之下,中職學校的教學重點不能再單單傾向于學生技能的培養,也應當注重德育教育的進行。傳統的中職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模式存在著諸如重管輕育等很多的弊端,不利于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充分重視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管育并重的德育教育模式,以更好的進行德育教育工作。
作者:邱月蓉 單位: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