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思想與文化日益多元化的宏觀背景下,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因此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問題就成了高校以及社會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的意識形態安全問題影響因素有諸多方面。新形勢下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強化少數民族大學生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大局觀,更重要的是切實做好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宣傳工作,保障各項民族宗教政策的貫徹落實。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
當今國際局勢風云突變,特別是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少數民族大學生更快、更多地接觸到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和意識觀念,這些文化和意識觀念嚴重影響甚至沖擊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主流意識觀念。因此,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問題原因分析
1.當前開放的社會環境和信息環境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意識影響明顯。首先,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不斷加深,社會各領域面向世界的交流溝通逐漸增多,在世界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動下,意識形態領域中的“自由主義”“人本主義”“普世價值”等多種思想隨之涌入我國,對我國奉行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多或少會產生沖擊。非主流甚至含有敵對思想的意識形態,對當前中國意識形態安全構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青年大學生首當其沖的受到影響,而地處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邊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因其民族特質成為更容易受到多種意識形態影響的敏感人群。其次,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一分子,少數民族大學生同樣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和包容心,愿意學習新的知識,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觀念。特別是在當前移動互聯網盛行的時代,各種文化、思想都呈現出開放的狀態,每個青年大學生通過智能手機等網絡信息終端設備,都能快速、便捷地獲取多元化的信息,讓他們更容易地接觸和認識不同來源、不同取向的多種思想和意識形態。移動互聯網時代使得獲取信息的時間和信息的內容呈現碎片化特征,會對各種意識形態在內的各類信息缺乏系統化、規范化的歸納和總結。在紛繁復雜、容量巨大的信息流和大數據面前,思想觀念還不夠成熟、尚未完全定型的青年大學生,對各種知識特別是思想文化無法正確認識和甄別,造成對各類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的認識不夠客觀和準確,從而給不良思想和意識形態的滲透和影響提供可乘之機。
2.少數民族大學生自身的弱點和劣勢易使其在思想意識方面出現問題。首先,學習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相對較差,導致學習成績較差。少數民族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很大一部分都面臨著學習的壓力、經濟的壓力和人際關系不適應的困惑。相比而言,他們中不少人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加之語言溝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礙,容易使他們對專業文化知識的學習產生畏難心理,長此以往,造成對各類文化課的學習逐步喪失信心直至放棄,最終導致很多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自我約束力不高、學習方法不對頭,學習效果自然不好。其次,對現實社會中出現的不良風氣、丑惡現象的認識不準確。包括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內,很多大學生對于當前社會中出現不良現象不能給予準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不以付出辛勤勞動和自身不懈努力作為生活常態,而是好逸惡勞,以“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虛榮炫富”等作為追求的人生目標。更有不少學習成績不好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不以改善學業為主要任務,而是癡迷于上網或為了掙錢整日忙于打工,荒廢學業,從而走向兩個極端。民族地區高校集中了諸多有志、有為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少數民族大學生由于文化傳統、生活環境等方面與以前存在較大不同,當他們進入高校后容易出現生活上的不適、交往上的障礙以及學習上困難等問題,少數民族大學生因此會在思想意識、社會心態、競爭意識、學習動機等方面出現問題。
3.傳統的民族習慣和民族特性易使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出現問題。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自邊疆和邊遠農、牧區,自幼傳承和學習的民族習慣,形成了自尊心強、耐受力強、隨意性強和價值觀多元等特點。很多少數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崇尚自然、熱愛自由的民族傳統和民族習性,近年來特別在國內外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暴力恐怖主義等勢力影響和煽動,容易形成包括地方民族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想在內的錯誤思想狀態和意識形態。在一些少數民族大學生相對集中的高校中,可以發現一些過分強調本民族的特點,甚至持特權思想對其他民族產生抵觸情緒,這種建立在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思想基礎上的表現,如不及時以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加以引導,必將使少數民族大學生走上歧途,從而使民族間的隔閡加深,影響民族團結和社會的穩定。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出現脫節,在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之間出現錯位,導致社會精神危機的出現。此外,在高校的學習生活中,少數民族大學生對相對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習更是缺乏重視,造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意識形態及相關內容的學習少、接受差,加之在網絡環境下,一些個性化、非主流思想在各類媒體上的宣傳,進而使其對主流意識形態日益淡漠。從而喪失了對其傳統思想認識和意識形態進行改造的機會,而一直固守其原有的相對狹隘的傳統民族意識。傳統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現實環境變化的需要,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意識的特殊性和復雜性照顧不夠,使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不能得到有效地引導和塑造,致使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容易出現問題。
二、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對策探討
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的一分子,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領域同樣具備當代大學生的特征,因此,必須對少數民族大學生中存在的意識形態安全問題給予高度的重視,不斷更新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觀念、構建科學合理的內容體系、健全機制、采取恰當的方法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全面、科學、深入教育,加強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面對當前國內外新的形勢和新變化,特別是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意識形態安全領域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應當從如下方面進行預防和應對。
1.要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意識的教育指導。首先,要大力弘揚社會主旋律,確保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的基本策略,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占領高校文化陣地。其次,在大學課堂上,要改造傳統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通過加強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參與性,增強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性,切實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進頭腦、進宿舍。在堅持社會主義主流意識的基礎上,充分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通過開展多彩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少數民族大學生傳承弘揚少數民族優良傳統文化藝術,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同時,使其認識到堅持社會主義主流意識的重要性。
2.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努力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政治鑒別力。要強化少數民族大學生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大局觀。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基于中華民族共同民族心理,通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及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筑牢多民族大學生共同的思想基礎,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樹立穩固的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思想。積極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堅決抵制和反對破壞民族團結的錯誤思想,嚴厲批判和清除各種丑惡、低俗社會現象和思想文化,確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同時,引導和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和分析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熱點問題。
3.要以主動優勢占領網絡新媒體宣傳陣地,積極引導少數民族學生正確使用網絡。首先,采取措施,以主動優勢占領網絡新媒體宣傳陣地。當前,在以多功能智能手機為主體的網絡信息終端,使信息渠道走向方便快捷和多元化,豐富多彩的信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包括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內的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重視并應當充分利用現代新媒體工具,通過更具主動性、吸引力和感召力的信息傳播形式確保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對青年大學生,特別是少數民族大學生覆蓋和普及,有效運用科學制度和先進技術管控意識形態傳播權,將廣大青年大學生興趣和視野集中到社會主義主流思想體系中來,保證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安全。其次,積極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科學分辨網絡中有關思想意識形態的信息。網絡是把雙刃劍,要引導學生正確運用網絡,分辨網絡中有關思想意識形態信息的正確性、科學性。定期分析研判網絡中意識形態領域的情況,辨析思想文化領域的突出問題,深刻剖析問題原因,找準解決問題方式方法,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動態中的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和引導。
4.切實做好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及相關民族政策的宣傳和落實。首先,進一步加強我國有關少數民族政策的宣傳和落實力度。進一步提高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課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教學人員的理論水平和科研經費投入。民族宗教政策宣講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要進一步團結廣大信教和不信教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教育他們認識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動、遏制宗教極端思想滲透的重要意義。其次,要充分調動少數民族教師的積極性。鼓勵民族自治地方進一步提升民族教師待遇和地位,積極發揮有較高馬克思主義思想覺悟的少數民族教師在少數民族大學生中的指導和引領作用,以先進民族教師的示范性和可模仿性,積極倡導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堅持社會主義主流意識的框架內,增強其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自信心,通過自身不懈努力取得成功。再次,充分利用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東風,加快中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域的發展,摒除減少民族間意識形態的差異和隔閡。
5.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識形態功能。大學校園是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大學校園文化不僅可以熏陶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文化修養,而且也是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進行主流意識形態宣傳和教育的有效手段。大學校園文化以其潛移默化的影響,豐富多彩的文化手段,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受到大學生的喜愛和歡迎,大學生往往參與熱情較高。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不僅可以使大學生更容易接受,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也可以通過大學生的積極參與,引起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共鳴和自覺踐行。
6.發揮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的同伴教育作用。發揮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的同伴教育作用,可以使少數民族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是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先進代表,由于其接受過更多的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和黨課熏陶,其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能夠反映主流意識形態,換言之就是主流意識形態的體現。另一方面,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作為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身份,其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更容易被少數民族大學生接受和認同,其言行舉止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教育其他少數民族大學生。因此,應該充分利用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的影響力,發揮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的同伴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吳理財.當前大學生信教趨勢透視[J].人民論壇,2011,(4).
[2]吳增剛,黃正剛.民族院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建設探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3,(5).
作者:王瑩 魏寒冰 王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