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職工安全意識的安全教育模式創新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本文基于社會轉型期的安全教育特征,對企業員工安全意識及其對安全教育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以此為視角,探討了安全教育模式的創新。
關鍵詞:
安全意識;安全教育;模式創新
當前,我國正經歷著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傳統中粗放的管理模式使安全事故多發,影響了職工的生命健康安全,也使發展具有不可持續性。因此,在經濟新常態下,著力推動工業轉型發展,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是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和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企業生產活動中,安全事故多發容易給職工造成不良影響,使其不安全感增強,并進而影響到行動。同時,受不良意識影響的行為又反過來對安全生產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加強安全管理,不僅要完善制度、健全設施,還要大力提高員工的安全認知、安全能力、安全意識等,改善員工意識中不利于安全的因素,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安全教育模式。
一、企業員工安全意識變化
1.積極的變化。在傳統的生產環境下,管理較為粗放,思想認識落后,企業員工對安全生產的認識不足,導致生產操作較為隨意,不注重操作規范,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很少意識到安全事故的發生主要來源于意識與行為的不安全性。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生產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們對生命健康的重視也達到空前的高度。加之政府和企業普遍重視安全生產的管理和教育,使廣大員工在安全意識上發生了積極的變化,認識到了安全管理、規范操作對于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性,參與和配合安全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2.消極的變化。在經濟轉型期,人的意識和意識經受著多重價值理念、理想信念的沖擊和影響,在此背景下,社會意識呈現雜亂、拜金、浮躁、無序等不良的意識傾向,使人以價值取向上表現得無所適從,茫然無措。企業員工是重要的社會主體,也是社會物質財富的重要創造者、生產者,面對這樣的社會風氣,以及社會地位、物質收入等方面的不平衡性、不確定性,使他們面臨著較重的壓力。一定程度上的消極和浮躁的意識,使企業員工在安全生產中表現得麻痹大意,不服從管理,思想倦怠,心存僥幸,投機取巧等。
二、企業員工安全意識變化對安全教育的影響
1.對教育過程的影響。安全教育的主要對象是企業的員工,教育的過程也是教育主客體互動的過程,需要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育內容易被員工接受和認可。但是,因為員工在態度、情感等方面的變化,使其對安全教育表現出不重視、不認可,甚至抵觸的意識。而企業教育管理人員有時采取的方式也不合理,有時過于僵化,如重罰輕教或以罰代教,有時安全教育采取的方式內容過于隨意,有時只是簡單地看看警示片,或照本宣科等。有的企業員工參加安全教育只是為了應付,在參與過程中心不在焉,使教育流于形式。2.對教育載體的影響。在當前安全教育中,所使用的載體主要有文化載體、活動載體、媒介載體等。受員工安全意識變化的影響,使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載體不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有的企業載體單一,仍然沿用傳統的集中教育、開會、報告、考試等,員工對此感到枯燥乏味;有的通過宣傳畫、報刊、網絡等載體進行宣傳教育,但由于員工受不安全意識的影響,對此不感興趣,主動接受教育的積極性不高,也導致一些宣傳載體成為擺設。3.對教育結果的影響。員工對安全教育的不良意識,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效果。而不良安全意識的產生,主要源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對違規行為處置不當;二是對安全問題簡單地以罰代教;三是對違規行為的處理隨意性大,不能一杯水端平;四是安全教育和管理人員高高在上;五是安全教育和管理氛圍欠缺。以上因素導致員工對安全教育產生逆反意識,使安全教育活動主客體失調,教育效果不理想。當然,企業員工安全意識的積極變化也促進了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安全意識的變化是安全教育的內容之一,它是安全教育開展的依據,又有利于為安全教育創新提供思路。在企業安全管理教育部門與員工意識互動過程中,教育的思路、理念、方法、載體、內容等不斷改進,使其更加符合員工的意識特點。在這種情況下,有利于使教育過程、教育內容和教育載體的功能實現最大化。
三、企業員工安全意識視角下安全教育模式的創新
1.教育過程模式。參照ISO09000體系構建安全教育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在本質上是過程管理,通過設定目標、制定計劃,組織協調,開展以實現目標為宗旨的過程控制。為加強安全教育的有效性,應按照專業、崗位和層次,實施公共課與專業課教育。其中,公共課的內容為安全管理、法規、任務和形勢教育等;專業課按照開采、挖掘、機械、運輸等專業崗位,開展操作規程和崗位職責教育。在安全教育實施過程中,要關注員工意識因素,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常態化開展意識咨詢,加強挫折教育,引導其價值觀、人生觀,及時化解員工的安全意識方面的問題。建立意識反饋機制,加強思想意識監測和分析,及時發現員工的安全意識變化,由管理部門進行研究決策,并制定教育方案,保證每一名員工的思想和意識變化不被疏忽,著力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2.載體開發模式。首先,構建文化載體。文化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與靈魂,也是企業形象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安全教育要和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以文化的力量引導員工遵守規章制度,防范安全事故。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指安全設備、安全技術、安全口號和警示標志等;精神文化包括安全理念、意識、環境、氛圍等。其次,構建信息化安全教育載體。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工具,對安全教育信息、事故信息等進行全面收集和分析,對存在的不足進行整改。安全教育的信息化載體,并不是把傳統的安全教育內容照搬到信息平臺上去,而是將安全管理、教育、學習等內容與程序,按照安全教育目標和信息化技術的特點進行有機融合,構建起全新的安全教育理念、內容、組織、模式、技術和評價體系,使其內容更豐富、更易為人接受、更具可操作性。再次,構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思想政治教育是安全教育的軟載體,具有傳統優勢。針對員工存在的安全意識變化,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強的針對性。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營造安全文化,營造安全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環境,使員工提高思想、道德和責任意識,從而增強責任心、歸屬感,達到安全意識的穩定與加強。3.目標模式。新模式下的安全教育目標,就是達到人員、物質、制度和系統等安全生產各個要素的可靠和統一,使各要素自始至終處于被有效控制的狀態,達到思想重視,管理覆蓋,設備安全,系統通暢等,從而實現安全生產。這一目標又分為人的安全目標和物的安全目標。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安全,就也是說,安全教育的目標主體是人,要使員工達到想、要、會、能四個目標。也就是說,要使企業生產的主體具備安全自主理念,要有足夠的安全能力,營造安全的環境。要把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以及安全操作規范等統一到安全教育總體目標中來,使員工增強責任感,把個人的安全、企業發展、社會利益緊密聯系起來,從而形成團隊精神,凝聚強大力量,推進員工安全、企業安全。
四、結語
在社會轉型期,各類矛盾突顯,社會意識復雜,這對企業員工的安全意識形成了較大沖擊,使員工安全意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的變化是積極的,即對生命價值的理念增強,更加重視安全生產的規范化。另一方面是積極的,即麻痹大意、不服從管理、思想倦怠、心存僥幸等。員工安全意識變化對安全教育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要從員工的安全意識出發,積極探索構建安全教育的新模式,切實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賀璐璐.如何做好企業安全教育培訓工作經驗談[J].教育界,2014,(16):14-14.
[2]項博實.企業安全教育工作探討[J].中國職工教育,2013,(8):44.
作者:覃先歡 黃勤 單位:廣西第六地質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