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女生安全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安全教育缺乏針對性
首先目前我國高校中的安全教育往往不會男女生分別進行,而是集體上課。女生和男生在心理、身體都體現出很大的差異,如果不區別對待,往往會遺漏一些潛在的危險,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女大學生的群體劣勢尤其體現在工科類的高校中。工科類高校中的女生人數少,但這種“眾星捧月”的驕傲只會曇花一現,事實上作為弱勢群體的一部分,在就業、學習、生活等方面都存在機會不均和性別歧視的兩難境地,尤其在女生教育方面,需要高校教育人員摸索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
2、安全教育未貫穿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和高中有很大的區別,學生的自主生活空間很大,發生意外的幾率提高。但高校的安全教育往往是在規定的時間設定相應的課程完成,缺乏實效性。
3、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近幾年女生安全教育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視,但很少像發達國家那樣,將安全教育作為一門課程或實踐項目,融入到日常的教育體系中。安全教育應更多的發揮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
4、家長過分呵護,使孩子缺乏安全意識
對高校安全教育思考的同時,我們也關注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據相關報到的案例中顯示,很多發生事故的大學生,往往家長都是大包大攬式的教育模式,而缺乏和孩子的溝通,使孩子缺乏應對社會安全隱患的能力。
二、高校女生安全教育的對策
根據新浪網對廣泛報道過的女生侵害事件的分析與調查,總結出最危險幾點:其一最危險年齡是20歲左右,大二也是危險的信號之一。其二最危險的地方是校外出租房和校內的宿舍。大部分女生受害的事件發生在校外,相較于校外,校內的環境稍稍安全一些,但女生宿舍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安全。其三最危險的行為是見網友,說分手。男性網友的危險性應該引起女生們的高度警惕。其四最危險的交通工具是黑車。今年8月份的3例女生受害事件原因都因搭黑車而導致惡性后果。其五最需要警惕的人是熟人。梳理的25起女生被侵害案例發現,有15例案件是熟人作案,占案件總數的60%。其六最致命的結果是至死。25起女生被侵害案例發現,28名被侵害的女學生中,死亡的女生有18人。
高校女生安全問題大體可歸納為刑事治安案件,高校安全事故,網絡安全問題,心理健康問題四大塊。然而女生校外意外事故往往是因網絡安全以及日常的治安問題引起,很大程度需要我們加強對女生自我安全意識的教育。以下是對女生安全教育提出的幾點對策性建議。
1、提高女生安全意識教育和自救能力
女生安全問題中,絕大多數都是安全意識薄弱,容易輕信他人等原因引起。高校要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對女生安全教育貫穿于日常的生活中,加強實踐和鍛煉的機會。高校要結合常見的安全事故科學設計演練的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高女生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加強女生人防技防能力,組織開展女子自衛防身術的培訓,使女生在面臨危險時候能保持冷靜,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2、安全的網絡環境建設
信息時代的今天,網絡已經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獲取信息的工具。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女生提高網絡的甄別能力,幫助她們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影響。另一方面利用網絡做好宣傳和教育工作,大力宣傳安全、法律等知識。利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
3、提高高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中發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和惡性事件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關。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高校中心理問題人員要高于社會的同齡人,而且呈上升趨勢。因此,教育教學人員在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多參與學生活動,尤其參與到女生的生活學習中,了解她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的給予幫助和疏導,降低心理危險因素,提高女生的心理素質和自我調節能力。
4、女生安全教育形式多樣化
女生安全教育要結合大學生的群體特點和女生的群體特點,利用各種校內校外資源,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育教學活動,而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的講授教育。
5、加強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近些年高校科學發展的基本經驗就是依法治校、依法辦學。高校應依照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管理,構建安全法制,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才能更好的保障女生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
6、發揮學校、家長、社會的合力開展教育
教育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要促進學生健康平安成長,單靠學校的力量顯然無法完成社會賦予的特殊而重大的使命。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必須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教育人這一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
作者:連一平 單位: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