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藝術學科安全教育問題及對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藝術學科具備很強的操作性,具有綜合性和人文性的學科特點,在藝術課堂中可能引發安全事故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藝術學科的特點,進一步挖掘安全教育素材,不僅要向學生系統地傳授知識和技能,還要提醒他們注意安全操作,培養良好使用工具的習慣。藝術課堂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同時養成其安全防范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關鍵詞:藝術學科;安全意識;自我保護
在藝術學科中,如美術、書法、設計等學科,深受學生們的喜愛,但在課堂中也存在一些問題,若偏重理論,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鍛煉;若偏重操作,又極易發生安全問題,導致教師處于兩難之間。筆者從藝術課堂安全問題的角度展開分析,從而了解問題的原因,提出改進對策,為安全教育提供借鑒,期望學生在藝術課堂上的安全能夠得到切實有效保障。
一、藝術教育存在的主要安全問題
藝術學科的教師有得天獨厚的教材條件,可以將教材中出現的事例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挖掘潛藏在教材中關于安全教育的因素,尋求突破口,在思想上提高重視,在行動上付出努力。例如,在學校教學階段,美術課可以通過游戲活動,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并使其在親身體驗后了解如何處理安全問題,掌握安全技巧,學到實際可用的安全知識,使學生的安全教育從“靜態教育”轉變成“動態教育”,更具備實效性。通過調查研究可以發現,在藝術學科安全教育中存在著些許問題。
(一)藝術教師安全意識不強
藝術教師了解安全知識的渠道相對單一,主要是通過電視、網絡微信等媒介和日常生活經驗,對安全知識了解得不到位,而且對于教師培訓多為教學方法與技能等方面,關于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訓少之又少。在教學中遇到突發事件時,藝術教師由于缺乏應對經驗以及處理事故的能力,不能第一時間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無法保證教學過程與學生的安全。
(二)安全教育的意識缺少滲透
藝術教師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忽視了在本學科中的滲透,忽視了安全教育的渠道。通過調查發現,多數藝術任課教師未能在自己學科中有效進行安全教育的滲透。不少藝術教師認為,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班主任教師的事情,或是專職安全教師的職責,很多藝術教師更多地將重心放在課程內容的教學上,從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事實證明,學生受到安全傷害事故往往就是發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所以,藝術學科教學與安全教育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
(三)日常安全行為需要在藝術課堂中規范
在美術、書法課堂,由于安全意識的缺乏,學生存在許多危險行為。如:三角尺等學習用具的使用,有一個男孩子用三角尺當作武器在玩,在同學身邊擺弄時想象自己使用的是一支槍,結果不小心扎疼了同學,而他的同學也不甘示弱,從文具盒里拿出一把小刀和他比劃了起來,最后劃傷了對方……孩子眼中的角色游戲變成了流血事故,無意中的行為存在著危險,而他們卻沒有意識到身邊存在的危險,許多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故,正因為學生缺乏相應的安全意識,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在藝術課堂中,往往缺乏相應的課堂行為規范。
二、藝術學科滲透安全教育的基本對策
(一)藝術學科設計融入安全教育內容
在藝術學科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藝術來源于生活的優勢,將安全教育融入學科教學設計中。藝術教師應該合理巧妙地利用藝術教材內容,在美術教材中,有不少內容涉及到安全教育問題。教師要合理地利用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滲透,將教學內容與學科知識結合,并為學生介紹一些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安全事故案例,以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識。例如,在美術老師的課堂上,可以讓學生畫出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圖以作業形式上交,并且讓學生指出哪些路口比較危險,哪些地方經常發生交通事故,上學放學時需注意。小組成員可以進行討論并在班級中分享,之后教師可以通過講述各種交通標志的發展歷程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在美術創作課上,老師可以結合安全的主題讓學生創作,例如交通小警察、動物保護、愛國等等主題。在創作后還可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創作理念和安全進一步相結合以達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二)體驗式教學是培養學生能力最好的方法
在藝術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會引導學生體驗。無論是美術還是書法,體驗學習的過程都能很好地掌握藝術的精髓。要想在藝術學科中進行安全教育,體驗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小刀是美術、書法等藝術課堂上常見的工具,在上課之前,教師應根據相應課程內容,對工具使用的安全問題進行安全教育,并進行正確使用方法示范。若學生在課堂上劃破了手,不知道如何處理,其他的同學只是詢問老師,尋求幫助,缺乏基本的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在旁指導,讓學生先自己學著簡單的處理方法,并且請求其他同學給予幫助,一旦共同經歷了自救、協作的過程,便會留以深刻的印象,親身體驗后就會在無形之中形成自己的能力,此時,教師再次進行安全教育,便會事半功倍。當災害事故來臨時,現實中的情況往往超乎人們之前的預想,會更加復雜。如今“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安全教育理論并不能有效適應環境的變化。紙上得來終覺淺,若不能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和感受,自護自救的能力始終難以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如果主體不能進入狀態,體驗將會打折,學生在課堂實踐中獲得了主體性,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教育才能充分發揮。
(三)規范課堂秩序,逐步培養學生安全行為習慣
在藝術課堂中,養成學生的良好行為規范和習慣是至關重要的。在美術和書法課堂中存在著許多不安全的行為,對此教師應該制定一系列相應的行為規范,要求學生遵守,要強化課堂紀律,為學生創設安全的學習環境。例如:使用刻刀、剪刀以及其他工具時應注意安全,嚴格按老師的規定使用。不能手拿刀具指向同學,不能在桌面、窗簾、墻壁等處亂剪亂刻,離開座位刀具合上放下,切忌將一些微小物品放入口鼻或耳朵中。應注意涂色工具及鉛筆的安全使用,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能拿著鉛筆指指點點,也不要拿著工具玩耍。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使用的文具用品也有要求,避免學生危險操作和不當使用工具。如帶有香味的橡皮、尺子,以及形式各樣的筆,還有劣質的墨等,藝術教師要學會事先告訴學生安全文具的規格,明確可以帶入學校的文具以及禁止攜帶的文具。同時,要告訴學生,事先應將所用工具帶齊,不要輕易向他人借用工具。在教學中,教師應及時糾正他們不當的工具操作習慣,使其學會正確地使用工具和材料。藝術課堂上的行為規范應該盡可能地完善,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三、小結
藝術學科是一門操作性較強、兼具綜合性和人文性的學科,在藝術課堂中可能引發安全事故的因素眾多。一方面,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避免藝術課堂中出現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藝術教師應學會將安全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藝術學科的特點,進一步挖掘安全教育素材,向學生們系統地傳授安全知識和技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工具使用習慣,并在課堂中及時地提醒他們注意安全操作。這樣的課堂才能夠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同時養成其安全防范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作者:李明 單位:北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