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冶金工程實驗室安全教育,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重視,投入力度的加大,實驗室安全教育同樣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分析實驗室安全教育的意義,提出了通過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普及安全知識,加強安全管理和強化安全演習,將安全教育落到實處。保證實驗室的教學和科學研究能順利進行,為廣大學生和科研工作者創造和諧健康的實驗室環境。
關鍵詞:安全教育;安全意識;安全知識
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OBE),培養能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已經被各個高校納入教育體系,培養具有優良品德,豐富知識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場所,是高校從事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實驗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近年來,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高校實驗室在不斷的發展和擴建。由于實驗室規模在擴大,實驗儀器、設備以及實驗人員增加,再加上實驗室逐漸實行開放式管理,實驗室的利用率和流動人員大大增加,這對實驗室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實驗室安全顯得尤為重要。冶金學科實驗由于涉及廣泛,在實驗過程中常常伴隨著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藥品的使用,有毒氣體和液體的排放,以及輻射等。因此,如何更好的開展實驗教學工作、提高實驗室環境和保障實驗室安全成為了專業建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1,2]
1實驗室安全隱患分析
針對冶金實驗室的特點,要突出“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原則,需要從安全教育、實驗設備定期維護、規范安全操作和嚴格執行實驗室章程等各方面來保證實驗的人員安全。盡管如此,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
1.1缺乏安全教育
人是實驗教學和研究活動的主體,實驗材料和設備等是進行實驗的客體,有保證安全是順利進行實驗的前提條件。實驗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安全知識的缺乏和學校缺少系統的安全知識學習和培訓,部分師生對實驗室安全沒有足夠的重視,麻痹大意,沒有嚴格遵守實驗室安全規章制度以及操作規范。[3,4]例如存在:高溫實驗過程中擅自離開,爐體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實驗藥品不按規定擺放;實驗時沒有正確地通入氣體;毒性實驗不帶防護裝置等。總結以上現象的特點和原因,發現有如下規律:當事人主要是碩士生和博士生,發生時間主要是在吃飯時間和節假日,對實驗安全過程存在僥幸心理。研究生實驗主要是自主完成,而且實驗不分假期,不分晝夜,有些實驗為了保證結果必須24小時不停機工作。若學生接受過足夠的安全培訓,從思想上重視,具備一定的安全防范能力,有些事故就能避免。另外,進出實驗室人員多,人員流動性大,實驗室不安全因素多,增加了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據臺灣慈濟大學實驗室安全教育訓練教材介紹,98%的實驗室安全事故是人為造成的。[5]可見,要避免實驗室事故的發生,首先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1.2實驗室客觀因素
隨著實驗室投入經費的增加,實驗室的儀器設備不斷更新,特別是高端設備在實驗室逐漸普及,使用頻率增高,各個設備的操作要求、使用的安全標準和安全防護標準多樣化,在帶來實驗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難度。實驗室配備了安全管理人員,但是實驗室工作人員數量有限,又因實驗教師既要維護設備,又要保管設備,還要兼顧實驗室的衛生等工作,導致分配至每一臺儀器設備的管理精力有限和專業化程度不夠。并且本專業對進入高端儀器設備實驗室的學生培訓力度不夠,很多學生不能獨立操作及維護儀器,無法處理突發實驗室的突發狀況,存在發生安全事故的隱患。[6]冶金實驗與化學和物理是密不可分的,化學實驗所涉及的藥品和反應條件都比較復雜,而且很多藥品具有易燃、易爆以及產生有毒物質的特性,若保存和使用不當,會引起某些藥品自身發生反應,形成事故。而且冶金實驗大部分具有高溫特性,在實驗過程中會涉及到水、電、氣、輻射設備和危險藥品的使用,特別是老舊實驗室,存在用電負荷過載的安全隱患。
1.3安全培訓體系結構不完整
實驗室安全知識培訓可以提高實驗室工作人員和進入實驗室進行科研工作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安全意識,增強人們對突發安全事故的緊急處理能力。然而,我國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基本都是在學生進校的初期對其進行安全教育,采用講座的形式來講解,沒有形成完善的考核機制,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而剛進學校的新生并沒有接觸實驗室各項工作,對實驗室安全沒有清晰的概念,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據現階段安全工作的要求,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實驗室安全知識課程體系,使安全教育落到實處。[7,8]
2加強實驗室安全教育的途徑
課堂講解是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我校出臺了許多關于安全教育的文件和安全教育手冊,例如:《消防知識100條》,《武漢科技大學實驗室安全隱患排查表》,《武漢科技大學實驗室安全應急預案》,《武漢科技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材料與冶金學院、重點實驗室安全手冊》等等。而且針對本實驗室的具體情況,采用了課堂教授、網絡課程、在線考試、持證上崗等和實驗室準入制度等方式,加強實驗室的安全教育工作。
2.1通過教育提高安全意識
安全意識的提高不僅僅是實驗室工作人員和研究人員的事,這項工作需要從學校以及院系領導做起。本學院領導一直對實驗室安全高度重視,建立健全了領導安全負責制,將實驗室安全已經納入議事日程;實驗室工作人員從思想上重視安全工作,積極履行職責,對未發生的問題進行預防,對已發生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形成報告保存,從源頭上避免了同類事故的再次發生。本校已通過多種渠道對廣大師生進行了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工作,如:安全教育課程,安全知識講座等。提高了安全意識,在實驗過程中能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在教學實驗準備過程中,實驗指導老師對學生強化安全教育,讓學生熟悉實驗環境,了解設備操作、明確操作流程、藥品使用規程和設備安全使用方法。使學生在實驗學習中將安全作為一門嚴謹的科學來對待,從思想正在上重視起來。在實驗教學考核過程中增加安全評價,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安全系數進行評級,將此項添加入最終考核成績中去,讓學生從安全的角度來反思自己在實驗細節方面有無違規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將會引起哪些事故,寫入實驗報告中,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的讓學生們認識到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性。即使實驗結果較為理想,但對于未遵守實驗章程、沒有按照安全手冊要求進行實驗操作,整個實驗流程仍應該被判定為不合格。實驗結束后,通過安全評價督促學生進行實驗安全自我批評與改正,真正做到在實驗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安全意識。鞏固整個實驗教學過程安全與否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開展課后安全評價。營造實驗室安全的文化氛圍,可大大提高實驗員和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增強他們安全觀念。建立安全的文化氛圍,不僅使教師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也能促使教師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自己主動提高安全素質。建立安全文化,在師生中樹立起“以人為本,預防在先”的安全理念。[9]
2.2通過教育普及安全知識
實驗室安全教育是大學特別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門重要課程,社會對現代大學教育提出了培養具有安全意識的高級人才的要求。所以在教育體系中要普及安全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安全知識水平。[10]實驗室安全知識普及一般采用課堂學習,專題講座,網絡學習等多樣的學習形式。內容根據本專業涵蓋了電氣、機械、化學、高溫、真空以及微波輻射等內容。實驗室安全教育依據不同年級和層次分為:(1)普及教育:學校層面的安全知識培訓,主要針對剛入學的學生和才接觸實驗的人群,將此作為必修課來進行。也可采用宣傳欄和橫幅的形式來普及基本的安全知識,營造學校安全氛圍。(2)專業教育:根據實驗室的基本情況,按照各實驗室的實際需要,對本專業學生有針對性的教授安全知識和安全規程,為學生進入實驗室前做好安全準備。(3)網絡教育:由于網絡普及和手機智能化,可采用APP以及慕課等形式進行更加生動的安全知識培訓。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靈活性、知識的豐富性、課件的多樣性,用先進高效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用豐富的信息吸引學生,用全面的知識服務學生。本學院與設備處、保衛處和國有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搭建了實驗室安全教育平臺,建立的實驗室安全考試系統。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時間,在網絡上學習和考試,增加了普及知識的靈活性。
2.3通過安全管理促進安全教育
本校實驗室實行了安全責任人制度,每間實驗室有專人負責,實行“專人專管,雙人負責,落實到位”,實驗室的門牌上都標識出了實驗室負責人的聯系方式,進一步將安全職責落實到個人,強化了實驗室負責人的主人翁意識,并且該實驗負責人對進入實驗室進行研究的人員做具體的安全教育,規范安全操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1]實驗室準入制度的實施,大大增加了研究人員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本專業不僅實行了持證上崗的原則,而且簽訂了安全責任書。實驗室負責人及院系領導會定期巡視和不定期抽檢,在巡檢過程中及時發現實驗室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教育,預防安全事故;對于反復教育不改者做出相應懲罰,促進了自覺遵守安全制度,自行學習安全知識的習慣。
2.4通過安全演習強化安全知識
實踐是鞏固理論知識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校定期進行安全演習,例如:火場逃生,滅火器的使用、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和安全設備的使用等。相比于課堂教育和網絡教育,師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極高,提高了安全教育的效果,培養了應急處理能力,掌握了危險中逃生、自救和救護的基本技能,減少了實驗人員在事故中受到傷害的可能性。
3結論
實驗室是高校進行科研和教學的地點,實驗室安全是保障學生和科研人員人生安全的根本。通過安全教育,提高人員的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知識、規范安全操作,排除實驗安全隱患,避免對實驗室財產和實驗人員的傷害,為教學和科研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
參考文獻
[1]顧昊,曹群,孫智杰,等.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的構建及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4):281-283.
[2]李秀珍,李勤,王征,等.落實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保障實驗室安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3):201-203.
[3]金海萍,阮俊,馮建躍.高校實驗室安全與環保教育方式和內容的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3):185-187.
[4]金海萍,阮俊,馮建躍.高校實驗室安全與環保教育方式和內容的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3):185-187.
[5]廖慶敏.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174-176.
[6]焦雪.淺談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意識培養[J].安徽農學通報,2015(19):140-141.
[7]黃凱.北京大學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8):1-4.
[8]趙艷娥,賀錦,樂遠.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加強實驗室安全教育[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6):290-293.
[9]周秀艷,古同男,沈瑞蓮.關于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思考[J].檢驗醫學教育,2009(4):6-7.
[10]張志強,李恩敬.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教育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186-188.
[11]黃文霞,羅一帆.高校化學教學實驗室安全教育與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9):193-195.
[12]毛磊,童仕唐,龔佩,等.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體系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v.31;No.217(10):223-225.
作者:余岳 朱航宇 張翔 李建立 單位: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