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信息化案例教學在運動處方課程的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多樣化的路徑。該文以“運動處方內容”一節為例,從教學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評價、課外學習和教學反思七個方面介紹課程思政融入信息化案例教學設計在“運動處方”課程中的應用。
關鍵詞:課程思政;信息化教學;案例教學;運動處方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靈活運用立德樹人的思想,把握德育的大方向,將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并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2],使得高校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多樣化的路徑。本課程選用的信息化平臺為“藍墨云班課”,目的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打破傳統填鴨式的授課方式,將典型案例引入教學過程。“運動處方”作為一門體育與醫學交叉融合的課程,主要應用于體育保健康復專業、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在“運動處方”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并貫穿案例教學始終,對于培養體醫全方位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3],從而為實現健康中國藍圖打下堅實的基礎[4]。
1教學分析
1.1教材及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運動處方》(第2版,王正珍主編),“運動處方內容”一節來自于該書的第一章,是“運動處方”這門課的重點核心章節,包含了運動處方的基本概念、分類及具體內容。
1.2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對象為健康服務與管理本科專業大二學生,學生已具備解剖學、生理學及康復醫學等相關知識基礎,但從未學過生物化學、物質代謝及能量代謝等內容。教師要適當總結和歸納知識點,及時為學生提供參考資料,以供學生課下查缺補漏。通過引入病例,適當放慢講解速度,學生能夠很快融入課堂并積極參與其中。在教學中應注重對醫學生的人文教育,引導學生進行人文思考,強調健康管理中的醫學人文精神。
2教學目標及要求
2.1知識目標
(1)掌握運動處方的內容及應用:(2)熟悉運動處方的分類;(3)了解運動處方的概念。
2.2能力目標
(1)針對不同需求的患者制定相應的運動處方,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提問舉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能力。(3)引導學生在不同科目之間建立聯系。使學生學好運動處方,在專業理論基礎與專業技能操作之間構筑堅實的橋梁。
2.3德育目標
(1)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應充分認識到運動對健康的重要性。通過規律的運動,養成持之以恒、堅韌、勇敢的良好品性。(2)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人健康是強國之基。培養學生的全局意識,使學生具備制定運動處方的能力,為實現“健康中國”貢獻力量。(3)學好本課程為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健康管理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3教學重難點
3.1重點:運動處方的內容及應用
解決方法:分條講解,層層遞進。類比藥物處方推導運動處方內容,環環相扣,采用引導式講授。
3.2難點:運動強度的確定
解決方法:配合圖片舉例說明。使用計算題,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4教學設計方案
詳細內容見表1。
5教學評價
注重過程性評價,主要內容包括:(1)預習作業完成情況評分;(2)學生的課堂表現;(3)課堂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根據藍墨云經驗值計入平時成績;(4)云班課學習資料的完成情況,根據經驗值打分;(5)學生組間評價,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6)重視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以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授課方法。
6課外學習
(1)通過“運動是良醫”網站了解最新的運動處方資訊;(2)通過中國大學慕課學習全國著名體育類院校的精品課程;(3)通過云班課練習題進行真題演練;(4)使用Keep運動APP,熟悉運動技巧、養成運動習慣。
7教學反思
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反思,以發現不足、彌補不足,不斷提高教學能力。上好一堂課需要具備以下幾點要求:
7.1精心備課
(1)備人才培養方案。熟知人才的培養方向及目標,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2)備教學大綱。熟知教學內容和教學規劃,明確每一章節的重點內容,準確把握課程內容的大方向。(3)備教材。教師應細讀教材,打破章節限制,適當調整順序,統領全篇。除了做好章節之間的銜接,還要做好不同科目之間的銜接。為學生搭建課程與課程之間的橋梁,把握專業學習的總體方向。(4)備學情。充分了解授課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前期課程積累動態,適當調整授課內容的難易程度。
7.2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
(1)PPT要簡潔精美,突出重點內容。(2)熟練掌握視頻下載軟件、剪輯軟件的使用方法。靈活插入動圖、視頻等動態播放內容,使教學過程更靈活、更有吸引力。
7.3靈活應用教學方法
上課過程中隨時關注學生學習動態,適當調節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思考、積極參與課堂。
7.4教學不停,學習不止
(1)教師要積極進取、不斷求索,掌握最新的專業發展概況。適當講授運動處方前沿科技動態,拓寬學生知識面。(2)靈活引入思政內容,將德育貫穿始終。輔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3)在授課過程中,盡量多留出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采用引導式教育而非填鴨式教育。(4)將課后作業納入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課后學習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課前、課中、課后內容的連貫,這樣有助于學生掌握完整的知識點,形成連貫的思維體系。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J].實踐(思想理論版),2017(2).
[2]張艷梅,陶秋香.信息技術推動地方高校課程思政教育建設實效的路徑[J].才智,2019(26):14-15.
[3]金晨,王會萍,李婧.推進體醫融合建設健康中國[J].中國健康教育,2018(2):185-187.
[4]李滔,王秀峰.健康中國的內涵與實現路徑[J].衛生經濟研究,2016,28(1):1-7.
作者:劉曉飛 袁清強 宋洪強 金冉 武青 單位:齊魯醫藥學院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