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產業經濟學案例教學設計與實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文章在概述了產業經濟學課程及案例教學法的基礎上闡述了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產業經濟學案例教學設計與實踐,包括教學目標與案例選擇、案例教學實施、案例教學效果與反思三方面。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產業經濟學;案例教學;產業關聯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我國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顯,為此,教育部提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實行高校分類管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1]。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以下簡稱為“我校”)是一所位于湖南省長沙市的地方性本科高等院校。立足于地方經濟發展,我校經濟學院積極開展了關于經濟類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一、產業經濟學課程及案例教學法概述
產業經濟學是高校經管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以“產業”為研究對象,產業經濟學的內容包括“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關聯、產業布局、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等。產業經濟學興起于二戰后的日本,是一門較為年輕的應用型經濟學科,應用性特點十分顯著[2]。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我校產業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目標特別強調以知識應用型為導向,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用理論分析、解決產業發展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通過引導學生就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從而深化知識理解,促進知識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產業經濟學具有理論體系豐富,實踐性與應用性強的特點,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案例教學法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案例研討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3]。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我校產業經濟學教學采用案例教學法十分必要。
二、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產業經濟學案例教學設計與實踐
本文將以“產業關聯”教學為例,結合我國礦產資源開采業對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影響的實際案例,為產業經濟學課程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提供參考。
(一)教學目標與案例選擇
“產業關聯”是基于產業結構理論,從“量”的角度揭示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間的技術經濟聯系。其教學目標在于使學生了解“產業關聯”的含義和關聯方式,理解“產業關聯”分析基本工具———投入產出法,掌握“產業關聯”效應。根據教學目標,案例的選擇應具有針對性、典型性與真實性[4]。教學中教師可選擇礦產資源開采業為研究對象,基于2002年與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通過計算礦產資源開采業各“產業關聯”系數,分析礦產資源開采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產業關聯”效應,進而分析礦產資源開采業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影響。
(二)案例教學實施
根據教學內容與目標,按照“理論知識講授—案例引入、提出問題討論—闡釋問題、課程總結”三個階段開展案例教學。1.理論知識講授。在講解“產業關聯”含義、“產業關聯”方式、“產業關聯”類型等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講解“產業關聯”分析工具———投入產出表與投入產出模型,并闡述前向關聯系數、后向關聯系數、感應度系數、影響力系數等“產業關聯”系數的計算方式及其含義。2.案例引入,提出問題討論。案例背景:礦產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開發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但究竟影響如何?有的學者基于礦產資源豐裕度與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提出了“資源詛咒”說[5],有的學者認為對礦產資源開發能夠促進經濟發展[6]。該如何測算礦產資源開發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而提出合理的產業發展建議?學者們大多從資源開發與經濟總量的角度出發研究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產業結構因素,可考慮從產業結構角度對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分析[7]。由于礦產資源種類眾多,不同類型的礦產資源開采對經濟發展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國統計年鑒分類中,礦產資源開發業分為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及其他采礦業五類。基于2002年、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從“產業關聯”的角度分析不同類型礦產資源開采業對經濟結構的影響。提出問題:圍繞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地設計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升學生的分析與運用能力。根據案例,教師可設置如下問題:①分別計算各礦產資源開采業直接前向關聯系數、直接后向關聯系數、感應度系數及影響力系數等;②分析各礦產資源開采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③分析各礦產資源開采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和影響;④分析礦產資源開采業對我國國民經濟作用的變化;⑤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分析礦產資源開采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3.闡釋問題、課程總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發言。首先,教師要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闡述:通過列出2002年、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對第1個問題進行計算,結果如表1、表2、表3所示,了解學生對投入產出表、投入產出模型及相關“產業關聯”系數的計算與理解程度。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各類礦產資源開采業關聯部門數量,提出第2個問題,指出任何產業都會通過供給與需求與其他產業產生聯系,加深學生對“產業關聯”概念、類型的理解。在理解“產業關聯”類型的基礎上,提出第3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前向關聯與后向關聯的區別及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不同作用。基于表3,教師可提出第4個問題,對比分析礦產資源開采業各關聯系數的變化,發現2007年各類礦產資源開采業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前向聯系與后向聯系都得到了加強,各類礦產資源開采業的前向關聯系數比后向關聯系數增長更快,特別是油氣開采業感應度系數增長最快,引導學生結合同一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討論分析原因。最后,基于以上問題的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礦產資源開采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其中油氣開采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基礎地位十分顯著,容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為此,教師可提出我國礦產資源開采業的發展建議,包括多元化、多渠道發展能源部門,保證能源需求;延長礦產資源產業鏈,加快發展礦產資源中下游產業,提高各類礦產資源開采業的“產業關聯”度,增強礦產資源開采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等。
(三)案例教學效果與反思
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選擇礦產資源開采業進行“產業關聯”分析,既鞏固了理論教學內容,加深了學生對“產業關聯”概念、類型、“產業關聯”各系數含義的理解,使教學內容更具體,又體現了理論與方法的實際應用,有利于學生系統化掌握“產業關聯”相關知識。同時,通過問題的層層引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參與度,又鍛煉了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
三、結語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產業經濟學課程的實踐性與應用性特點決定了其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具有可行性。以“產業關聯”為例,選擇我國礦產資源開采業的“產業關聯”效應實現案例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作者:崔娜 齊晶晶 陳芳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