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景觀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建筑景觀設計論文
1體現出人文精神的各個方面
1.1地域民族文化傳統
每個名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傳統是每個民族的特色的體現。一個民族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歷史積淀,并且是在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科學技術,種族族群,地域特點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并逐漸形成固定的形式,形成自己的文化傳統。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體現了這個民族對世界的認識和看法,比如,在我國,個民族都有屬于代表本民族的“圖騰”、傳說、文化節日、不同的民族服飾等。這些就是能代表本民族的“標志”,并對本民族的發展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這些文化傳統還可以對建筑景觀的設計建造有著直接的影響,如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樓、陜北地區的窯洞等,都體現了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1.2歷史文化積淀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每個民族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都有獨特的文化特征,并且在不同的地區,歷史文化的發展受地域特點、生活狀態、經濟發展、人口結構等許多因素的影響。就拿中華民族來說,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歷史時期,歷史文化的表現形式是不同的。例如,處于夏商周時代的奴隸社會的藝術品多以神話傳說為主,突出體現統治階級的地位;在這一時期的建筑物初步形成,并以木質結構作為主要結構,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比較單一,風格、形式也沒有太多的變化。隋唐時期是我國古代經濟發展最強盛的時期,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發展,并與世界上很多地區有著頻繁的貿易往來,反映在藝術上的成果就是這一時期的藝術品體現出了榮華富貴、流暢華美的特點;而這一時期的建筑物則吸收了外來民族的文化特點,形勢趨向多樣化,建筑物的風格莊嚴雄偉。再到后來的鴉片戰爭,使西方的各種文化思潮涌入中國,使人們的生活、居住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各種新式的“洋房”或者是中西結合的建筑不斷出現。這充分體現了,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特點對建筑景觀的設計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1.3不同的信仰追求
信仰是一個民族內在的思想情感的寄托,對群眾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并起著團結這個民族力量的作用,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信仰追求,對建筑景觀的影響也不相同。拿東西方的宗教信仰對建筑的影響作比較,東方的建筑景觀追求的是心靈的和平與安寧,多以廟宇、道觀為主要表現形式;而西方的建筑景觀則注重物質層面和外部的感官,多以莊嚴肅穆的教堂為主要表現形式。
生態公園景觀設計論文
1.城市化生態公園植物景觀的現狀簡述與發展前景
生態公園的植物景觀是運用一些草坪、地被、樹木等許多植物相互結合,根據生態學的互利共生、多樣性與競爭性相結合的理念,結合自然環境,陽光、雨水等形成人與自然和諧一體的美好畫面,形成和諧的生態景觀。現代的園林景觀設計較注重理性與科學的結合,著重強調現代化城市的生態建設,現代化園林的建設主要是要考慮現代道路、小區建筑。更多的是根據人工改造成符合當今現代城市化的環境要求?,F代的生態化公園不同于中國古代園林的形式,大多利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甚至有的模仿西歐的一些國家的園林建筑,使整個生態公園有了新的意境與意義?,F代生態化景觀的設計更著重于通過山水、植物、道路等一系列的生態事物來展現公園的獨特之處。生態化公園植物景觀設計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因為在現今強調城市生態化的的背景下,因地制宜,結合各個地域的不同來建造適合于當地的植物生存的,符合當地生態條件的生態公園,在當地尋找設計的靈感,尊重當地的文化遺產,建筑風尚。通過設計,是整個生態公園與當地的歷史文物與文化合成一體,帶來真實的美感以藝術色彩。堅持生態的理念,用不同植物來進行景觀設計與創作。
2.城市化生態公園植物景觀設計的類型與原則
第一種是原生植物景觀,原生植物景觀強調的是生活在自然條件下的植物,通過園林設計將原生植物安排在特定的位置,因為原生植物的存活幾率一般會超過在人工養植的條件下的的植物,就比如公園中的一些原始林子,他們的生存方式就較為簡單;第二種是人工植物景觀,這種景觀指的是,由于現代化建筑過于發達,是很多原生植物逐漸減少,資源變得匱乏,由此,對于一些植物的模仿自然地一些因素進行人工設計,建造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植物景觀,在這種人工景觀中的植物幾乎全都來源于人工種植;第三種是自然恢復景觀,自然恢復的景觀以原生植物為基礎,結合人工植物,對于當地的環境進行恢復,有效地為植物生長提供了空間。除此之外,在進行生態公園景觀設計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生態化公園景觀設計的原則:其一,以“綠”為核心,這個綠是建立在綠色的植物基礎上的,“綠”字代表陽光、健康、和諧,無論是對于生態、社會、經濟、這種“綠”都會產生一定的效益;其二,各種性質相互結合,包括自然性、生活性、藝術性、科學性等方面,由于現代我們的生活的發展腳步太快了,人們很難找到靜謐、舒適的環境去放松自己,尋找靈感,這種陶淑娟道外區園林綠化管理辦公室黑龍江哈爾濱150000生態化的景觀設計就能夠保證讓人們有回歸自然的感覺,在景觀設計中要時刻考慮地理氣候、土壤條件、降雨量風外界環境因素,利用科學的設計原理來滿足人們對于生態公園的需求;其三,對植物的情況進行詳細的的檢查,在進行設計前,一定要對該地區的植物進行健康狀況的檢測,竟可能的保留原有植物;其四,充分結合景觀生態美的理念,營造公園植物的和諧氛圍,在城市生態化公園景觀建設過程中不僅要是現各個植物形態的協調性和統一性,還要考慮整個形式上的布局。除此之外,還要展現植物的生機感,體現出自然環境的活力,給整個設計增添了節奏感與律動性。
3.城市化生態公園的景觀設計方法
生態植物景觀公園主要之以植物為主打,人工的相關設施作為輔助,建造有沒宜人景象。在設計過程中要根據植物的不通過色彩進行搭配,還要滿足植物的生長要求,將景色與建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達到設計者想要的效果。設計過程中可以利用時序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有各的韻味,植物的萬千變化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景象,不但讓人們感受到四季的明顯變化,還豐富了整體畫面;利用植物景觀塑造詩境,從古到今,美麗的植物都會給世人帶來無數的創作靈感,留下許多優美的篇章,讓后人有了無限的遐想空間;再就是可以利用植物景觀來改善生態環境,植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性,對于凈化空氣起著很大的作用,只要植物能夠合理的進行配置,就能夠達到很好的凈化作用;植物與個建筑相結合,在公園里有植物必定會有真山、假山的陪伴,湖泊的映襯,使各個部分相輔相成。
4.城市化生態公園植物景觀設計的重要意義
雨水景觀設計論文
1雨水景觀的藝術化
雨水景觀由雨水本身和與之相關的環境元素共同構成。雨水從天而降,可以有滴、落、瀝,珠落玉盤乃至瓢潑如注的動態,與植物、鋪裝材料、雨水基礎設施等環境元素作用,又可以出現蓄、流、溢、泄、漫、跌水、瀑布等動態。各類環境元素本身即可成景,而在降雨時與雨水相互作用,又能夠形成獨特的景觀效果。藝術化的雨水景觀設計能夠給人帶來以雨水為主題的豐富美學 體驗。景觀設計是空間的藝術,需要點、線、面的合理布局,雨水景觀同樣如此。雨水景觀設計中的點狀元素包括雨水桶、小型集水池、雨水花園、雨水種植池等,線狀元素如落水管、水渠、種植淺溝等,面狀元素包括水平的池塘、人工濕地和垂直的跌水瀑布等。一處設計獨特的節點,可以成為景觀中吸引游客注意并開始探索雨水蹤跡的起始點,而重復出現的點狀元素則能夠形成強烈的韻律。線狀元素在雨水景觀中非常多見,可以起到軸線的作用,串聯起景觀序列中的諸多節點,是游客追蹤、探索雨水徑流運動蹤跡的線索,增加了游賞的趣味性。無論是開闊的水面、生物種類豐富的濕地還是奔騰的瀑布,面狀元素的出現往往形成雨水景觀序列中的高潮,通過合理布局,能夠進一步強化雨水主題的觀賞體驗。各類雨水基礎設施是雨水景觀中的重要人工元素,如雨水管、各類溝渠、水池、井蓋等,雨水管是絕大多數建筑都具備的構件,然而其中大部分外觀千篇一律,只能保證基本功能而不具有裝飾美化作用。并且相當一部分雨水管直接將雨水排放至地面或排水溝,降雨時不但缺乏美感,漫流的雨水還容易成為人們出行的障礙。對于雨水管的藝術化設計,德國德雷斯頓市新城區中一座建筑的雨水管是一個非常精巧的范例,該建筑的雨水管由多個漏斗、喇叭、回旋、轉折等形態的構件組成,降雨時雨水依次流過各構件,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響,便可形成一曲雨的“交響樂”,這座建筑也因此有著“雨水劇院”之稱。作為更廣泛的應用,可以借鑒其趣味性的形態與色彩,與建筑形成呼應。距地面較近的雨水管甚至可以設計若干分支來容納小型綠植,植物依靠雨水灌溉或與人工養護相結合,多余的水則從容器底部流出匯入雨水管的 干管。雨水管還有一個功能近似的變體——雨水鏈,雨水鏈將流動在管內的雨水挪到了金屬鏈表面,不同形態的鏈條塑造了各異的水流效果,其本身也是精致的裝飾品。雨水鏈多用在一二層的建筑上,在日式傳統建筑中比較常見,歐美國家現在也有不少家庭將雨水鏈用于自家的房屋,商家有多種形式的雨水鏈可供選擇,購買也非常方便。而我國的國情有所不同,個人住宅絕大多數是在多層及高層建筑中,因此引入雨水鏈這一設施在各類景觀建筑上更容易實現,亦可打破常規,將雨水鏈與景觀小品相結合,更多從造景角度來設計雨水小品。降雨時與雨水密切接觸的各種環境元素,其形態及材質決定著雨水的動態和視覺效果。如上文所述雨水鏈,杯狀、片狀、環狀的構成單元會形成各異的水花。不同的材質在被雨水打濕后呈現出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如玻璃、不銹鋼的光滑,耐候鋼的粗獷,木材的溫厚,粗糙的天然石材形成無數微小的水洼,鵝卵石使水若隱若現于其下。運用材質間粗糙與細膩、天然與人工、硬質與軟質等的對比,可以增加降雨時景觀視覺效果的豐富性,創造以雨水為關注中心的美學體驗。
2雨水景觀的可視化
可視化是傳統雨水管理措施中相對缺乏的,通常的雨水管理設施是以管道、蓄水結構、水泵等構成的地下網絡,雨水徑流進入之后其蹤跡不再可見,即使將雨水收集凈化后重新用于景觀,若不特意說明,公眾也很少能夠得知。園林景觀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隨時處于動態變化中,植物的季相變化,自然界風霜雨雪的氣象元素,都會給園林景觀帶來各具特色的景象。而賞雨更是早已被中國歷史上的文人雅士視為賞心樂事,春雨潤物,夏雨芭蕉,秋雨殘荷,都常見于詩詞歌賦之中。對于現代景觀設計而言,“賞雨”的內容更加豐富,雨水景觀的可視化設計不僅是傳統意義上降落過程中的雨,還包括雨水循環過程的可視化。自然狀態的土地上,雨水降落至地表后會發生漫流、蓄積、下滲、蒸發等一系列過程,構成了不同去向的“雨水蹤跡”。建成場地上同樣發生著雨水的運動,降落過程中雨滴與建筑物、構筑物、植物、地表等不同形態和材質的表面碰撞,形成多種視覺和聽覺效果;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徑流后,可以營造深淺、急緩不一的流動效果;在儲水容器或洼地中蓄積的雨水構成臨時性的景觀,經過蒸發和下滲又逐漸消失。這是在自然環境中原本存在的過程,雨水景觀用人工營造的形式令其再現,而不是將雨水這個角色從場地中抹去。這一過程中所涉及到的雨水處理設施同樣能夠可視化處理,與傳統的地下雨水設施配合使用。如依傍道路設置種植淺溝和小型水渠,用以代替部分或全部地下雨水管道的做法,在景觀設計中是比較常見的。以雨水為主題的景觀在保證其功能性的同時,需要更加注重設施本身的藝術性,特別是這樣的線狀元素還經常作為串聯整個景觀序列的線索出現。溝渠的平面形態與高差變化,人工溝渠的表面材料,自然溝渠的植物種植,都可以創造趣味性和吸引力。人工溝渠中可能包含調控流量的閘門,自然溝渠可能兼具初步凈化雨水的功能,這些也都是可以重點展示的內容,能夠使人對雨水的收集利用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即使在沒有下雨的時候,完整而易于辨識的雨水處理系統也能使人很容易地推測出雨水的運動。可視化設計還可能包括對場地歷史上水環境的展示,將場地內遺留的雨水相關設施或遺跡納入新的景觀設計中,或以象征性的意象來表現歷史環境,向游客講述場地曾經的雨水故事。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州立大學的斯蒂芬大樓有一系列雨水景觀,雨水的蹤跡從五層高的大樓落水管出口開始,出水口下方是一個混凝土砌筑的小型水池,其中以卵石填充,用以緩沖雨水。水池底部有孔,將雨水導入貫穿庭院的水渠之中,水渠內以規整的石塊立砌填充至與道路齊平,水在石塊的縫隙間流動,不會妨礙通行。水渠末端與下沉式種植池相接,雨水到此完成了一個可視的利用流程。而之后經過植物初步凈化的雨水會被收集在地下的蓄水池中,供建筑中的衛生間沖廁使用。在這一系列可見的雨水設施旁邊還特意設有帶雨棚遮擋的坐凳,用以吸引和鼓勵人們在降雨時欣賞雨水的活動。
3雨水景觀的可參與性
當可視性的雨水景觀吸引了游人駐足觀看時,該景觀就已經具備了較低程度的參與性,而更深層次的互動則需要更多的條件來保障實現。傳統雨水管理設施出于安全考慮往往使人遠離,要創造良好的雨水互動,首先需要提供安全、有所控制的雨水接觸機會。雨水徑流的流量、流速與水深是必須嚴格把控的,人可以接觸的雨水徑流應以緩和的淺流形式出現,條件不適宜的區域,通過植物、地形等的屏障來避免人的接觸。流量的控制可以通過多級水池,或增大徑流漫流的面積實現;控制流速可以通過彎曲水道,放置擋水石實現;控制水深可以在蓄水區域填充卵石或規則排布的磚石,或者在水面下增加能承受一定重量的網格結構。此外雨水的水質也需要納入考慮,來自屋面的雨水在初期沖刷之后往往相對潔凈,而來自道路的雨水則含有較多污染物。選擇合適的雨水來源,并通過適當凈化,保證水質的安全。對于能夠保證安全接觸的雨水,可以采用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來吸引人的注意,如獨特的形態、鮮艷的色彩、降雨時的滴瀝雨聲等。雨水景觀的參與性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觀賞——提供優美的景色和看到雨水或雨水管理設施的機會,引起興趣,例如通過道路游線的組織,標識系統的提示,利用坐凳的布置位置來引導視線等;進入——提供使人接觸雨水或雨水管理設施的機會,如明確的允許進入的節點或標識;互動——追蹤雨水處理過程,調節雨水管理設施的機會,如時隱時現的雨水蹤跡,可操作的小型水閘,可移動的擋水石等 。美國西雅圖市的雪松河流域教育中心庭院中設計了鼓勵人們去觀察、聆聽、觸摸的雨水景觀。來自金屬材質屋面的雨水從雨水管排出后進入一個小型集水池,集水池由石材雕刻而成,在起到緩沖作用的同時也作為一個景觀小品吸引人的注意。屋面和水池中滴瀝的雨聲則形成了聽覺上的對比。雨水從集水池底部的孔流出,經過一段填充碎石的淺水渠,窄而淺的水渠允許任何人安全地接觸雨水,移動其中的石塊還可以看到不同的水流形式。之后的水渠變為無碎石填充的曲線形水道通過整個場地,水道上方覆蓋了水波紋樣的不銹鋼隔柵,保證安全的同時也進一步點明了景觀的主題。
4雨水景觀的宣傳教育作用
家園小區景觀設計論文
1總體設計
1.1設計主題
本小區景觀設計主題為:人居環境的第三空間———人文匯吉、綠色家園。“人居環境的第三空間”是結合城市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從空間地理、鄉野生態、民宿建筑、地方文化、地域精神、田園生活等層面,立足建設區域的既有資源,以自然系統、人類系統、社會系統、居住系統、支撐系統5大系統為主導,以創意地域文化為底蘊,以現代綠色建筑為核心,對居住空間進行綜合、合理的利用。是一種生態化、多功能、現代化、開放性的聚合空間。環境解讀:新穎、綠色、可持續發展空間。社區解讀:簡潔、舒適、溫馨家園。文化解讀:雅致、純樸、和諧,是大眾的心靈歸宿與精神棲息地。
1.2風格基調
現代簡約與綠色自然的融合。
1.3景觀格局
本設計的景觀格局為:“一廊、三帶、多節點”。一廊:中央景觀廊道。三帶:休閑時尚商業景觀帶、鄰里互動特色景觀帶、香林健道景觀帶。多節點:中央門廳、花廳園、青年之家、天倫童樂、賞心院、瑞心院、怡心院、繽紛生活、七彩童園等景觀節點。設計以自然、現代,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主線,按照情景性主題景觀設計理論為引導,打造四條景觀線、多個景點,各個景觀節點沿景觀線分布,同時將文化種植到小區的各個角落,把故事性、情景性的小品或雕塑嫁接到小區,讓每個業主沉浸在文化的海洋中,達到“均景共享”,打造一個“可游、可憩,可觀、可賞,可聽、可聞”六位一體的綠色家園。
校園景觀設計論文
1學習的功能設計
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學校在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必須要注重其中學習的功能設計,不僅要保證景觀視野具有賞心悅目的性質,同時還要在宿舍樓、圖書館、實驗樓以及教學樓當中將能夠休息駐足的庭院留出來。在榆林學院的校園環境中,經??梢钥吹秸勗挕⒂^看、等待、看書等活動,學??紤]到校園中這種人流及停止的因素,在道路兩旁樹下設置長椅及石凳等節點設施,不僅豐富了道路景觀,而且豐富和活躍了道路的人文趣味,為師生休息、閱讀、觀望等提供方便和體驗。同時通過石板或卵石地面紋理鋪裝,讓步行小道曲徑通幽、耐人尋味。
2休閑交往的功能設計
由于現在大學要對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優秀人才進行培養,因此必須要在實施景觀設計時,將能夠使師生進行休閑交往活動的空間設計出來。在榆林學院當中,學院中心廣場整體布局在規則中又蘊含著變化,理性與秩序中富含動態與豐富的人文氣息。廣場布局以圖書館作為中心軸,東西兩側由實驗樓、教學樓呈半圍合狀,整體形狀為長方形,圓形旱地噴泉布置在廣場中心,廣場兩側規則式配備圓柏、樟子松、柳樹等植物,結合方形花壇,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仍有交流、娛樂,起到放松情緒、陶冶性情并且美化校園環境的作用。
3人文性功能設計
作為一個特殊的單位,學校的文化底蘊一般都比較深厚,通常還具備非常豐富的人文氣息。所以在進行校園景觀設計時,需要緊密地結合校園的人文因素,從而能夠將一種形象鮮明以及獨具特色的校園主題突出出來。在榆林學院當中,沁園中孔子雕塑蘊含著積極的教育意義與道德追求,既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又呈現出豐富的現代感。相比校園中少之又少的雕塑,校園中置石的配置相對豐富,蘭馨園、楚園、蒲然園及聞新園等環境中把大小不等、造型各異的石頭,應用攢三聚五的方式放置在顯眼的地方,并在置石上題詞刻字表現出深刻的文化內涵及韻味;孺子牛、寸草心及龍騰等利用體塊巨大、造型奇特、顏色與質地特殊的材料制成,利用孤置的方式放在校園中,不僅陶冶師生的情操,而且給人帶來豐富的精神享受,豐富了校園景觀內涵。
4生態性功能設計
后現代景觀設計論文
一、后現代景觀設計語言的形式語言
后現代景觀的另一個主要特征是多元性,即設計靈感的多根基性。和現代主義的行事原則相比:一方面,它是文脈的,但又是非連續的;另一方面它是敘述的,同時又是體驗的;它是神話的,也是現實的。羅伯特•文丘里在華盛頓西廣場的設計中用大面積的白、灰色鋪裝投影了周圍的街區分布格局,運用地圖語言“敘述”了老街區的“城南舊事”,白宮的微縮模型畫龍點睛,增強了人們在地圖中穿行的空間感,增強了受眾的體驗;陳文令的紅人系列作品,讓一些貌似極不正經的角色,道貌岸然的陳述人間的美好和罪惡……讓你在驚心動魄的溫暖中,感悟道德的底線,感傷人世的情懷。查爾斯在沉思花園中對黑洞、分形的“敘述”共同體現了在后現代景觀設計中,形式元素構成的多元性。后現代景觀的象征性、隱喻性是景觀符號建構人文和科學聯系的產物,是后現代景觀詩意的具體手法,表現為景觀符號對語境的依賴性闡釋。岐江公園的設計,即利用原有工廠的設施,將船塢、骨骼水塔、鐵軌、機器、龍門吊車等船廠場地元素,采用了傳統的中式園林的亭、臺、廊、閣的敘述手法,對歷史和現狀進行疏解,使人們恣意徜徉于構筑物之間時,實時喚醒民族文化的回憶?,F代主義中,詞匯和語法的唯一性極大地束了語言表達,后現代關注語境,對詞匯和語法進行了疏解,豐富了空間的深層寓意,它是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大美術觀的具體聯縱和詩意釋解。對藝術家來說,創新可能就意味著從舊的現存的東西中挑挑揀揀,后現代藝術家善于運用歷史的場景元素進行拼貼與轉印,同時,賦予它們解構的形式,在看似混亂中,傳達了詩意的情感。
二、后現代主義景觀設計的反現代性
現代主義景觀所透露的精神訴求作為一種文化或美學與作為社會中的景觀精神訴求總是有著強的對立,這也是現代主義自身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不可調和的矛盾。相對于后現代主義,現代主義至少表現出下列幾種精神:專業單一、理性至上、機器感、經濟綁架。工業化在替代農業化的過程中,不僅帶來顯而易見的強大的經濟誘惑,更使社會產生了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一攬子變革。工業生產需要較強的專業化,必然導致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分工需要強有力的理性來約束。這在人類進化中扮演了強勢角色。但現代化在把人變成為現代化的主體的同時,也在把人變成現代化的對象。人類精神變得機械、單一、理性、約束、空洞。這造成了現代主義的景觀期待不可避免的以功能為主,冷漠而乏味。正如伯曼所言:“成為現代的就是發現我們身處這樣的環境之中,他允諾我們自己和這個世界去經歷冒險、強大、歡樂、成長和變化,但同時又可能摧毀我們所擁有、所知道和所是的一切。”對環境單調、單一以功能為主的、理性至上的、通約式的機器審美是不可取的。隨著物質積淀、文化發展、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介入景觀的方式更多體現為功能需求之外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個人經驗取代了通約式的訂置,人本身成為景觀的設計者、構成者和批評者。對任何事物的體驗都需要與周圍環境、前后序列和以往的經驗相聯系。后現代主義者反對通約,注重感性和個體體驗,在承認審美的復雜性的同時,對現代主義進行了顛覆。在現代主義者看來,許多微小的東西的不協調的堆積被后現代主義者重新解讀和重視,他們依賴情景和解釋,使科林斯柱式以各種方式與其他立柱形式進行對比,使其起到了“雄性的”作用,混沌普遍存在。在《向拉斯維加斯學習》中,文丘里作了這樣的描述:“那個地區的體系具有包容性:它包括所有的層次……他不是由專家控制、在視覺上容易接受的體系,處于運動之中的運動著的眼睛必須挑選和解釋各種變化的、并置的體系。”后現代景觀視野中的“專家”被世俗的眼睛所掩蓋,長久以來建立的以理性約束為基本特征的精英審美被大眾化所代替。
三、結語
后現代景觀設計的語言形式空前豐富,它跨越了時空的限制,設計者可以隨意截取人類語庫中的任何符號、片段,進行隨心所欲的拼貼。后現代景觀設計中體現出來的反現代性是對現代單一性的包容和對任意歷史形式的拼貼。它們共同依賴于語境的闡釋,是對個體審美的最大尊重。
作者:葛祥國 單位:江西服裝學院
濕地景觀設計論文
1項目概況及規劃理念
1.1項目概況
(1)獨特的資源優勢。臺兒莊地處暖溫帶,水源比較穩定,為物種的多樣性提供了基礎。(2)櫻花洲運河濕地與位于城市近郊的河流濕地、水稻田濕地等自然景觀與運河文化以及臺兒莊古城相結合,是頗具特色的旅游資源。此外,境內河流縱橫交錯,發達的水系也為濕地建設提供了各種資源。(3)交通便利。境內水陸交通發達,大運河橫貫東西,上通京津,下達江浙。(4)獨特的運河文化。規劃區北依運河古城,現古運河碼頭、船閘保存完好,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1.2濕地景觀與運河文化的交融
景觀的規劃設計一方面會受到自然條件、物理條件等顯性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會受到歷史、文化等隱性因素的制約。歷史文化特點與自然因素的任何一項都可以成為創造獨特景觀的出發點。景觀實體的設計離不開歷史、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的影響,一個規劃設計方案中最突出的特色大多源于當地的歷史文化。臺兒莊是展現運河文化的活化石,被稱為東方的古水城。京杭大運河臺兒莊段是臺兒莊區水運交通的動脈,也是臺兒莊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大運河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積淀,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運河文化及地域風情。打造一個具有地域景觀特色的城市休閑空間,在其設計上應充分融合地方歷史人文資源,在維護濕地生態的基礎上滿足人們的物質及精神需求。臺兒莊櫻花洲運河濕地景觀規劃的理念是指在自然生態資源的基礎上融入大運河文化,以維護生態景觀、傳承運河文化、保護并發展地域特色、拓寬市民休閑空間為規劃設計方向,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規劃中注重挖掘源于運河的人文景觀,塑造具有大運河文化的景觀結構、游覽模式、景區中小品、雕塑、公共設施、建筑風格等,讓人們領略濕地自然風光的同時,在視覺觸覺上體驗運河文化、民俗風情。
2臺兒莊櫻花洲運河濕地景觀規劃
運河文化可以影響運河濕地景觀規劃設計中的的方案構思、景觀功能劃分、景觀營造、交通組織方式、植物配置以及環境藝術小品和構筑物等。通過對臺兒莊現有的濕地景觀資源和運河歷史文化的調查研究,提出將運河文化與濕地景觀相融合的規劃設計方法,將本方案的規劃內容分為運河文化景觀營造和濕地景觀營造兩大塊,使櫻花洲運河濕地成為既具有歷史文化底蘊,又能滿足人們生活休閑的新空間。綜合規劃區域的場地現狀與周邊環境,將櫻花洲運河濕地劃分為八個功能分區和二十七個景觀節點。以運河文化為主線,濕地生態景觀為基礎,組織梳理規劃內容中的各要素。
現代材料景觀設計論文
1材料與景觀設計
進入20世紀,各個領域間的相互交流與融合逐步加深,景觀設計也從單一的藝術學逐漸進入多領域、多學科交流互動的時代,其中雕塑、繪畫、建筑等學科對其影響最大。這樣的現狀也使得景觀設計的表現手法更加多樣,綜合感受更為多元,其可持續發展勢頭在多種因素的推動下更為強勁,這也是未來景觀設計的必然發展趨勢。隨著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材料加工工藝不斷進步,各種新型材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新的表現手法正在不斷地形成與發展。通過高水平設計師精心構思和奇思妙想,許多在歷史上曾經與景觀設計無關的材料開始大量進入設計領域。科技與材料的完美融合體現著現代社會材料學與設計學之間相輔相成的促進與互動關系。但我們在今天也要注意到,景觀設計在今日正處于一個全球化共同發展、共同融合的新時期,中國的景觀設計也處在這個大環境之下。今天的景觀材料種類正日趨豐富齊全,我國的景觀設計材料的國際化進程也是必然的。我們今天的設計師處于這么一個時代中,他們的設計思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某些設計師的影響,這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種干擾,中國傳統設計的許多優秀價值觀在國際化形勢的沖擊以及建筑材料的變化下,開始逐步喪失其設計自主性,民族文化中許多優秀精髓的傳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礙,這也成為了我國的景觀設計在材料國際化、設計理念西方化的進程中所遇到的一大挑戰。
2材料與設計的新時代
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各種具有新的性能與表現力的材料被逐漸應用與景觀設計中,是以往的景觀園林設計師所未曾預料到的。今天的景觀園林設計者往往畢業于高等院校,受過專業、嚴格的訓練和學習,在設計領域的藝術感悟和切身體會也比以往的人更加豐富。他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材料的選擇更為多樣,設計理念更加豐富,所以他們在此基礎上對景觀的設計創作會更加符合時代要求,也更切合大眾審美標準。在設計理念發生改變的基礎上,新的設計理念會引導設計者運用新材料創作出讓欣賞者耳目一新的視、觸覺感受。即便是按照傳統設計理念進行,設計師在運用新材料時也不會因為設計手法過時而使作品欠缺藝術生命力。在使用新材料的過程中,設計者要使用好的手法使新材料與設計理念加以融合,作為一種景觀設計中的固定表現手法而存在。在新的時代里,材料和設計的特性明顯的被設計人的風格所左右,其中常被人們所提及的理念之一就是后現代主義建筑。這里我們要提到一個美國的著名建筑師瑪薩•舒瓦茨(MarthaSchwartz),這位思維活躍的建筑師設計了一些在想象力和表現力方面都非常與眾不同的作品,例如在里約購物中心的庭院設計過程中,她就出色的運用了新材料,使設計表現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她把庭院的長條形地段劃分為3段,在前端的坡地上,運用大量碎石鋪地與草地相呼應。在整個庭院的中心點上,坡地下方放置了一個高為12m的巨大鋼制球形體,水池位于庭院的中央,一條條光纖帶將黑色的池底劃分為許多等距的線段,在夜色的掩映中光纖帶會發出美麗的色彩。庭院的后半部,她設計了一大片傾斜于水池上部的休息平臺,人們可以在休息的時候,一邊喝著咖啡飲料,一邊享受身邊水域所帶來的涼爽。瑪薩•舒瓦茨在這一區域大膽運用純色彩進行創作,在對空間進行表達的同時,對地面鋪裝上的圖案進行強烈的空間對比。作品中最有個性的也是最受爭議的設計是遍布在整個庭院中的雕塑作品。這些雕塑是一個個青蛙,數量多達300個。它們都是鍍金材質,形態各異,有的棲息在水中,有的在草地上爬著,有的仰望鋼形球體。這些雕塑通過現代材料全新的表現,利用夸張的用色,理性的幾何結構等,形成了極具藝術性和現代工業感的大型景觀設計作品。她的設計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靈活運用很多都為經典。透過對作品概念的關注與強調,舒瓦茨不斷地挑戰著人們固有的設計思維定式。就是在設計者這樣不斷挑戰自我,推陳出新的過程中,現代材料的應用范圍才更加廣闊,景觀設計作品才能體現出更獨特、更有新意的式樣和形態。
作者:沈志野 單位:新鄉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