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宏觀經濟學知識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
摘要:雖然在歷史演進中宏觀經濟學理論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在從“研”到“教”的轉化過程中發生了滯澀。當前的宏觀經濟學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課程體系和內容設計不合理、本土化理論體系缺失等問題。后危機時代背景下,應當通過基礎理論與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創新等路徑實現宏觀經濟學教學的創新發展,構建凝練“中國智慧”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模式,全面、深入推進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
關鍵詞:后危機時代;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方向;路徑
一、引言
宏觀經濟學通常是指以失業、通貨膨脹、經濟周期和經濟增長等宏觀經濟現象為研究對象,以實現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等為目標,采取總量分析和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對總體經濟活動進行分析的一門科學。一般認為,現代宏觀經濟學起源于大蕭條,凱恩斯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是最早的宏觀經濟學“教科書”。在歷經數次“革命”與“反革命”的抗爭中,宏觀經濟學作為一門系統的經濟學說被確立下來,與微觀經濟學并立成為了西方經濟學的核心課程,呈現在曼昆、薩繆爾森、伯南克、阿西莫德魯、高鴻業等學者所編寫的教科書中。雖然與過去相比,在宏觀經濟學的一些關鍵性問題上,人們形成了相當多的共識,但對宏觀經濟學的批判從來沒有間斷過[1]。科斯曾將宏觀經濟學的新古典范式形象地喻為“黑板經濟學”,認為其只停留在理論推演,而無法解釋現實世界。2016年9月,保羅•羅默更是發表了一篇題名為《宏觀經濟學的麻煩》的論文,從經驗研究中的識別問題出發,再度對宏觀經濟學發難。他指出,當前宏觀經濟學主要是在“沖擊-傳導”分析框架下通過構造一些虛擬的外生沖擊來解釋經濟波動,而忽略了外生沖擊來源的微觀基礎,導致其對現實的解釋力在不斷下降。另外,以盧卡斯、普雷斯科特和薩金特為代表的部分著名經濟學家在面對理論存在的可能缺陷時,采取了相互支持的態度。由于權威代替了求真,宏觀經濟學逐漸背離了自啟蒙運用以來的科學精神,演變為一門偽科學[2]。那么,宏觀經濟學是否像學者們所批評地那樣脫離現實呢?如何改進宏觀經濟學的研究與教學,構建適合國內學生學習的宏觀經濟學呢?本文對宏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進行了有益探討,并提出了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與措施。
二、宏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研究市場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宏觀經濟問題的宏觀經濟學被引入了我國高校課堂,成為經濟管理類學生的主干基礎課程。宏觀經濟學的開設對于提高我國經濟學的整體水平,推動我國經濟學教學和研究,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宏觀經濟學的課程體系、知識結構以及教授方式不合理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一)課程體系設計不合理
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
一、宏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初級微觀經濟學和初級宏觀經濟學的聯系較少
大部分的高校在本科階段學習的是初級宏觀經濟學,而初級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和微觀經濟學的聯系較少,缺乏微觀經濟學的基礎,雖然目前高級宏觀經濟學是建立在經濟學共同假設的基礎上,但這部分內容在初級宏觀經濟學的書上往往涉及的很少,比如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這本書里,也只有最后兩章才有所涉及,學生會對因為找不到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而感到困惑。所以,現行的初級宏觀教材在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聯系的問題上還不能很好地解決本科階段學生們的問題。
(二)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用處的質疑
除了學習體系上的不完善造成學習宏觀經濟學的困難,學生們往往對宏觀經濟學的實用性產生質疑和困惑,由于宏觀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長期的經濟增長與短期的經濟波動,以及相關的通貨膨脹、失業和國際收支等問題,對于基本上還沒有工作經歷和社會經驗的大一、大二的學生們來說,學習起來會感覺比較抽象,難理理解,尤其是不能體會書本上的知識如何與現實生活有效地結合。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宏觀經濟學的時候,都會提出這門課的用處到底是什么,課程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工作的用處到底是什么等等諸如此類問題。
二、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進建議
(一)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
論宏觀經濟學教學的完善策略
一、宏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初級微觀經濟學和初級宏觀經濟學的聯系較少
大部分的高校在本科階段學習的是初級宏觀經濟學,而初級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和微觀經濟學的聯系較少,缺乏微觀經濟學的基礎,雖然目前高級宏觀經濟學是建立在經濟學共同假設的基礎上,但這部分內容在初級宏觀經濟學的書上往往涉及的很少,比如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這本書里,也只有最后兩章才有所涉及,學生會對因為找不到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而感到困惑。所以,現行的初級宏觀教材在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聯系的問題上還不能很好地解決本科階段學生們的問題。
(二)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用處的質疑
除了學習體系上的不完善造成學習宏觀經濟學的困難,學生們往往對宏觀經濟學的實用性產生質疑和困惑,由于宏觀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長期的經濟增長與短期的經濟波動,以及相關的通貨膨脹、失業和國際收支等問題,對于基本上還沒有工作經歷和社會經驗的大一、大二的學生們來說,學習起來會感覺比較抽象,難理理解,尤其是不能體會書本上的知識如何與現實生活有效地結合。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宏觀經濟學的時候,都會提出這門課的用處到底是什么,課程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工作的用處到底是什么等等諸如此類問題。
二、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進建議
(一)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
宏觀經濟學教學效果探討
摘要:
宏觀經濟作為高校開設的重要課程,其重要性不容忽視。但宏觀經濟學具備較強的抽象性與理論性,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總是缺乏積極性,學習效率不高,從而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提高宏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路徑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
宏觀經濟學;問題;教學效果
宏觀經濟學的傳統教學模式旨灌輸宏觀模型的推導,不注重理論模式實際背景的講解與解釋,以及不注重現實經濟現象的分析。為此,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宏觀經濟學不進理論抽象而且模型繁雜,學生對于教材中包含的圖形、模型與專業術語等都難以了解與掌握,學生逐漸喪失學習積極性,但宏觀經濟學又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所以提高宏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路徑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宏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方式簡單
宏觀經濟學創新與調控方向的轉變
摘要:當前我國進入經濟建設與發展新時代,對宏觀調控的發展帶來機遇與挑戰,為此以宏觀調控為依托發展而來的宏觀經濟學,需適時做出創新與調整,旨在保障我國經濟建設水平有效提高。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創新;調控;轉變
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人口與就業、國民收入及構成、總需求及總供給、要素與稟賦、經濟政策及經濟預期、經濟增長及經濟周期、國際經濟及國際貿易等經濟現象,其中經濟周期理論、就業理論、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通貨膨脹理論、財政貨幣理論及經濟增長理論,是構成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為使宏觀經濟學可以發揮積極效用,探討其創新與調控方向轉變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探討宏觀經濟學創新與轉變的必要性
1.夯實宏觀經濟學基礎。傳統宏觀經濟學并無微觀層面、中觀層面經濟理論作為支撐,其發展始終契合國家不同社會背景及歷史時期,為此在當前國際經濟一體化發展大背景下,需積極創新與轉變宏觀經濟學,使其在滿足我國經濟建設與發展切實需求的同時,能帶領我國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從中累積更多先進、高效的經濟發展經驗,縱觀國際分析經濟發展方向,在夯實宏觀經濟學基礎同時,為持續創新與轉變宏觀經濟學指明方向。2.顛覆總量分析法。在傳統宏觀經濟學中,總量分析法是較為常用的經濟探究手段,其存在研究范疇窄、脫離微觀基礎等問題,影響宏觀經濟學應用成效,為此宏觀經濟學分析方法需朝著現實化、針對化、微觀化方向發展,使其能從微觀經濟中總結創新與轉變依據,吹散以數字化、虛擬化為主的經濟研究泡沫,使宏觀經濟學研究范疇得以拓展且富有實效性。
二、探討宏觀經濟學創新與調控方向轉變的意義
1.解決價格問題。宏觀經濟學可以通過探討價格水平,解決產品價格問題,其所探討的價格水平具有普遍性、指導性,指引國家科學定價,在深入分析貨幣供需情況基礎上,了解國民需求總體水平,使產品定價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宏觀經濟學注重分析貨幣供需關系,在調節貨幣利息率、供給關系同時,可以影響總的物價水平與貨幣供給關系。傳統貨幣供給理論過于粗糙,容易造成物價水平持續攀升,產生通貨膨脹缺口,需求過度并影響價格穩定性。通過創新與調整宏觀經濟學,其研究視域得以拓展,跳脫以往收入決定論研究局限,結合市場經濟發展實況,合理供給貨幣,控制貨幣供給數量,使價格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高校教學改革下宏觀經濟學論文
一、宏觀經濟學教與學中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宏觀經濟學中概念抽象
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國家整體經濟的運作情況,宏觀經濟學的鼻祖凱恩斯認為宏觀經濟不是微觀經濟的簡單加總,研究宏觀經濟要從宏觀經濟總量出發研究,這也就產生立一系列宏觀經濟的概念和指標。宏觀經濟的概念和指標比較抽象,多數學生感覺看不見、摸不著,容易造成誤解和困惑。
(二)教學內容體系難懂
宏觀經濟理論是一門有爭議的理論經濟學,流派頗多,每一個流派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我國流行的本科教材多以西方薩米爾森等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者主編的經濟學教材為依據。為了體現宏觀經濟學教學的完整性,我國教材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理論體系基礎上,吸收西方其他宏觀經濟流派的理論內容,希望能夠把西方其他宏觀經濟流派的理論融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理論體系中,形成一套能夠全面反映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的教科書。但是這也增加了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難度。宏觀經濟學體系龐雜,爭論頗多,雖然在本科生教學中教師主要講解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但是為了讓學生全面了解宏觀經濟學,還是會涉及到眾多經濟學派,由于學派之間的學術排斥和對立,造成學生的疑惑與費解。
(三)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
學生學習宏觀經濟學主動性較差,主要因為:(1)認為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國家宏觀經濟問題,與自己以后的工作和學習相關性不強,學好宏觀經濟學對就業和生活關系不大,學習積極性不高。(2)在學習宏觀經濟學的過程中,由于沒有深入理解宏觀經濟理論,認為該學科對以后其他專業課的學習基礎作用不大,認為應付考試過關即可,故沒有下一番苦工奠定一個良好經濟學理論基礎的決心,學習過程草草了事。(3)由于宏觀經濟學理論概念抽象、體系龐雜、爭論頗多,學生對宏觀經濟理論理解混亂,更無法運用宏觀經濟理論來分析現實經濟問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4)本科生宏觀經濟學一般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很多學生思維方法和學習習慣還停留在中學時代的上,不會自我學習。學習方法單一,僅限于課堂上聽教師講解。因為上述原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為學習不努力,課前不預習,上課不思考,課后不復習和進一步閱讀相關書籍,被動地接收老師傳授的知識。
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學探索
作者:戴魁早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一、引言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本科生的基礎性課程,眾多學者(戰勇,2008;祖曉青,2010;李海明和翁衛國,2011)從教學范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案例教學等方面對該課程(初級教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討。然而,目前國內學者對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的教改關注的較少。中級宏觀經濟學為培養本科生的經濟學直覺和科研興趣的基礎性課程,也是進一步學習高級宏觀經濟學的先導性課程和認識經濟學方法論的實踐性課程。比較起來,經濟學基礎課程(初級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往往重視知識的傳授,而高級課程則強調論證的嚴密性和實證性,作為初級課程和高級課程之間的中級課程,則更多地起到培養學生經濟學直覺的作用。我們學院一直以來在大一開設宏觀經濟學(初級教程)的雙語教學,在大二開設中級宏觀經濟學的課程。本文就我們學院的教學實踐情況進行總結,嘗試對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改革進行有益的探索。
二、本科階段中級宏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由于我們學院本科教學一直使用曼昆的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因而,在這里主要分析該教材的一些主要特點。
1.理論的抽象程度高曼昆的宏觀經濟學是在美國的經濟實踐基礎上編寫的,是用來分析美國的經濟問題的,教材內的案例主要是來于美國。美國是以私有制為基礎,市場經濟結構完整,企業的市場化程度高;其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等發展充分。在這種環境下,不論是以需求為導向,還是以供給為導向的政策工具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而在我國,市場發育還相對不完善,國內的企業要真正成為獨立的主體,還需要深化改革。對于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現狀來理解宏觀學經濟的理論。其結果是,這些理論對學生往往顯得抽象難懂。
2.與宏觀經濟實際聯系緊密中級宏觀經濟學為培養本科生的經濟學直覺和科研興趣的基礎性課程,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要求非常高的課程。曼昆的宏觀經濟學對學生基礎和教師水平要求都很高,要求學生要具有微觀經濟學的知識基礎,要有較高的應用數學的能力,要有對一些現實的宏觀經濟現象的認識能力。不僅要求教師既要按照教學大綱講授完規定的教學內容,還要具有緊密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這些理論知識去分析和解決我國宏觀經濟現實存在的社會經濟問題的能力。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宏觀經濟分析的方法和宏觀經濟的科研基礎。
宏觀經濟學全英課教學探索
摘要:宏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其全英課的實施有助于培養學生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在英語環境中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能力。論文簡述了高校開設宏觀經濟學全英課的重要意義,介紹了宏觀經濟學全英課教學模式,然后論文針對目前該課程全英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重點討論如何從改進教學方法、完善反饋機制兩個方面對宏觀經濟學全英課教學工作進行探索與改革。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全英教學;教學方法;反饋機制;探索與改革
一、引言
宏觀經濟學是國內高校長期為經濟與管理類專業開設的基礎理論課,是經濟學知識體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目前該課程主要是借鑒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及方法,結合外國與中國的經濟發展實踐,闡述宏觀經濟學基本概念、原理、模型與方法,以著力啟發學生研究宏觀經濟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宏觀經濟領域問題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并為學習經濟與管理類專業的其他專業課提供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2]。目前基于我國改革開放事業深入發展的需要,高校應該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管理學和經濟學應用型人才。為此,一些高校已嘗試開設宏觀經濟學全英課程。高校通過開設此課程,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宏觀經濟領域內的國際視野,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宏觀經濟知識的英語思維、表達和應用能力,所以可以培養出具有豐富宏觀經濟專業知識且同時具有較強英語表達能力的復合型應用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經濟參與經濟全球化發展。但是,當前高校在宏觀經濟學全英課教學實踐中遇到了一些普遍性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該課程教學質量,亟待解決。作為宏觀經濟學全英課主講教師,筆者基于自身教學實踐寫此論文探討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希望所提教學探索與改革建議對高校同行的全英教學工作有參考價值或啟示作用。
二、宏觀經濟學全英課教學模式簡介
當前國內高校宏觀經濟學全英課教學模式大體相同,具體情況簡介如下。首先,任何專業課全英教學模式都要求使用優秀的英文教材和課件,宏觀經濟學全英課也不例外。在宏觀經濟學全英課教學中,國內高校大都選用國外主流英文原版教材和課件。例如,筆者所在高校選用國家教育部推薦《宏觀經濟學原理》(英文版•第6版,羅賓•巴德(RobinBade),邁克爾•帕金(MichaelParkin)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作為課堂授課教材,該英文版教材配有作者編寫的英文版PPT課件和其他教輔資料,方便教師授課使用。在使用過程中,筆者覺得這確實是一本邏輯和結構都比較嚴謹且通俗易懂的國外英文原版教材。在教材使用上,考慮到班級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還需指定中文版宏觀經濟學教材作為輔助教材,要求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在課下自學中文版宏觀經濟學教材中的相應內容,以確保他們能跟上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教學進度。其次,全英教學模式只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授課使用英文的比例很高,而不是100%用英文授課。具體講,在講授宏觀經濟學的疑難之處(例如某些專業術語的中文譯名、舉例中難懂的內容等)時可以使用少量中文,但總體上要求教師每節課英文授課比例原則上不低于90%。此外,教師用英文授課時,要靈活掌控語速,特別是在講授知識難點時,要養成適當放慢語速的習慣,以便于學生聽懂和掌握相關知識點。再次,全英教學模式要求課后作業和期末考試的內容全部是英文題目,且每個學生必須用英文完成作業和考試中全部題目。學生要獨立完成平時作業,并在指定時間上交,作業成績是學生平時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期末考試采用閉卷考試形式,考試題型與平時作業題型可以類似,但內容絕對是不同的。此外,為了培養管理學和經濟學應用型人才,必須考核學生運用宏觀經濟專業知識分析與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應用能力,所以考試題型與平時作業題型中都應該體現宏觀經濟基礎知識測試與宏觀經濟案例分析并行。最后,為提高教學質量,宏觀經濟學全英課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比例應設置在較高水平。各高校可根據自身要求設置這一比例。例如,筆者所在高校教務處要求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比例為70%,這在很大程度上督促學生要重視這門課的平時學習,不可抱有僥幸心理。
三、宏觀經濟學全英課教學中遭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