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宏觀經濟論文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我國經濟調控中宏觀經濟論文
一、從世界市場經濟發展特點看宏觀調控的不可或缺性
宏觀調控,是指國家從宏觀經濟角度,運用各種調控手段,為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對市場經濟進行總量和結構進行調節和引導。一個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要包含許多要素:國家是宏觀調控的主體;市場經濟的運行過程和結果是宏觀調控的對象和客體;經濟增長、價格穩定、外匯等是宏觀調控的手段或工具。
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缺一不可。在市場經濟國家,宏觀調控有兩種基本的形態,一種是當總需求不足、失業率上升時,宏觀調控通過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擴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另一種是,當總需求過于擴張引起通貨膨脹率上升時,宏觀調控通過加息、緊縮財政開支等措施來抑制通脹。因此,宏觀調控一般都把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四個主要目標。宏觀調控的藝術就在于找到穩定和增長的平衡點,也可以說是找到四個主要目標的最佳結合點。
在西方國家也曾經出現過經濟停滯、失業率上升和高通脹率并存的所謂“滯脹”。這更是宏觀調控所要努力避免的。從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來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宏觀調控都是政府重要的職能。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建立健全的宏觀調控體系。宏觀調控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不存在何時結束的問題。
二、海關在我國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
從中國經濟發展方面來看,在國家機關中,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外匯管理局等都是履行國家宏觀調控職能的國家機關。
除此之外,海關也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部門,在國家宏觀調控中占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
我國證券市場宏觀經濟論文
一、我國證券市場周期與宏觀經濟周期運行特征
從國外成熟證券市場來看,證券市場運行周期與經濟運行周期是一致的。我國證券市場處于初級階段,情況比較復雜,存在長期背離,但近來趨同傾向逐步顯現。
1、我國證券市場周期運行趨勢
回顧歷史,中國證券市場起步晚、時間短,1990年年底至今的20年中,證券市場的第一周期是從1990年開始的,1990年12月至1993年2月為周期的上升點,下降階段為1993年2月至1996年1月;第二個周期是從1996年1月至2005年9月,其中上升階段是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此后股市出現了較大的下跌行情,持續了4年多。2005年6月至2007年股市短期上升,但是2007年以后我國股市隨著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呈現跌宕起伏。由于證券市場正處于國家主導的市場構建當中,所以周期更多表現為政策周期而非宏觀經濟周期。證券市場出現的幾次動蕩主要是有國家政策推動,而非經濟推動。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股市逐步走向合周期化的趨勢。我國宏觀經濟周期運行趨勢經濟周期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復蘇、繁榮、衰退、蕭條,其中,復蘇和繁榮階段構成了經濟周期中的擴張期,而經濟的衰退和蕭條階段則構成了經濟周期中的收縮期。在這里我們選取與證券市場相對應的經濟發展周期進行對比分析,分別是1991年至1999年之間的一個周期,以及2000年至2007年的第二周期。在第一輪宏觀經濟發展周期(1991-1999年)中,1991年-1992年味經濟的上升期,1993年-1999年味下降期。宏觀經濟在經歷了1978年-1991年的增長高峰后,并未進入周期性低谷,而是以小幅緩收為基調。從1993年下半年步入經濟收縮期,GDP增長率平均每年下降僅1個百分點左右。2000年以來,中國各項經濟指標均出現較大幅度的回升,經濟增長率也由1999年的7.1%增加到2007年的11%。預示著新的一輪經濟周期上升階段出現。2003年下半年以來,物價開始出現上漲的趨勢,直至2008年第三季度,政府通過宏觀調控以控制物價上漲及信貸過快增長的趨勢,中國經濟擺脫了通貨緊縮的狀態。中國宏觀經濟步入由于重工業化所帶來的高增長周期。總體來看,我國經濟連續在10多年保持高速增長,雖然當前我國經濟正在經歷宏觀調控的考驗,國際經濟形式不穩定,我國的經濟結構正在進行調整,風險依然存在,但是我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未來經濟可能還有20年的持續高增長。
2、二者之間的相互關聯
從根本上說.股市的運行與宏觀的經濟運行應當是一致的,經濟的周期決定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變化反映了經濟周期的變動。我國證券市場由于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是以政府的政策調整調控為主,出現了很多背離經濟周期發展規律的現象。隨著市場的成熟,國家對經濟與證券調控手段的變化以及證券監控力度的加大,經濟與證券市場的關聯度逐步加大。縱觀中國證券市場周期與宏觀經濟周期,在1996年以后出現了背離,股票價格指數并未體現出宏觀經濟先行指標的功能。由于這種背離的存在,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周期與宏觀經濟發展周期并不完全吻合,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的成熟,根據國際一般看法,未來的證券市場與宏觀經濟形勢將逐步趨同,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良好態勢將帶來證券市場業績的回升。
二、影響證券市場走勢的宏觀經濟因素
宏觀經濟學數學化思考
摘要:數學作為一種工具在宏觀經濟學研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宏觀經濟學是否應該“數學化”一直以來在學界沒有一致看法。宏觀經濟學是關于“人的行為”的學問,是社會科學的分支,岡此,宏觀經濟學不應該被完全的數學化,數學只是宏觀經濟學研究借用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通過回顧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發展歷程,分析經濟學者關于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爭論,對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探究如何正確看待宏觀經濟學的數學化,為宏觀經濟學未來發展提供可選方向。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數學化;均衡分析;動態分析
自19世紀以來,數學的發展為經濟學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西方經濟學家大量地將數學運用到經濟學的各個方面進行研究,就連過去較少使用數學的宏觀經濟學的研究,現在也充斥著復雜的數學公式。數學被引入宏觀經濟學的研究,迅速得到了大部分經濟學家的認可,他們認為數學可以使問題量化,運用清晰的邏輯將復雜的經濟問題解釋清楚;而隨著經濟分析被引入越來越深奧的數學,也引起了一些經濟學家的質疑,重視數學,忽略事實,輕視了邏輯思維在分析問題中的地位,高度數學化的經濟學真的是宏觀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嗎?這一問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因此,本文針對當前的宏觀經濟研究數學化趨勢作出分析與建議。
一、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起因和表現
數學化是對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歷程總體上的認知,數學被引入宏觀經濟學的研究雖然有著漫長的歷史,但隨著時代和發展階段的不同,數學在宏觀經濟學中的地位也大有不同。現在的宏觀經濟學數學化主要表現在研究過程已經沒有使用純語言的表達和分析,往往都是借助復雜的數學語言和模型進行分析。
(一)宏觀經濟學數學化的起因
在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通常把凱恩斯在1936年發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簡稱《通論》)作為現代宏觀經濟學建立的標志,30年代的經濟危機又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建立的現實要求,而經濟學本身的發展也為宏觀經濟學發展提供了條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濟計量學和數學在微觀經濟學的廣泛應用推動了宏觀經濟學的數學化,為宏觀經濟模型建立以及運用宏觀經濟模型進行經濟預測和政策指導起著重要的作用。宏觀經濟學數學化趨勢最根本的起因主要是其研究問題的依據和分析工具。它依托基本的經濟學原理出發,通過行為人的各種行為對經濟產生的影響達到某種均衡狀態,進而探究均衡狀態下的最優化,而數學剛好為其提供了研究這些問題的方法和工具。數學模型又為解釋這些經濟現象和理論提供了平臺,例如供給———需求曲線模型被廣泛應用到市場優化配置和政府干預市場的政策制定中。除此之外,邊際分析理論、計量理論等數學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化是宏觀經濟學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也是宏觀經濟理論迅速發展的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