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編精選了8篇河道清淤方案范例,供您參考,期待您的閱讀。
海綿城市理念的河道治理措施探討
【摘要】傳統的河道治理方法已不能很好解決城市化進程加速所帶來的各種“水問題”,而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的出現,對河道水環境治理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文章基于海綿城市理念,從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兩個方面對河道治理措施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于傳統河道治理的全新思路,以期為河道水環境整治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河道治理;海綿城市;河道水環境
1前言
近20年來,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出現了內澇、缺水、水臟等一系列“城市病”。為解決這些問題,2013年我國提出了“建設自然滲透、自然積存、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1],近年來,我國海綿城市的建設已經初見成效。海綿城市是以城市的雨洪管理及低影響開發等為核心[2],通過“滲、滯、蓄、凈、用、排”技術實現,使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時具有良好的“彈性”[3]。建設海綿城市對緩解城市內澇、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河湖水系是海綿城市的蓄水體也是納污主體,河道能夠對排入水體的污染物進行稀釋凈化,但當污染物濃度超越了河道的自凈界限,就會造成水體污染。水污染已經成為建設海綿城市進程中的巨大阻礙。傳統的河道治理方法存在較多弊端,本文基于海綿城市理念對河道治理措施進行分析。
2傳統河道治理方法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河道治理方法主要是通過在河道修建水利工程來達到控制河道流量、遏制河流水勢的目的,以達到滿足人們對日常生產、生活、防洪、發電、航運等多方面的需求。而修建這些水利工程改變了河道的天然形態,勢必會對河流水循環系統造成不可避免的消極影響[4]。如修建堤防破壞了水陸連續性從而導致沿河濕地大量消失,水陸生態連續性遭到破壞。硬化河道修建硬質化邊坡會使河水失去自凈能力,水質會越來越差;阻止河水下滲,破壞地下水的補給,加重城市缺水問題;失去兩岸的植物屏障,不僅容易造成河床泥沙和垃圾淤積,暴雨時期容易發生洪水災害。河道裁彎取直使得河道縮短,水域面積減小,河道中的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河道水流速度加劇使得下游河段洪峰提前,對防洪造成巨大壓力。因此,傳統的河道治理方案需要改變,基于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河道治理應從全局出發,進行全流域綜合化治理,優化河道水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維護水生態平衡,提高河道自凈能力,打造以“人水和諧”為原則的生態型河道。
3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思考
摘要:近年來,溫宿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存在一些問題,不僅會影響當地的農田灌溉和生活用水,還會對環境保護造成不良影響。面對這種情況,溫宿縣河道工作中心正在積極制定優化處理措施,以提升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效果,為當地的環境保護與農業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關鍵詞:農田水利;河道;治理;河道清淤
在修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促進農田的良好種植,實現水資源的均衡利用。隨著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的修建,河道治理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因此,相關人員需要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調研,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1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存在的問題
1.1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缺乏合理性
在當前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況,導致當前的河道治理工作不理想。很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會出現選址錯誤、施工質量差、施工設備老化陳舊等情況。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如果出現了選址錯誤的情況,不僅不能有效解決附近居民缺水用水的問題,還會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意義喪失。由于農村與城鎮具有一定距離,地理位置較為偏遠,政府對其管理和資金支持方面的力度不高,導致村民濫用周邊河道的情況。一些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建設之后不能有效地發揮出使價值,不能夠很好地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的情況,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
1.2河道污染問題
地方防洪治澇工程設計要點分析
1工程概況
洪澇災害頻繁且如此嚴重的原因也受人類活動的影響,總結如下:1)鎮遠縣城上游有兩岔河水庫、觀音巖水庫、紅旗電站,下游有東峽電站,幾個水庫間的運行調度不當便會失去上游水庫調洪削峰的作用,增加下游縣城的負擔。2)縣城地形狹窄,城區用地緊缺,建筑物盲目向河道發展,擠占河道,導致河道行洪能力降低。3)舞陽河及其支流小田溪上游水土流失嚴重,造成河道淤積,支流小田溪因淤積嚴重,河床抬高,河床與兩岸地面高差已逐漸降低,河道改道頻繁,發生5年一遇洪水即會產生洪澇災害。根據洪災的成因,制定上下游各水庫間運行調度方案,確定其防洪限制水位,加強對河道的管理,清除礙洪建筑,加強上游水土保持,減輕河道淤積,整治河道,提高河道行洪能力筑堤保護城區應是本次設計的重點。
防洪治澇總體方案是: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結合流域規劃,利用上游已成兩岔河、觀音巖、紅旗水庫的調洪削峰作用,對舞陽河干流城區河道和小田溪支流進行整治,以達到規定的防洪標準,治理范圍即舞陽河干流中峽電站到東峽電站5.7km河段,小田溪支流與干流匯口到上游1.615km河段及鐵溪支流與干流匯口到上游4km河段,共計治理河段長11.315km,保護城區面積6km2,保護人口10萬人。
2水文與氣象
2.1流域概況
舞陽河為沅江一級支流,發源于貴州省甕安縣東南部二道崖,由西向東流經黃平縣、施秉縣、鎮遠縣、玉屏縣,到湖南懷化市后折向南流,在洪江市上游匯入沅江,全長400km,流域面積11030km2,總落差490m。鎮遠縣城位于舞陽河中上游河段,大菜園水文站以上主河道長137km,控制集水面積2200km2。根據舞陽河流域梯級開發方案,鎮遠縣上游已建有兩岔河、觀音巖、紅旗3座具有明顯調洪削峰作用的水庫。城區上游左岸有小田溪支流匯入,該支流河道長11.5km,流域面積41.5km2。該流域森林覆蓋率不到10%,水土流失極為嚴重,導致河床淤積抬高。城區下游左岸有鐵溪匯入,該支流河道長22.25km,流域面積114km2。
2.2有關電站對鎮遠防洪之影響
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對策
摘要:為優化農村水生態的建設,為人們生活提供良好的水源,要求加快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完成河道疏通。而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雖然完成了這項工作,但也帶來了其他問題,引起不同的水資源災害,需提出對策,以實現水生態環境的優化。
關鍵詞: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河道質量
水利工程的作用是,調配自然環境中水的分布,避免災害,中小型水利工程包括的項目有水庫、引水工程等,為農田灌溉與人們生活提供用水。河道是水源的主要來源,也是中小型水利工程治理的前提,但治理期間出現的問題,影響了水利工程的建設,急需解決方案。
1河道治理的現狀
河道的原始情況。水是人們必需的資源,但由于水源的分布不均,很難滿足各地區人們的需求,特別是水源與人們居住區的距離,距離較近,進入豐水期后,居住區可能受洪澇影響,相反,會增加工程引水的困難,增加了河道治理的難度。河道內的污染。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治理力度較弱,且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排放的生活與工業廢水逐漸增加,且大部分都流向水體,超出水體的自動凈化能力,同時,由于土地使用不合理,也將給治理帶來不利影響。管理不足,河道的形成會受自然環境影響,呈現出不規則的分布狀態,致使一些河道位于管理邊界以外,未及時治理,同時因為缺少長效的治理機制,增加了治理工作的阻礙[1]。
2中小水利工程治理河道方式的優化
2.1加大河道建筑管理的力度
縣用水現狀和水環境治理綜合措施
[摘要]從盤水縣水資源現狀、可供水量和水質情況展開研究,得到盤山縣目前水資源短缺、供水矛盾突出、水質情況差,可開采利用、回收的水量有限等一系列問題,現階段除從外界調水外,還應通過水環境治理來改善水量、水質情況,主要措施是采用河道清淤、水庫水質凈化池、河道濕地建設以及生態護坡建設,從而保障農田灌溉河生態養殖用水水量和水質。
[關鍵詞]水田;現狀用水量;供需平很;灌水率;灌溉水利用系數;設計流量
1引言
盤山縣是遼寧省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榮膺“中國河蟹產業第一縣”稱號,并被省政府確定為“遼寧省一縣一業示范縣”[1]。盤山縣水田灌溉用水來自于遼河,由于遼河水質目前為Ⅳ類水質,通過繞陽河水生態綜合治理措施,可使遼河水通過繞陽河儲存、生態凈化等措施達到Ⅲ類水質,從而為盤山模式的“稻田養蟹”“蟹田養稻”有機產業發展,創造綠色無公害的生長生態環境。
2水資源分析
2.1盤山縣水資源現狀
盤山縣人均淡水占有量為380m3,按人均占有量低于700m3以下為嚴重貧水區的劃分標準,盤山縣已被列為全國嚴重缺水地區之一。現狀水資源嚴重短缺、供水矛盾突出,地下水作為戰略儲備水源開采受到限制和保護,污水再生和海水淡化等水量有限,因此,經過盤錦市水資源論證后,決定進行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建設,其目的是把現階段開發利用程度較低的渾江水調往大伙房水庫后,用管道輸送到盤錦市,為盤錦各縣市提供所需生活和工業用水,大伙房水庫輸水工程規劃年向盤錦市的總供水量為1.94億m3/年,日平均供水量53萬m3。盤山縣56萬畝水田需水每年約5億m3,需上游水庫調水每年約1.5億m3。
談河道生態治理工程設計
1河道綜合整治方案
1.1擬定綜合規劃方案
1.1.1營造美麗的河流景觀
為豐富河道內水流流態,穩定河勢,豐富河流地貌形態,提高河流自凈能力,修建潛壩,建設呈多形態河流生態濕地湖。
1.1.2確定河流的風格
不同的自然、歷史和文化特征使河流的風貌有較大差異,側重發揮河流的復合功能,確定河流的風格即河流本身。包括河流本身的空間結構(平面和縱、剖面形態,流水、河灘、壅水壩等)、河流空間中的景物等。
1.2工程總布置
河道綜合整治成效評價體系構建
摘要: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成功度分析法,細化河道綜合整治項目過程評價、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評價指標,構建了河道綜合整治成效評價體系,確定了各指標權重。結合具體工程項目,分析了河道綜合整治項目綜合效益分項方法,以期為同類工程項目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成功度分析法;河道綜合整治;評價體系
0引言
隨著城市現代化和工業化進程加速,河道作為重要的水利基礎設施,已經全方位融入城市發展體系中,成為城市生態環境和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人文歷史和現代經濟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城市興利通航、水運運輸、防洪治澇的重要基礎設施,兼具人文休閑和景觀娛樂等生態功能。然而,由于高強度開發、水污染、河流淤泥沉淀等原因,造成城市河流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嚴重影響河道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區域經濟發展要重點加強河道綜合整治工作的要求,通過構建生態護坡、河道清淤、水質改善等措施,落實生態環境修復和景觀綠化責任。為合理協調河道綜合整治工程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客觀、準確評價河道綜合整治工程效益,有必要構建河道綜合整治工程評價指標體系,并結合具體工程項目分析河道整治成效,為河道綜合整治項目實施和評價提供有益參考。
1研究思路與評價指標選擇
1.1研究思路。當前,城市河道主要面臨水體污染嚴重、河道淤積、生態環境建設不足等問題,河道整治勢在必行。但由于缺乏科學、系統的河道綜合整治評價指標體系,導致河道整治工程項目存在整體評價難度大、缺乏可量化的評價體系等問題,有的河道整治工程不能協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施工資源分配不合理,可能導致原河道缺陷問題的重新暴露,造成人力、財力、物力資源的浪費。鑒于上述問題,在河道整治項目交付運營一段時間后,對河道整治項目進行后評價。基于層次分析法和成功度分析法,借助層次分析法確定各項指標權重,并采用成功度分析法,獲得河道綜合整治項目結果,將兩者結合,評估河道綜合整治項目產生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1],明確項目實施成效。
1.2構建河道綜合整治項目指標體系。分別從河道綜合整治立項、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方面選擇綜合評價指標。(1)項目建設過程評價指標。項目建設過程評價指標包括項目決策正確性、工期變化率和實際生產運營狀況。①項目決策正確性是指項目建設實際情況與決策規劃目標的差異,評價項目實施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方面的影響,綜合判斷項目決策實施的合理性和正確性[2],屬于定性指標;②建設工期變化率是指項目建設實際工期提前、延誤情況,項目提前完成時間越長,表明河道整治項目實施效率越高。建設工期變化率可通過實際實際完成工期與計劃完成工期之間的差值除以計劃完成工期后獲得[3],屬于定量指標;③工程運營管理情況。該指標主要反應項目實際生產運營情況,總結項目運營管理制度、管理水平,根據項目決策目標,總結項目管理經驗和項目運營管理方向,屬于定性指標。(2)項目經濟效益評價指標。河道綜合整治項目經濟指標應結合項目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項目靜態投資回收期、經濟內部收益和工程投資額變化率指標[4],均為定量指標。①靜態投資回收期。具體項目實施方案財務投資回收能力,直接反映項目實際經濟效益水平。②經濟內部收益率。反映河道綜合整治項目對國民經濟貢獻率,表明工程建設計算期限內經濟效益折現率,是工程項目占用資金所得動態收益率。③工程投資額變化率。即河道綜合整治項目實際投資額與計劃投資額變化情況,以實際投資額和計劃投資額的差值占計劃投資額比例計算獲得。(3)項目社會效益評價指標。河道綜合整治項目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再就業影響、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和居民生活質量提升情況,均為定性指標。(4)項目生態效益評價指標。河道綜合整治項目生態效益指標主要包括水質改善情況、植被覆蓋率、濱水景觀多樣性。①水質改善情況。該指標主要通過檢測河道水質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學需氧量(COD)等指標分析水質改善情況。依據《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確定水質改善情況,屬于定量指標。②植被覆蓋率指標。反映河道綜合整治項目植被覆蓋情況,以項目實施前后植被覆蓋面積與河道岸坡總面積的比值作為判斷依據,屬于定量指標。③濱水植物多樣性。反映河道生態景觀生態景觀構建程度,包括硬質、軟質景觀建設生態環境效應,屬于定性指標。根據上述分析,構建河道綜合整治項目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水務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謀劃
2019年,水務局圍繞“推動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中心工作,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鄉村振興為重點,不斷強化水利管理和改革,全力抓好各項工作,共爭取資金651.9萬元,現將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重點項目實施情況
(一)推動綠色發展,助力振興鄉村,構建京津生態屏障
深入貫徹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和“兩山”理論,圍繞“生態支撐、水源涵養”中心工作,多方位爭取項目資金,綜合施策、全面推進,推進京津風沙源和地下水超采兩個工程建設。在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中,實施2018年度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水利建設項目,國家投資843萬元,涉及10個行政村,治理小流域15平方公里,水源工程73處、節灌工程48處。目前已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積14平方公里,水源工程70處,節灌工程45處。在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項目中,完成了2018年度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地下水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共涉及14個鄉鎮34個村,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7688畝,其中地下水高標準管灌工程15208畝,固定式噴灌350畝,微噴538畝,小管出流1592畝。配套水泵100臺,更新井27眼,維修井8座,新建蓄水池22座,農用低壓配電64處,配套變壓器4臺,新建井房76處;鋪設主管道190.25km,管道出水口2486個,項目總投資2252.81萬元。實施了2018年度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地下水高效節水灌溉獎補資金項目,共涉及7個鄉鎮9個村,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750畝,配套機井8眼,更新機井5眼,井口防護1眼,新建100m3蓄水池2座,新建泵房10座,安裝出水口340個,總投資234.82萬元,預計年底前全部完工。
(二)服務“三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緊緊圍繞全縣脫貧攻堅,加快推進貧困鄉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和移民后扶工作。一是堅持抓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和運行管護,堅決打好水利脫貧攻堅戰,助力鄉村振興。2019年在鞏固已有供水工程的基礎上,按照“因地制宜、靈活多樣”的原則,聚焦“建得好”“改得好”“管得好”。2019年累計實施了5個批次的飲水安全工程,共安排飲水安全資金共安排飲水安全資金323.45萬元,其中,分散工程291處,集中工程11處,涉及全縣17個鄉鎮,83個村,838戶,2547人,其中脫貧村40個,貧困戶373戶,1000人。通過落實補助政策,下大力解決季節性缺水問題,目前全縣飲水安全全部達標。二是堅持做好移民后扶工作。做好移民直補工作,為確保全縣移民直補資金準確發放,我局對全縣水庫移民進行了“一人一卡”核準登記,以維護移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目前該工作已接近尾聲,預計12月底將2019年下半年移民人口直補資金準確及時發放。實施移民后扶項目。2018年第一批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扶項目,總投資419.64萬元,現已進入施工階段。2018年第二批、2019年第一批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扶項目,總投資分別為661萬元、645萬元,均已通過市局評審,待市局審批后進入施工招標階段;2019年第二批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扶項目總投資308萬元,目前正在現場勘察階段。為規范移民后扶項目管理,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全面組建移民項目儲備庫,目前全縣移民村項目庫建立工作已全面完成。上述項目的實施將有力地促進庫區安置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三)以保障供水為目標,加快推進縣城管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