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網精心挑選了品管圈護理論文范文供你參考和學習,希望我們的參考范文能激發你的文章創作靈感,歡迎閱讀。
品管圈護理論文范文1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月~2014年6月期間在我院精神科工作的48名護士。這48名護士均為女性。她們中有護師18名,護士30名,有本科學歷者3名,大專學歷者23名,中專學歷者22名。她們工作的時間在1~25年之間,平均工作時間為8.5年。
1.2管理方法
我院精神科從2014年3月開始在護理工作中應用品管圈管理法。進行品管圈管理的方法是:
1.2.1成立品管圈小組
本次研究中成立的品管圈小組由精神科主任、護士長和這48名護士組成。由精神科主任任圈長,由精神科護士長任指導員。同時,我院將品管圈中的48名護士平均分成6個組,每組有8名護士,每個小組由一名工作經驗在10年以上的護師任小組長。
1.2.2制定護理計劃
在成立品管圈小組后,由品管圈的圈長和指導員先制定日常的護理計劃,并將護理計劃公開供所有圈員討論。在討論結束后,由各小組的組長負責統計圈員討論的結果,并將討論的結果上報給圈長和指導員,再由圈長和指導員修改并確定最終的護理計劃。
1.2.3實施護理計劃
在圈長和指導員確定護理計劃后,由指導員負責安排每個品管圈小組的具體護理工作,尤其要重點安排對病情危重患者的護理工作。一般來說,品管圈的指導員會安排組員工作經驗豐富、護師數量多的小組專門負責病情危重患者的護理。此外,在護理工作實施期間,由圈長和指導員負責監督護理工作的質量,并對護理工作質量好的小組和圈員提出表揚,對護理工作質量差的小組和圈員進行批評和指導。
1.2.4定期對品管圈組員進行業務培訓
在實施品管圈管理法期間,品管圈的指導員可根據每個品管圈小組的工作情況,對其組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業務培訓。進行業務培訓的項目主要包括:對病情危重患者的急救方法、對病房進行管理的方法和護士與患者進行溝通的技巧等。
1.3觀察指標在實施品管圈管理法
3個月后,觀察并記錄我院精神科這48名護士在實施品管圈管理法前后基礎護理工作的評分、專科護理工作的評分、對危重患者護理工作的評分、書寫護理記錄的評分、對病房環境維護情況的評分、對急救藥品和器材使用情況的評分和護理服務質量的總評分。其中,護士基礎護理工作評分、專科護理工作評分、對危重患者護理工作評分、書寫護理記錄評分、對病房環境維護情況評分和對急救藥品和器材使用情況評分的滿分均為20分。護士一項護理工作的評分越高,說明其該項護理工作的質量越好。護士護理服務質量的總評分為上述護理工作評分的總和。
1.4統計學處理我們使用
SPSS17.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采用χ2檢驗,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實施品管圈管理法3個月后,我院精神科這48例護士基礎護理工作的評分、專科護理工作的評分、對危重患者護理工作的評分、書寫護理記錄的評分、對病房環境維護情況的評分、對急救藥品和器材使用情況的評分和護理服務質量的總評分均明顯高于實施品管圈管理法前,組內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3.討論
品管圈護理論文范文2
1、深化轉變護理觀念,在XX年基礎上,更加深入開展整體責任制護理。提高服務質量,續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增強工作責任心。作為責任組長,加強責任護理分工,組織協調本組工作,切實落實扁平化護理,能級對應,責任到人,帶領本組組員對病區患者實施全程無間隙系統護理。加強落實“優質護理服務”,全面加強臨床護理工作,強化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
2、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點,保證護理安全,杜絕嚴重差錯及事故的發生。嚴格要求自身,強化護理安全意識。嚴格落實護理技術操作規程、流程,嚴格按照三甲標準實施全程護理。對本組低年資護士以及有思想情緒的護士加強管理,做到重點交待、重點督促。切實做好護理安全工作,減少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隱患及患者的不良投訴。自身努力加強急危重病人、臥床病人的護理,協作護士長不定期的進行護理安全隱患檢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從自身原因進行分析,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吸取深刻的教訓,提出防范與改進措施。
3、努力加強護理理論知識及護理操作技能的學習。自身嚴格要求,不斷深化細化學習消化專業護理理論知識,更新知識面,提高層次。希望在護士長的帶領幫扶下,加強護理搶救操作技能的學習鍛煉,更好的掌握中心靜脈壓測定,人工氣道,呼吸機應用等等的護理操作技能。并且完成護理部科室要求的操作技能考核。在實際工作中,與低年資護士一起學習進步,為患者更好的服務。
4、積極參與院內院外的各項培訓,繼續教育學習,望有機會參與消化專業護理??浦R的培訓,更好的掌握內鏡下各種手術的術前術后護理。
5、作為本科室帶教組長,已擬定好書面帶教計劃,努力做好護生實習期間的帶教及管理工作,保證護生安全,不斷加強護生護理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的學習,不斷提高動手能力及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共同學習,一起成長。
品管圈護理論文范文3
摘要目的:探討激勵機制在護理管理績效考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科室構建科學的護士績效分配方案,將激勵機制應用于績效考核中,采用關懷激勵、榜樣激勵、培訓激勵、參與激勵等方法,提高護士工作積極性。結果:應用激勵機制后,出院回訪病人滿意度、護士的滿意度均優于應用激勵機制前。結論:應用激勵機制,提高了護士的績效,改善了護理服務質量。
關鍵詞 績效考核;激勵機制;護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51
激勵是指根據活動參與者的心理需要,科學的運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來激發參與者的動機,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使之朝一定目標行進的心理過程[1]。激勵最主要的作用是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使其自覺自愿地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醫院,我科是優質護理服務病房,服務要求高、責任性強、任務繁重。護理工作中存在大量壓力源,影響護士的身心健康和護理質量,而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生命與健康。如何能讓護士在承受一定壓力的情況下,又能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是護理管理者研究的重點[2]。我科積極探索科學的護理績效考核辦法,開始應用激勵機制,取得良好效果,現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我院老年內分泌科護士共22名,其中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6名,護師11名,護士3名。
1.2方法
1.2.1科室成立質控考核小組護士長與2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組成4人考核小組,根據崗位工作質量、工作量、崗位要求、患者滿意度、參與病房工作5個方面每月對科室護理人員進行考核。護士長每周不定期現場考評并將結果記錄于護理質量檢查本上,病區建立工作實績考核本,每月月底自評、科室評分,按百分制計算總分,得分按本月績效獎金分配。
1.2.2考核內容考核項目總分100分,考核內容有:(1)護理工作績效60分,包括專業工作質量、服務工作態度、言行規范、職業道德、工作任務完成量、病人滿意度。(2)工作能力20分,包括科室及醫院的各項考核、實習生帶教情況、解決科室疑難問題的能力 。(3)個人特征10分,包括工作主動及時性、服從安排勞動紀律。(4)病房管理5分,包括參與科室管理及質控、完成護士長交代任務、負責護理員管理。(5)教學培訓5分,包括積極參加科室、護理部繼續教育學習、積極參加學組活動。(6)對醫院、科室有貢獻的額外加分,如積極參與科室工作發展并提出建設性意見的視項目大小加0.5~3分,接受衛生部廳檢查現場受到表揚的加3分,年度院外護理工作相關獎項全國性個人獎加5分、省內3分、市內2分、院內1分,還有科研加分、加分、教學加分等。
1.2.3獎金分配方法月工作績效(100分)=工作量30%+工作要求10%+工作量30%+滿意度30%+扣分。
1.2.4正確應用激勵機制
1.2.4.1關懷激勵為了提高整體護理質量,我科護士長在工作中為護士爭取了更多的物力、財力的支持,如合理的獎金分配,推薦晉升、晉級。在生活中關心愛護護士,解決護士實際困難,多站在護士的角度考慮問題。病區設立特殊排班要求記錄本,工作許可時安排輪休、調休,合理排班,節假日值班人員都有相應的績效加分,如管理崗加0.3分,白班加0.2分。此外,每個晚夜班補貼50元,這些都為本科護士營造一種和睦相處、積極向上、共同奮斗的氛圍,從而產生1+1>2的工作效率。
1.2.4.2榜樣激勵護士長和高年資護士嚴格要求自己,精通護理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工作中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行為來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我科每月開1次工作總結會,總結本月護理工作,分析工作缺陷,制定整改措施。對本月工作中表現優秀的護士給予表揚,績效考核給予加分,發揮其榜樣作用。
1.2.4.3培訓激勵隨著護理學的發展,現有的知識理論和操作技能已經滿足不了工作的需求,必須對護士進行培訓。我科每月組織1次護理查房,每個護士輪流講課,由護士長帶領護士查找資料,制作幻燈片,課后大家集體討論。另一名護士準備小講座,共同交流學習。每位認真準備的護士,給予績效加分獎勵。另外對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者,鼓勵外出參加論文交流,選拔優秀護士外出進修學習。業余時間參加院內外學習的護士給予相應的績效加分。通過培訓豐富了護士的專業知識,給護士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提高了護士的自我價值。
1.2.4.4參與激勵讓護士參與到管理中來以滿足護士的潛在需要,有利于發揮護士的主觀能動性[3]。我科的年、季、月工作計劃,先由護士長擬定出計劃思路,然后組織全體護士進行討論,收集護士對計劃的修改和補充意見,共同討論各階段工作計劃,強化護士自己設置任務并獨立完成的意識。我科還加強了全體護士人人參與質量管理的意識,建立了品管圈,質量持續改進小組,強調“人人都是管理者”。每位護士都負責一項質控內容,如用藥護理質控、安全管理質控、皮膚護理質控、物品管理質控等。每月圈長對工作進行質量評價,最后由護士長總結。對存在的問題共同探討,提出改進措施,好的方面給予表揚。通過參與激勵,增強了護士的責任意識,加強了護士對科室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1.3評價方法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全科護士滿意度進行調查,實施前后向在崗護士發放了調查問卷,問卷滿分為100分,共20個問題,包括薪酬、待遇、職業發展、工作氛圍、管理模式是否滿意等,采用護士打分形式,滿分為100分,每個季度調查1次,最后取均值,實施激勵機制前后共發放問卷176份,收回176份,有效率100%。
1.4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1軟件,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3討論
3.1提高護理質量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及醫院的信譽度,因此,加強護理質量,是護理管理的中心任務[4]。應用激勵機制后,增強了護士主動服務的意識,提高了護士的業務水平,護理質量不斷提高。
3.2護士工作積極性提高護理工作有其特殊性,工作強度大,職業風險大,護士工作壓力大,社會地位低,積極性不高。將激勵機制運用于績效考核中,考評時實行加分、扣分,自己好的方面和不足一目了然,對護士的行為規范起到及時積極的督察作用??冃Э己诉€與評優、晉升掛鉤,表現好還能得到獎勵,大大提高了護士的工作熱情,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績效考核方式拋開了原有的主觀印象分,而更多的是公開、透明、真實、客觀地評價護士,實施以來,護士接受度高,護士的滿意度隨之提升。
總之,在優質護理服務中應用激勵機制,優化護士績效考核,達到了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目的,還可以提高護士的業務能力及科研水平,發揮護士潛能,是提高護士素質,穩定護理隊伍,提高護理質量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王緒君.管理學基礎[M].2版.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8:221.
[2]陳慶麗,許勤,徐東亮,等.績效和激勵機制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10):2696-2697.
[3]安曉燕,曹彥.激勵機制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2):355-356.
[4]趙光紅,劉義蘭,王桂蘭,等.護士壓力狀況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2,17(9):689-691.
品管圈護理論文范文4
[關鍵詞]客服;中心;文化醫療
質量是醫院的一項至關重要的管理工作,而客服中心的質量管理是醫院醫療質量的綜合體現,是醫院醫療技術水平的集中反映,是衡量醫院行政管理好壞的重要標志之一,又是評估醫院醫德醫風的客觀依據。客服中心的質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影響著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茖W合理的臨床科室客服中心的質量管理體系,促進了醫療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了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了的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質量管理的目的
粗略地來講,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的商品,商品的品質都是一個企業生存的基礎和保障,也反映了一個企業的競爭能力和企業文化水準,同時也是一個企業經營者意志的體現和經營過程的載體。質量管理的目的就是:提供優質商品與服務、提升企業競爭力、最大化滿足市場需求、樹立企業品牌、彰顯企業文化,從而為創造最大化的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同的組織,在具體的質量管理方向上是不同的。就客服中心而言,質量管理的目的不是直接地為醫院創造效益,而是為醫院最大化地創造、穩定、保障患者資源。相應地,客服中心質量管理的方向就是:提升服務質量、降低服務風險、優化服務環節、提升服務能力、改善服務環境。
2質量管理的理念體系
要構建一個科學、完整、可持續改進型質量管理體系,首先要樹立符合自身工作實際的質量管理理念體系??头行馁|量管理理念體系如下:①客服中心質量管理的核心是“一切以患者為中心”。②客服中心質量管理的方式是“全員參與,精細治理”。③客服中心質量管理的要求是“科學、系統、持續、切實”。④客服中心質量管理的整體任務是“挖掘管理效能、優化工作環節、提升服務能力”。⑤客服中心質量管理的手段是“將PDCA,QCC等現代化管理工具充分運用到工作實際中”[1]。⑥客服中心質量管理的宗旨是“內容精準實際,措施精細落地,過程科學民主”。⑦客服中心質量管理的依據是以院部的考核內容,院部工作重心,工作精神為第一參照標準;以對患者服務的各環節需求、該科室具體工作需求為第二參照標準;以管理內容的各項數據統計,指標量化結果為第三參照標準;以PDCA循環、QCC手段第四參照標準;以品管或質控成果分析為檢驗依據和手段。⑧質量管理是提升服務質量的輔助手段,不是制約科室成員的“緊箍咒”,其最大的效用應在于導向、激勵作用,其次是規范、檢驗作用,最后才是監督、考核、獎懲的依據作用。
3質量管理的方式
客服中心的工作質量管理采取網格化管理模式,以“科學統籌,全員參與”為指導思想,依據具體的院部管理需求和任務,制訂符合客服工作自身實際需要的一系列管理制度體系,形成符合該科室的、系統的、精細的監督、考評體系,量化的測評維度及各項指標,并最終形成本科室的質量管理計劃。再運用PDCA、QCC等現代化管理工具對管理過程進行監督、評估、統計和分析,依據民主集中組織原則與程序,對監督及測評結果實行廣泛的討論并提出整改和完善計劃、方案、措施并執行。在整個質量管理過程中,融入責任意識,風險意識,環節控制意識等管理元素,從而完成一個立體的、系統的、科學的、精準的、動態的客服中心質量管理過程。
4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內容
客服中心質量管理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明確的人員組成及各崗工作職責。②明確的質量管理工作制度。③各崗質量管理月度、年度工作規劃。④各業務板塊固態的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規范、工作紀律、崗位職責、工作標準、工作計劃、任務指標,業務報表、監督手段及方法、量化考評體系。動態的數據的整理、匯總、統計、分析情況,人性化和個性化服務創新情況,滿意度調查情況等。⑤管理板塊的日常管理,如考勤制度、衛生值日制度、排班制度、交接班制度、例會制度、信息管理制度、文檔管理制度、物品保管與領用制度、財務制度、報表制度、學習與培訓管理等。⑥管理板塊的規范化管理,如:電話服務規范管理、行為禮儀規范管理、儀容儀表規范管理、禮貌用語規范管理、投訴受理規范管理、醫患溝通規范管理等[2]。⑦科室建設板塊的質量管理,如論文、院刊、科研、合理化建議的計劃、目標與進展情況;人文建設計劃、目標、措施與實施情況;學習與培訓計劃、目標、方案與實施情況;健康宣教計劃、目標、方案與實施情況;職業倦怠普查、分析、克服方案、計劃與實施情況;責任意識、主動意識、團隊意識、品牌意識、風險意識、組織意識等價值觀養成計劃方案及實施情況等。
5質量管理的工具
在決議形成階段,決議的形成采用民主集中制原則和程序,任何決策提出后采用“頭腦風暴法”進行集思廣益,討論征集全科室人員意見,形成決議后公示一周,公示一周后如無新的變動即成文存檔,并實施執行。在管理階段,管理過程全程采用PDCA循環,即:戴明循環管理(PDCA循環: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Action處理)。首先擬定活動計劃,然后組織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定期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同時成立改進小組,明確現行流程和規范,分析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選擇可改進的流程。持續改進和監督活動,隨時監測、評價實施效果,總結改進過程。通過群策群力,規范工作流程,提高活動質量。同時采用QCC輔助工具,如:原因分析:魚骨圖,20/80法則。狀態分析:柏拉圖,同比數據,環比數據。效果分析:雷達圖。(無形效果)業務分析:柱狀圖,餅圖,折線圖。風險分析:蝴蝶結圖。在監督、評估階段采用以下評估方法,如維度、指標的確定和量化采用五級定性指標評估法,管理點量化定量指標100制評分累計法,任務指標采用100%完成率評分法;滿意度采用調查問卷法,結合SPSS11.0統計學軟件做出統計分析。管理任務執行情況采取匯總各考評工具表格,定期評分法。職業倦怠情況采用心理問卷測試法。
6質量管理的培訓
培訓內容的內容主要分:①理論培訓。包括相關國家,部委,院部的政策精神、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規范條例的學習;相關人文學、心理學、營銷學、行為學、統計學、管理學、組織學、勞動法、權益法等交叉學科的學習;相關傳統文化的學習。②價值觀培訓。包括職業道德、工作觀念、人際關系等。③職業素養培訓。包括業務技能、業務知識、行為規范;溝通技巧、表達能力、應對能力;組織紀律、執行能力、團隊能力;心理素質、情緒調控、主動意識;辦公自動化運用能力、統計分析能力等[3]。培訓形式的主要包括:定期學習、考核;利用例會組織心得、經驗交流,討論;定期組織科室內部主題活動,以及對外橫向互動活動;利用宣教材料和工具;組織專題講座、輔導課、主題沙龍;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開辦該科室的“圖書角”。
7質量管理中的幾個誤區
最后,形成一個科學完善的,有實效性的質量管理體系,還需要避免在質量管理過程中認識上的幾個誤區。誤區一:認為質量管理可以“包治百病”。其實質量管理僅僅是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的一個輔助管理機制,其他還有決策機制、激勵機制、分享機制等等諸多的管理手段都是應該值得重視的管理手段。誤區二:不自覺地把質量管理當做指令的“檢查者”。這與實施質量管理舉措的原則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質量管理的過程在內在涵義上說就是一個“使用方法的過程”,而不是“接受指令的過程”。誤區三:質量管理即“考核”。在許多中基層管理者意識中,質量管理體系就是一系列制度或條例的“堆積”,而質量管理就是各種的考核,而考核又是以罰處為主導思想。其實,質量管理的實際目的就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對管理對象或管理過程的引導、激勵、規范、同化的效果。脫離實際的制度或條例,繁重或不必要的考核只能大大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能、增加管理障礙,并使管理對象產生心理負效應。誤區四:質量管理即“標準化”。管理決策、管理內容、管理過程的標準化,僅僅是質量管理過程中一個必要的環節。其實任何質量管理的過程都是一個動態,柔性的過程。一個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必須結合具體的科室、崗位、人員特點來構建,才能有效地避免出現“一刀切”,“一言堂”以及“朝令夕改”的現象。
8總結
綜上所述,質量理念、考核制度、執行力度等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單位在推行質量管理體系時需要正確地將這些因素有機結合起來,不可只利用一項、二項或重點突出其中的一、二項而使它們之間失去關聯。
作者:邢玲 單位:甘肅省人民醫院客服中心
[參考文獻]
[1]姜雪蓮,白國欣,尹桂梅,等.品管圈在醫院優質服務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7(25):88-89.
[2]李學鷗.淺談強化企業質量管理的有效途徑[J].企業導報2013,4(30):75.